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 科 技 工 作 者 服 务 为 创 新 驱 动 发 展 服 务 为 提 高 全 民 科 学 素 质 服 务 为 党 和 政 府 科 学 决 策 服 务
2022年05月25日 星期三
焦点新闻
科技前沿
科普生活
天府人才
在川院士
科技工作者
乡土人才
微人物
地方报道
成都
绵阳
德阳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眉山
巴中
雅安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回头看”
乡村振兴资讯
新风新貌
一线故事
农业技术
创新创业
科教兴川
教育在线
高校之窗
基层学校
科技小记者
畅游科技(场)馆
走近科学家
优秀作品展
科技夏(冬)令营
首页
科技前沿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挑战理论极限
我国科学家捕获迄今为止最高能量光子
国际首本极端科技专业学术期刊获得影响因子
“黑科技”为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保驾护航
AI抗疫显身手
2045年后,人类大脑或将被下载到虚拟世界
西班牙《世界报》网站近日发表题为《我们会在2045年长生不老吗?科学将努力把我们的大脑下载到虚拟世界》的文章,作者是马卡雷娜·P·兰萨斯。全文摘编如下:永生对我们来说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但有些人敢于将这一目标确定在2045年。这是俄罗斯商人、亿万富翁德米特里·伊茨科夫的计划,他表示,再过20多年,我们将能够梦想以化身形式实现永恒的生命。该计划是“下载”你的
04-08 08:55
24418点击
时识科技进军智能座舱赛道,将与宝马展开技术探索
在自动驾驶、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物联网、机器人等应用领域,国际巨头与创新企业相继着眼顶尖技术研发布局,加快推动前沿科技融合创新,被视为“下一代人工智能”的类脑智能日益受到关注。3月31日,类脑智能与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SynSense时识科技宣布与宝马展开技术探索,推进类脑芯片与智能座舱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这标志着SynSense时识科技超低功耗、超低延迟、保护隐私的类脑技术入局智能座舱赛道。“感
03-31 16:19
26845点击
为什么越不动就越不想动?
美国《科学日报》网站近日发表题为《为什么运动越少,运动起来会越困难?》的文章,从科学角度解释了运动得越少,运动就会变得越困难的原因。全文摘编如下:新研究显示,减少运动会使体内一种重要蛋白质失去活性,从而导致进一步的不活跃状态,并使运动变得更加困难。英国利兹大学的科学家发现,让Piezo1蛋白质失去活性会导致向肌肉供血的毛细血管的密度降低。Piezo1蛋白质是一种血流感应蛋白。该研究团队发现,血流受
03-09 08:58
33710点击
世界首台量子重力仪走出实验室
利用量子技术寻找隐藏在地下的物体
英国伯明翰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世界上第一台非实验室条件下的量子重力梯度仪问世。这种利用量子技术的传感器可找到隐藏在地下的物体,这是科学家们期待已久的里程碑,其对学界、业界和国家安全等将具有深远的影响。量子重力梯度仪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量子物理原理探测微重力的变化,测量当原子云落下时引力场拉力的细微变化。物体越大,其密度与周围环境的差异越大,可测量的拉力差异就越大。但振动、仪器倾
03-04 08:53
35340点击
天文学家首次“看”到孤独黑洞
有一种黑洞,它们独自游荡在星系中,极难被发现。近期,天文学家第一次观测到了一个在银河系中独自前行的“孤独黑洞”。黑洞的质量之大,就连光都无法逃脱其引力,因此,从本质上讲黑洞是看不见的。除非它们与其他恒星等天体相互作用,例如,超加热伴星的物质,或碰撞产生引力波,在宇宙中引起波动,否则它们就像幽灵,天文学家很难窥见其身影。研究“孤独黑洞”这种独立类别的天体,有助于科学家了解其形成过程,以及它们在宇宙中
徐锐
|
02-10 20:20
18416点击
量子世界线索?科学家发现奇异金属
据英国《独立报》网站近日报道,铜和银等大多数材料的行为是可以预测的,科学家们知道,当它们受热或冷却时,其导电性是如何变化的。但最近,科学家们一直在关注另一类被称为奇异金属的材料。它们的行为似乎不符合一般的电学规则。报道称,科学家们对其兴趣浓厚,因为他们认为这类金属提供了量子世界的线索,以及理解其他尚未得到充分解释的现象的方法。现在,科学家们发现了另一种奇异金属行为和另一个未解之谜。在这种材料中,电
01-21 08:47
22438点击
合成生物学让“吃饼干治糖尿病”成为可能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发出了一种新细胞,植入这种工程细胞的糖尿病小鼠,只要吃下特定的氨基酸饼干,就能提高胰岛素水平,进而降低血糖。吃块饼干治糖尿病?这个很多“糖友”梦寐以求的情景出现在近日的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化学生物学》上——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刘涛团队与华东师范大学叶海峰团队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发出了一种新细胞。在他们的研究中,植入这种工程细
张佳星
|
2021/12/15 08:49
29931点击
为何手机未“老”电池先“衰”?
不少人换手机并不是为了赶时髦,而是因为电池不给力,可谓手机未“老”电池先“衰”。新手机的电池电量通常可维持一整天,但有的手机用了一两年后,电池的续航能力似乎就有所下降。这是为什么呢?如何充电才能使电池更耐用?今天我们一次性说清楚。电池长期处在高电量状态会“折寿”有的人习惯让手机时刻都保持在“满电”状态,这样他们会很有安全感,不至于为手机电量感到焦虑。可是手机电池长期处于满电量或高电量状态,会加速电
杨超
|
2021/12/10 08:56
28441点击
新玩法上线,腾讯超级QQ秀开启限量内测
2021年11月,有网友曝出在PC端QQ已看不到QQ秀,引发“QQ秀下架”的热议与担忧,腾讯随后出面辟谣,表示只是折叠在聊天窗口,并表示“未来的QQ秀还会展示更真实立体的‘你’,敬请期待。”近日,腾讯推出“超级QQ秀”并开启内测。超级QQ秀是由腾讯QQ推出的一个虚拟聊天形象个性化设计与展示的服务。据部分内测用户透露,目前超级QQ秀有个性换装、开拍、乐园等几个功能。其中,个性换装在QQ秀的基础上有更
2021/12/08 17:18
22310点击
偶数科技入选福布斯中国企业科技 50 强
近日,福布斯中国首次发布了 2021 年中国企业科技 50 强,偶数科技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和优异的市场表现从众多备选企业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福布斯众多评委的认可进入榜单。本次评选通过估值、利润、增长率、人文及市场领导力等多个维度构建评价体系,以发现中国企业科技中的 50 家潜力初创企业及非上市公司。通过榜单可以发现,本次名单重点聚焦在帮助各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科技企业,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落地,数据
2021/12/07 16:02
14562点击
科学家首次证实!奇异量子效应可使物质隐形
研究人员利用蓝色激光来检测气体透明度的增加美国趣味科学网站近日报道,几十年前预言的一种奇异的量子效应终于得到证明——如果能够让一团气体变得足够冷且足够致密,那么就能让它隐形。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用激光挤压并冷却锂气体,使其密度和温度变化到足以减少光散射量的程度。这些科学家说,如果他们能让这团气体的温度降到更接近绝对零度(零下273.15摄氏度),那么这团气体将变得完全看不见
2021/12/03 09:10
1293点击
“超级果冻”材料可抗汽车碾压
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柔软而坚固的新材料,外观和感觉就像软软的果冻,但其可承受相当于大象站在上面的重量,在压缩时就像一块超硬、防碎的玻璃。其还可完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即使其80%的成分是水。无论是软的还是硬的、脆的还是强的,材料的行为方式取决于其分子结构。有弹性的橡胶状水凝胶具有许多有趣的特性,如韧性和自愈能力,使其成为研究的热门主题,但制造能够承压而不破碎的水凝胶是一个挑战。该新材料的非
张梦然
|
2021/12/01 08:53
1267点击
“味觉感应器”或助力食品精细化
据《日本经济新闻》近日报道,对食品和饮料的味道进行分析、测定的“味觉感应器”,正被食品制造企业广泛用于食品开发和市场营销中。在世界上率先研发出“味觉传感器”的,是九州大学教授都甲洁。报道称,他研究味觉传感器源于妻子制作的汉堡包。他讨厌吃大瓣的蒜,妻子便切细碾成末让他食用。在事先不知道的情况下食用后,他觉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香甜美味。在感到惊奇的同时,他也体会到人对味道的感受其实并不清楚。于是他想:“
2021/11/19 10:41
1267点击
航天员拍到的地球外层发光边界是什么
这是航天员汤洪波在中国天宫空间站拍摄的地球 图片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微信公众号就在不久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了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在轨拍摄的照片,很多人注意到一个细节——地球外面竟然有一层发光的边界。这是大气层吗?夜空中的大气层,为什么会是“亮”的呢?发光的这层又是在哪一高度?发光原理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指向一个词——气辉,一种大气发光现象。为
王卓骁
|
2021/11/17 08:57
1511点击
大雁组队有智慧排成人字省体力
前段时间,江苏南京滨江外滩上空飞过一群大雁。它们在空中不断变换队形,时而呈“人”字形,时而呈“一”字形。不少网友看到此景感叹道,看到了曾经出现在课本上的画面。成群的大雁在飞行时为何要保持这样的队形呢?是为了整齐,还是另有原因?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大雁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常见的大雁有鸿雁、豆雁、斑头雁和灰雁等。在动物界,大雁以列阵飞行而闻名,它们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一些动
朱广思
|
2021/11/12 08:50
1526点击
热点推荐
HOT
我国科学家捕获迄今为止最高能量光子
建设中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航拍图(2020年12月28日摄)5月17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联合Springer Nature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在银河系内发现大量超高能“宇宙加速器”,并记录到能量达1.4拍电子伏的伽马光子(拍=千万亿),这是人类观测到的最高能量光子,突破了人类对银河系粒子加速的传统认知,开启了“超高能伽马天文学”时代
新名称 新价值 新征程
4月1日,富士施乐(中国)有限公司召开直播发布会,宣布更名为富士胶片商业创新(中国)有限公司。富士施乐及所有在华企业、富士施乐(中国)各分支机构及下属企业同时变更为富士胶片品牌。富士胶片商业创新中国及东亚区执行总经理、富士胶片商业创新(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内藤昌继出席发布会并为新公司名称揭幕。 富士胶片商业创新(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内藤昌继为新公司名称揭幕内藤昌继在致辞中表示:“今天,我们将以新公
国际首本极端科技专业学术期刊获得影响因子
7月2日,记者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获悉,该院创办的国际首本极端科技专业学术期刊Matter and Radiation at Extremes(《极端条件下的物质与辐射》以下简称MRE),日前获得自2016年创刊以来的第一个影响因子——2.931,在SCIE收录的85种综合物理期刊中排名第25(Q2区)。
“黑科技”为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保驾护航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2020年5月8日13时49分,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轨飞行2天19小时后,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笔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了解到,为飞船配备的多种“黑科技”,是确保它成功返航的秘诀。
AI抗疫显身手
从病毒分析、疫苗开发、药物研发,到诊断辅助、智能测温、AI消毒……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AI技术前所未有地被应用其中。
美国科学家造出首个“活的机器人”
文中所提机器人从一些颗粒物中穿过时留下的痕迹。这些由细胞构成的简单机器人可以表现出十分复杂的行为。
改变剂量和注射方式
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免疫学家指出,改变卡介苗的剂量和注射方式,可以增强结核病猕猴模型预防结核病感染的能力。数据显示,将皮内注射改为静脉注射对于人类青少年或成年可能尤为有益,不过这还需要进行临床试验。
人工智能可预测人类死亡风险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11月11日报道,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称,人工智能(AI)可以通过查看某人的心脏测试结果,预测其一年之内死亡的风险——即便医生认为他们正常。但AI如何拥有这项“特异功能”仍是未解之谜。
国内阿尔茨海默病首个靶向药上市
和阿尔茨海默病的交手,是人类最无助最悲壮的经历之一。发现这种病至今100多年,其致病机理仍不清楚,全球只有5款药物可用于临床治疗,17年来没有新药上市。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头条号
人民号
大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