3月初,由四川省科协指导,省智慧农业科技协会、资阳市科协主办的“科创会·资阳行”智慧农业专场活动,通过链接省级学会资源,以“会前精准匹配、会中高效对接、会后跟踪服务”模式,为资阳现代农业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能。活动结束不是终点,资阳市科协“科服保姆”持续跟进,依托天府科技云平台,持续挖掘农业产业需求,积极链接智慧农业资源,在促成项目合作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
NO.1
智慧监测系统引入,保障柑橘产业质优品牌打造
柑橘产业作为雁江区的农业支柱产业,长期受到病虫害防控效率低、生态平衡维护难、气候波动影响大等问题的制约。为帮助解决柑橘产业面临的病虫害防控问题,市科协“科服保姆”在“科创会进市州”基础上,通过链接省智慧农协资源,促成成都比昂科技有限公司与雁江区长寿柑桔协会达成柑橘产业绿色防控项目合作。通过开展绿色防控技术交流培训,掌握利用生物防治、物理诱捕等绿色防控手段,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有效保障农产品的绿色、优质品质。同时引入农业病虫害农业五情预警测报设备(墒情、苗情、虫情、病情、灾情)监测系统和大数据AI 分析技术,精准收集五情数据,实现对柑桔种植环境及生产状况的实时监测和预警,为柑橘种植提供最佳科学方案。进一步实现我市柑橘产业品牌影响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NO.2
专家现场把脉问诊,保障白芷科学种植高效防控
安岳县拥有40多年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历史,是我省中药材商品化生产的先行者。合义乡作为安岳白芷主产区之一,种植面积4000余亩,年产白芷超5000吨,如何通过科学种植提高当地白芷产量、品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围绕需求,市县科协联动,通过链接省智慧农业科技协会专家资源,邀请成都中医药大学蒋桂华教授、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董顺文教授组成专家团队,开展白芷标准种植及病虫害防治专题技术培训,为白芷产量和品质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针对合义乡丘陵地形特点及农户实际需求,专家以“理论讲解+田间实操”形式开展精准指导。蒋桂华教授围绕《白芷规范化种植技术规程》,系统讲解了选地整地、科学播种、水肥管理、采收加工等关键环节,强调“因地制宜优化种植密度”“有机肥替代化肥”等绿色种植理念。董顺文教授聚焦《白芷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对根腐病、斑枯病及蚜虫等病虫害的识别技巧作详细讲解,着重推广生物防治、物理诱杀等绿色生态防控技术,并现场演示低成本高效防治设备的使用方法。接下来,当地科协将持续跟踪服务,依托平台推动建立‘专家+合作社+农户’长效帮扶机制,助力打造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推动白芷产业向绿色化转型、品牌化升级,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主动赋能。
NO.3
农业废弃物再利用,保障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从废弃物的“终结者”到资源的“创造者”,让柑橘、蔬菜等农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果泥、果渣、尾菜等废弃物“重生”为高附加值的有机肥、生物菌肥等产品,是加快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经济的有效举措。针对雁江区智慧农业环保项目需求,市科协深度挖掘资源,促成四川渝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资阳市雁江区丰裕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达成农业废弃物资源再利用合作项目。围绕柑橘产业废弃物转化利用,建设智能分拣系统,引进生物发酵、资源化处理等技术,把柑橘次果、废果及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转化率可达95%以上。项目总投资约1800万元,项目投运后,预计可年处理废弃物1.2万吨、年产有机肥5000吨,带动上下游形成年产值5000万元的柑橘生态产业集群,促进丰裕镇11.8万亩柑橘绿色升级。作为资阳市雁江区首个智慧农业环保项目,该项目填补了农业废弃物转化利用领域空白,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提升,开启绿色循环经济发展新局面。
NO.4
科服保姆务实深耕,保障科技供需对接精准高效
聚焦供需两侧,深入挖掘区县需求,精准匹配科技供给,做实做优科技供需对接,是我市“科服保姆”一贯工作目标。以“联”聚力,强化保姆式服务保障,以“产”聚焦,强化保姆式服务重点,以“引”聚智,强化保姆式服务供给。其中“农业废弃物再利用项目”从首次接洽到正式签约仅用时22天,在“协会搭桥+挖掘供需+政府主抓”的协同机制下,破解了传统招商中信息不对称、项目选址难、审批周期长等难题,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丰裕镇相关负责人介绍,“2天完成资源需求对接,3天完成选址,5天完成3轮现地考察,10天完成可行性论证,全流程较常规周期压缩了70%”,这得益于“科服保姆”在政企间穿针引线,高效对接的全程精准服务。
下一步,资阳市科协将继续秉持“保姆式”服务理念,持续推进“科创会·资阳行”智慧农业专场活动后续科技供需对接工作。针对近期挖掘的雁江稻虾科学养殖、安岳柠檬水肥一体实施、乐至“大蚕饲养及上簇管理”的专题培训等需求,做好跟踪对接服务。进一步拓展智慧农业在资阳市农业产业不同场景中的应用,以科技赋能农业,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提供坚实保障,奋力谱写资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