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金沙江特大桥建设正酣

以“繁花”促“繁华”

阅读,通往未来的桥梁

“科技+生态” 打造智慧化养殖新业态

重点项目建设忙

新市金沙江特大桥建设正酣
近日, 笔者在宜宾市屏山县新市镇看见,G4216屏山新市至金阳段绥江支线控制性工程——新市金沙江特大桥正加快建设。据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桥全长1867米,其中主桥长1288米,引桥长579米,计划工期48个月,总投资约8亿元,主塔最高达297.51米,主塔间跨度680米,是目前四川境内跨度最长、塔身最高的在建桥梁。当前已完成总体施工86%,预计7月底实现全桥合龙,年底通
刘波 李传 周灵 摄影报道 | 2小时前 847点击
科创盛宴 青春逐梦 第39届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成功举办
四川省科协主席奖颁奖。 4月24日至27日,第39届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成都七中东部学校成功举办。这场汇聚全省科创少年智慧与激情的盛会,通过作品展示、封闭问辩、颁奖典礼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示了四川科技教育成果,以及青少年在科技创新实践中的卓越风采。启幕日:科创少年集结,创意作品亮相4月24日,大赛正式启幕。来自全省21个市(州)的422名中学生、80名科技辅导员齐聚一堂,他们携315项
王博涵 罗强 李博伦 四川科技报记者 程鑫 文/图 | 2小时前 846点击
以“繁花”促“繁华”
春季以来,随着气温逐渐回升,我省各地乡村桃花、梨花、玫瑰花等次第开放,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田园画卷,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踏春赏花。“赏花经济”的火爆,为乡村旅游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朵朵鲜花也成了富民强村的“幸福密码”。①游客在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长江田园的玫瑰花海里赏花游玩。(四川科技报通讯员 兰自涛 摄影报道)②游客在阿坝州金川县沙耳乡梨花树下“打卡拍照”。(李刚 摄影报道)③游客在泸州市纳溪区新
5天前 1561点击
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赋予飞翔动力 四川加快农业领域低空经济发展
4月23日,记者从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官方网站获悉,《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加快农业领域低空经济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下发。《通知》从思路目标、工作重点、保障措施三个方面,加速推进四川农业领域低空经济发展。据悉,四川将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试点先行、安全发展”的原则,在开展装备技术攻关、打造典型应用场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低空飞行农业服务体系四大领域发力。力争到2027年,农业农村
四川科技报记者 陈兰 | 5天前 1539点击
阅读,通往未来的桥梁
每年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读书日”,今年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主题为“阅读,通往未来的桥梁”。近期,乐山市、南充市、泸州市等地相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阅读理念深入人心,书香氛围日益浓厚,全民阅读蔚然成风。①乐山市实验幼儿园开展以“书香为伴 悦享童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幼儿园教师带领小朋友在校园内阅读绘本。(涂瑶 李华时 摄影报道)②乐山市图书馆,市民认真地阅读书籍。(
7天前 1869点击
科技种蔬菜
近日,巴中市南江县公山镇耘籽家庭农场的工人在县农业农村局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在大棚育苗软盘中精心假植培育番茄苗。去年以来,南江县为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起“产业园+科技特派员+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不断提高蔬菜产业效益,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四川科技报通讯员 肖定怀 摄影报道 | 19天前 3428点击
“科技+生态” 打造智慧化养殖新业态
近年来,位于成都简阳市新市街道怀远社区的融通农发牧原(简阳)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科技+生态”双轮驱动,构建起了集智能化养殖、资源化利用、产业化经营于一体的现代生猪产业体系,有效提升了生猪养殖效率与质量。图为融通农发牧原(简阳)有限责任公司的标准化白色养殖厂房。
宋林 摄影报道 | 21天前 3132点击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提供人才支撑
我省优化完善“天府学者”特聘专家制度
省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人才,申报时可适当突破年龄、学历、专业技术职称等限制省财政给予每个岗位最高40万元资助,包括岗位资助30万元和奖励资助10万元设岗单位可实行灵活分配方式,给予特聘专家股权、期权、分红等多种激励为特聘专家发放“天府英才卡(A卡)”,在政务、金融、科研、安居等方面享受有关优待政策每年为设岗单位工作累计不少于3个月,专家本人或核心团队成员实地到设岗单位工作累计不少于30
21天前 3074点击
重点项目建设忙
3月27日,内江市东兴区食品加工集中区(一期)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加快施工进度。今年以来,东兴区以“产业项目攻坚年”为主要抓手,不断完善和用好重点项目“红黑榜”“揭榜挂帅”等机制,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助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四川科技报通讯员 兰自涛 摄影报道 | 28天前 3773点击
退休不褪色 一线来服务
“这才是优势花,优势花才易坐果。”3月20日,眉山市丹棱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刘敬宗,在顺龙乡青云村1组村民王玉苹的新品种“红韵李”果园里,指导花期管理。据了解,刘敬宗加入丹棱县老干部局“大雅霞光”乡村振兴服务队以来,经常深入一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三农”,深受当地干部群众好评。
彭志 摄影报道 | 03-28 09:10 2794点击
“四川造”在清洁煤电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3月21日,全球首台700兆瓦高效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发电机组在云能红河电厂并网成功,电厂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标志着我国在清洁煤电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据悉,该项目采用的是目前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为东方电气集团旗下的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具备单机容量最大、发电技术最先进、机组效率最高、节能环保综合效益最优等特点,每年可节约标煤约17.5万吨,减少碳排放约50万吨,对我国实现碳
毕圆 摄影报道 | 03-26 08:36 2888点击
育苗“工厂化” 增产又增收
3月17日,巴中市南江县公山镇流坝社区蔬菜产业园育苗大棚内,工人在为辣椒、黄瓜、西红柿等蔬菜幼苗进行除草、补苗。近年来,南江县以科技创新为先导,积极打造工厂化育苗基地,不仅推动了当地蔬菜产业发展,还促进了农民增收。
四川科技报通讯员 肖定怀 摄影报道 | 03-21 08:30 3536点击
机器人和大模型天团集体“出道”
“四川造”人工智能产品“大秀”
3月19日,由省人民政府指导、省人工智能产业链链长办公室(科技厅)主办的“‘开启大模型·遇见机器人’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链产品发布会”在成都高新中演大剧院举行。这也是四川举行的“15+N”重点产业链首个产品发布会。在这场人工智能产品“大秀”上,主角“四川造”智能机器人和大模型产品天团轮番登场。天团带来哪些惊喜?记者在现场寻找答案。现场直击机器人能举杠铃也会泡盖碗茶大模型现场制作数字人改
03-21 08:29 2662点击
大件码头货运忙
今年以来,乐山大件码头运输车辆穿梭如织,货物进出频繁,工人操作设备装卸作业,繁忙有序。据悉,乐山大件码头是我国内河港口跨度最大、起吊单件最重、技术含量要求最高的机械化装卸码头之一,为我省大型设备进出川提供了一条快捷的安全通道。
李华时 摄影报道 | 03-19 08:49 2312点击
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
专题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研究我省贯彻落实意见
3月12日,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专题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研究我省贯彻落实意见。省委书记王晓晖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今年全国两会,是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要一年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于鼓舞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团结奋进、真抓实干,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就,具有重大意义。会议指出,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与代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立东 付真卿 | 03-14 08:27 2527点击
热点推荐
HOT
点亮精神火炬 弘扬科学家精神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浓厚节日氛围,5月29日,省科协、省委宣传部、科技厅、省国防科工办、中科院成都分院在成都共同举办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菲、省政府副省长郑
直播|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 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 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 际,举行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营造浓厚节日氛围,进一步激励广 大科技工作者筑牢信念信心、矢志奋斗拼搏,聚力科技攻关、勇 于创新创造,为我省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4月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3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这一代共
用脚步丈量巴山蜀水 用挚爱记录中国西部生态变迁
西部调查中,马是印开蒲常常依靠的交通工具。(受访者供图) 人物名片:印开蒲,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原研究员、生态学家。从17岁到80岁,从一名科研辅助人员干起,一生从事中国西部地区植物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致力于中国西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成长为国际知名生态学家。3月21日,第11个“国际森林日”,省政府在成都召开国际森林日四川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座谈会。会上,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为一位
“大熊猫之父”胡锦矗
上世纪80年代,胡锦矗在研究大熊猫。(西华师范大学 供图) 人物名片:胡锦矗,1929年3月24日出生于四川开江县,195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脊椎动物研究班,是世界著名大熊猫研究专家、大熊猫生态生物学奠基人。1974年受命牵头组织全国第一次野外大熊猫调查,发明了研究野生大熊猫的“咬节法”,参与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大熊猫生态观察站。1983年,牵头组建了世界最大的大熊猫科研机构中国保护大熊
达成合作意向643项,金额15.34亿元 第二届“科创会”圆满落幕
2月16日,第二届“科创中国·天府科技云服务大会”集中签约仪式在成都举办。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经戈、周利平、徐勇,省科协党组成员、四川科技馆党委书记、馆长王欢出席签约仪式。现场集中签约集中签约仪式现场,“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综合处理技术及成套处理装备”“核桃油脂及蛋白综合精深加工产业发展项目”“低碳绿电智能微网牧草大棚(成都)示范项目”等33项科创项目现场集中签约,总金额达2.93亿元
推介科创项目5740项 第二届科创中国•天府科技云服务大会在成都开幕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部署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要求,精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科协“四服务”重要指示,以“天府科技云”服务全省“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战略部署,2月15日,第二届“科创中国•天府科技云服务大会”(以下简称“科创会”)在成都启幕。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桂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延政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协副主席谢商华、省政府副秘书长刘全胜出席会议。省科协副主席、
第二届“科创会”发布30个重大科创项目
2月15日,第二届“科创中国•天府科技云服务大会”在成都开幕。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毛大付发布30个重大科创项目开幕式上集中发布了“高钢级厚壁套管修井技术研究”等10个重大科技难题攻关项目、“非能动管道爆破应急阻断技术”等10个重大高新技术推广项目、“超低温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等10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鲁力:十年深潜,创造物联网边端系统新架构
人物名片:鲁力,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物联网边端系统、无线系统安全。作为主要成员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获得20余项国内专利授权和1项美国专利授权。2022年11月中旬,从珠海航展归来,鲁力在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四号科研楼5楼的办公室里,复盘见闻,筹划新研究。这一趟珠海之旅,他为自己的物联网新系统找到了不少新的应用场景。在
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
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王晓晖主持开幕会并宣布开幕 黄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田向利出席迈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1月11日上午,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成都开幕。肩负着9100万四川人民的重托,800多名新一届省人大代表步入锦江大礼堂,依法履行神圣职责,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贡献代表力量。大会应到代表880人,实到853人,符合法定人数。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开幕会执行主席王晓晖主持开幕
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幕
1月10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成都开幕。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和开幕会执行主席田向利、钟勉、杜和平、尧斯丹、林书成、欧阳泽华、刘成鸣、杨丹、谢商华、刘旭光、许唯临、李建勤在主席台前排就座。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等到会祝贺,并在主席台就座。十二届省政协主席柯尊平在主席台就座。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应出席委员873人,实到844人
为高能物理探索乐章添上中国音符
人物名片:曹臻,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首席科学家,四川天府新区宇宙线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2022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主持完成了1993至1996年HiRes prototype的数据处理和物理分析,证实了位于亚EeV能区的宇宙线能谱“第二个膝”的存在和相应的宇
无惧风沙 勇趟科研荒漠
人物名片:梁海波,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石油总公司-西南石油大学钻井安全防控技术研究联合体负责人,长期从事油气井智能感知与安全防控、人工智能系统、智能测控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工程实践。近年来,以第一负责人身份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油气重大专项、省部级纵向项目10余项,主持各类企业横向合作项目80余项,完成科研成果转化1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三月的新疆,寒风
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四川
人物名片:田玲,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大数据、人工智能理论及应用研究。国家级领军人才。担任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学生英才计划”导师,12年来服务于全国及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负责教育部“计算机科学拔尖计划2.0”电子科技大学基地,及全国首个跨校“新工科+新商科”智能金融与区块链金融专业的方案规划与制定。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先后荣获四川
雍太文:笃行不怠,事皆有成
人物名片:雍太文,四川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理事、四川省作物学会豆类专业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作物高产栽培生理与营养生态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6项,主持(研)其他省部级课题2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获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1项、省部级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