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智”援木里 大棚生金 芯片管牛
初冬时节,位于横断山脉腹地的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不少山顶已积起白雪。但冬季的来临并未影响木里生产生活的火热,满载着本地蔬菜的货车穿梭山间,将带着露水的新鲜山货送往千家万户;牧民不用在山坡上追赶牛羊,坐在家里就能实时监控。当攀枝花将科技创新思路融入对口帮扶,木里的传统农耕畜牧产业面貌一新。从“一季蔬菜”到“多季丰收”,由“粗放养殖”到“精细发展”的转变,不仅是对口帮扶政策取得实效的生动缩影,更为
1天前 830点击
丹棱县交出“智水”满分答卷
全国“农村供水工程数字孪生典型案例”发布
近日,眉山市丹棱县农村供水信息化智能化建设项目成功入选全国“农村供水工程数字孪生典型案例”,为破解乡村振兴中的“水务痛点”贡献了独具特色的“丹棱方案”。这份“国字号”荣誉的背后,是丹棱县直面农村长期供水难题的精准诊断,更是以数字化为杠杆,系统推动治理方式深刻变革的生动实践。丹棱县以一滴水,映照出一座县城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智慧与定力。先天不足农村供水面临“三重困境”过去,丹棱县农村供水长期被三大行业
严丹玫 四川科技报记者 苏文保 | 8天前 903点击
汉源“果经济”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苹果喜丰收 果农笑开颜
金秋时节,黎州大地“红”满山坡。随着海拔梯度的不同,红将军、金冠、红富士等苹果逐步上市,再次搭台唱响的“果经济”又一次将水果销售推向高潮。现下,走进雅安市汉源县宜东镇、富庄镇、富乡乡、九襄镇等乡镇,在海拔1300米以上的山坡,汉源红富士苹果正值采摘季,果园内外一片繁忙景象。这一颗颗色泽红润、水分充足、糖分高的苹果,正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果。苹果压枝果农忙产品畅销海内外市场高山坡地,阳光充足,昼夜温差
吴丹 | 15天前 989点击
从生态守护到价值跃升 雅安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
近日,记者深入雅安市芦山县、天全县,探访茶产业基地、社区体验馆与交通文旅亮点点位,通过雅安在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价值转化方面的成功实践,解码雅安如何以生态为底色,书写乡村绿色发展的高质量答卷。香樟坪茶产业基地:荒山变“绿色银行”的共富密码清晨,记者乘车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抵达芦山县宝盛乡中坝村香樟坪茶产业基地时,眼前是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5000余亩茶园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仿佛一幅天然的水墨画。“7年
29天前 1096点击
将蜜柑炼成助推产业振兴的“美味爆品”
雁江区积极打造北纬30°的“金色名片”
近日,资阳市雁江区举行“蜜柑满枝·丰岁同欢”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雁江蜜柑专场活动,现场从近60名蜜柑种植户中评选出“果王”“树王”。因种植的蜜柑单株挂果量高达1030个,预计株产140余公斤,现场科学测定糖度达到11%,且果实化渣、汁水丰富、风味绝佳,丰裕镇敲钟村蜜柑种植户丁吉忠摘得蜜柑“果王”桂冠。丁吉忠种植的蜜柑,不仅代表了今年雁江蜜柑的最高品质,更彰显出雁江区凭借一颗小柑橘
刘佳雨 王仲杰 | 10-17 08:44 1172点击
前锋区外联内畅交通网络惠民生
大道持续“生长” “双圈”越走越近
“以后去重庆坐地铁不用换卡,出行又方便了不少。”近日,广安市前锋区汽车站内,市民卫明中手持刚激活的公交“一卡通”高兴地说道。2025年以来,前锋区借打造“安逸广安·刚好前锋”文旅品牌契机,紧紧围绕“同城融圈”首位战略,以交通为笔,在文旅串联、基建攻坚、便民服务三大领域挥毫泼墨,绘就出综合交通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的新图景。公交“一卡畅行”交通服务织密民生幸福网近日上午,前锋区汽车站业务办
左沁松 丁彦博 四川科技报记者 周宇 | 09-26 08:38 1371点击
小村大流量 “宠”出转型路
天兴桥村通过救助流浪动物闯进新赛道
“小家伙刚来,还有点认生。”近日,在南充市西充县莲池镇天兴桥村村口,杨兴接到遂宁市民送来的一只流浪狗。杨兴是天兴桥村的返乡创业青年,在互联网上,他还有一个更为大众所熟知的名字——老疯杨。“像这样的流浪动物,我们每天都会接收。”杨兴说,从2017年至今,已累计收养流浪动物1.4万余只。流浪动物在村里安家,再通过短视频传播,让天兴桥村频频登上网络热搜。8年来,凭借“老疯杨”这一
09-19 08:46 1439点击
仁寿县“甜蜜事业”惠及万千农户
自然禀赋+精准布局+科技赋能
眉山市仁寿县地处四川盆地,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水果生长提供了绝佳环境。同时,该县充分发挥成都正南第一城的区位交通优势,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群的消费新趋势,找准农业产业突破方向,大力发展水果产业。目前,按照“确保粮食、稳定南梨、提质北枇、全域柑橘、种养循环、绿色发展”发展原则,仁寿县成功串联起一条从种植到加工、从物流到农旅的“甜蜜产业链”,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
郭侨 潘帅 四川科技报记者 苏文保 | 09-05 09:21 1582点击
一根钓竿“钓”出亿元产值
友谊村花样玩转“钓竿经济”
“就是第一次拿钓竿的新手,来了友谊村,绝对也能体会到鱼儿上钩的快乐!”近日,德阳广汉市水产协会会长文培理高兴地说,每年都有超过60万人次的游客来到广汉市三水镇友谊村,贡献旅游收入超亿元,其中大多数是冲着钓鱼来的。从全省百强名村到全国“最美渔村”,从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庄到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从省集体经济十强村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友谊村游客服务中心满墙的荣誉彰显着硬实力。友谊村究竟是如何玩转“
冯建伟 张艳玲 | 08-29 07:36 1603点击
三个“含量”赋能丹棱乡村全面振兴
今年4月,华南农业大学丹棱食品生物智造研究院揭牌成立,以“技术协同攻关—中试放大—标准输出—产业孵化”全链条转化机制,打通科技转化“最后一公里”;7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西南中心与丹棱县签署乡村产业振兴行动试点县合作协议,双方携手踏上科技赋能产业振兴的示范新征程……当前,眉山市丹棱县正以生态筑基、科技赋能、人才聚力,开启通向农业强县的未来之门。生
严丹玫 四川科技报记者 苏文保 | 08-22 08:45 1688点击
小灵芝让昭化区林下生“金”
预计产量超40吨,产值达320余万元
“这一批灵芝是我们首次尝试仿野生种植模式种植的,目前长势不错。”近日,广元市昭化区瞻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肖水根指着一株株饱满鲜亮的灵芝向笔者介绍道。笔者在现场看到,100余亩肥硕的灵芝整齐地排列在树林间,10余台智能化微喷设备正有序运转,为灵芝生长补充水分。“这阵子气温高,无论空气还是土壤的含水量都比较低。我们每天都会定期开启微喷设备,对灵芝浇水,确保林地土壤湿润。”肖水根补充道。近年来,昭化
邹星雨 | 08-01 08:32 1977点击
大竹县“云上广子”项目开启智慧乡村新篇章
AI当导游 智能手表办业务 云平台筑牢数字化根基
晨光掠过达州市大竹县乌木镇广子村的竹篱茅舍,村口的AI交互一体机正在为游客展示手绘版游玩攻略;农户家门口的“数字门牌”轻轻一扫,纠纷调解、事项办理便能指尖搞定;乡村AI云脑大数据中心里,招商进度、共享菜园长势等数据实时更新……广子村,这个藏在川东丘陵里的村落,正用“数运融合”的创新实践,让“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三美”愿景长出智慧的翅膀——从游客点赞的“AI导游
曹芮铭 | 07-25 08:29 2619点击
惠定村:金银花里采“金银” 花香溢满致富路
村民学习金银花种植技术。 粟棠查看金银花长势。 盛夏7月,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荍坝镇惠定村的山坡上,成片金银花随风摇曳,空气中弥漫着淡淡药草香。村民李代军弯腰采摘花苞,动作娴熟利落。谁能想到,这位几年前还固守着玉米地的庄稼汉,如今已是村里金银花种植“明星户”。“去年靠金银花挣了1万多元。”李代军抹了把汗,笑着说。这一切改变的起点,源于一位“90后”返乡创业青年—&mdash
四川科技报记者 苏文保 | 07-18 08:55 2020点击
“头雁”领航“群雁”飞 宣汉县大力培育乡村振兴带头人
“培训让我开阔了眼界,学会了用工业思维发展农业,也让我认识到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方向。”近日,刚通过达州市宣汉县“头雁”培育计划,参加了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组织的农业游学活动的宣汉县晓龙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小龙如是说。近年来,宣汉县以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为抓手,通过选好辅导员、开展“头雁”培育、抱团开展服务等举措,打造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头雁”队伍,带动形成了“头雁”领航、“
孙伟 张平 | 07-11 09:38 2679点击
竹丝织就振兴卷 雅州编出共富图
——雅安市竹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在四川盆地西缘的青衣江畔,一片片竹林翻涌成浪,一根根柔韧的竹丝编织着“以竹代塑”的绿色愿景,也串起了乡村振兴的共富链条。作为四川省竹资源大市(竹林面积215万亩,居全省第4位),雅安市紧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竹编产业为抓手,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消费需求深度融合,让“指尖经济”成为林农增收的“绿色引擎”,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小竹丝撬动大产业雨城区周公山镇,青翠的竹林随风摇曳。20世
吴倩颖 魏华刚 鲁妮娜 | 06-27 08:59 2211点击
热点推荐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