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命 “救”在身边
——探访四川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
学生进行互动答题。开展培训活动。学生体验打绳结。运动扭伤时怎么处理?地震火灾时如何逃生?意外溺水如何自救、施救?……近日,四川科技报探班员走进位于成都市成华区东秀一路的四川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学习应急救护知识,掌握应急避险技能,做守护自身生命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学生体验VR灾难体验项目。VR体验区。数智赋能“情境” 互动式教学成效十足走进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只见
黄梅兰 | 16天前 1220点击
体验农耕乐趣享受田园生活
——探访稻乡渔歌科普教育基地
春日基地风景如画。在距离成都市区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大邑县,有一个名为稻乡渔歌的科普教育基地,也是一个乡村主题田园园区。从2021年开始,该园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田园综合性实践科普教育基地,将农业生产场景、农事劳动场景、田园生活场景转化为教学实践场景,成为了孩子们“游学打卡”的好去处。近日,四川科技报探班员来到稻乡渔歌科普教育基地,追忆田坎上的童年生活。稻田迷宫。基地里养的鸭子。捡拾的花草。基
董沙沙 | 23天前 1459点击
向站在世界屋脊上的科学家们致敬
——探访青藏高原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青藏高原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红原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被誉为“地球第三极”和“亚洲水塔”,肩负着国家畜牧业生产和生态安全的双重使命。在西南民族大学(以下简称“西南民大”)设立的青藏高原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展示着一大批站在世界屋脊上的科学家们,他们克服高原缺氧、交通不便、雪灾、泥石流等困难,几十年如一日守护着我国乃至全世界的生态安全屏障。近日,四川科技报探班员来到青藏高原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身临其境感受
杨晓慧 | 09-01 09:13 1760点击
燃千年窑火 耀彭州白瓷
——探访彭州白瓷艺术中心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它起初是一摊不起眼的泥土,经过匠人精心绘制,成为了承载思想文化的精美容器,反映出时代的审美和风貌。在四川,有着自隋唐起烧造传统技艺加持的彭州白瓷,以别具一格的审美和贴近生活的实用性,继承了宋代的极简生活美学,在当下依旧闪耀着光辉。近日,四川科技报探班员来到彭州白瓷艺术中心,探寻泥土和薪火相触后散发的艺术魅力。瓷胎竹编系列作品工匠之心让瓷器“焕生机”彭州是白瓷故里,烧造白瓷的
陈跃佳 | 08-18 10:26 2793点击
最是书香能致远
——探访成都市青白江区图书馆
网红艺术书墙 网红打卡地、文化美空间……看到这些词汇,你一定想不到它们竟被用来描绘成都市青白江区图书馆。近日,四川科技报探班员带着好奇,走进了这座书本簇拥的“秘密花园”,来了场书香浸润心灵之旅。“一带一路”新丝路文化主题阅览区 打造文旅新场景 创新“图书馆+”模式青白江区图书馆是国家一级图书馆,位于青白江区文体中心C区大楼的四楼至七楼。现今馆内总藏书量40余万册,其中科普类书刊10万
黄梅兰 | 08-11 15:14 2304点击
领会“长江精神” 感悟“范式家风”
——探访范长江纪念馆
8月,正是荷花绽放的时节。范长江纪念馆内,满塘荷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阵阵清香扑面而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着范长江优秀的人格品质。范长江一生追求光明、进步,为新中国新闻事业不懈奋斗,是我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他关于新闻工作基本规律的论述,时至今日仍闪烁着真知灼见,被新闻界广泛引用。作为“长江后辈”,近日,四川科技报探班员怀着崇
杨晓慧 | 08-04 15:16 2331点击
讲科学家故事 传赤子报国情
——探班交通强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大桥挺立、高铁奔驰、蛟龙入海、神舟飞天……从高端装备到精密仪器,从重大工程到基础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科学家精神。近日,四川科技报探班员走进了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交通强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感悟科学家精神,汲取奋斗力量。事迹陈列墙 时空对话板 精神丰碑 矗立不朽穿过重重楼宇和苍翠草
黄梅兰 | 07-21 15:18 2318点击
逐梦向苍穹 放飞航空梦
——探班成飞航空主题教育基地
歼-20模型 在成都,有这样一个逐梦星辰、学习知识的好去处,它就是位于成飞公园内的成飞航空主题教育基地。这座以园林式战斗机博物馆闻名的教育基地,展陈了14架飞机,集成了威龙广场、云中魅影、航空史迹、铁翼风华、龙腾广场、航空问道、航空拾趣7大区域,设置了“三滴油”“1飞冲天”等特色雕塑和飞行模拟舱等趣味打卡点。自2021年开园以来,基地不断向社会普及航空文化,彰显航空魅力,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
陈跃佳 | 07-14 15:21 2317点击
赏“东方神木” 寻远古文明
——探访成都乌木艺术博物馆
镇馆之宝《万根同心 太阳神》 谈起四川的文化瑰宝,大家一定会想到大熊猫,殊不知,乌木也是四川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之一。乌木又称“东方神木”和“植物木乃伊”,由于受到地震、洪水、泥石流的影响,地上的部分植物被埋进古河床等低洼处,在缺氧、高压的状态下,经历上千万年炭化过程演变而成。历代人们把乌木当作辟邪之物,并将其制作成工艺品、佛像、护身符等挂件。古人云:“家有乌木半方,胜过财宝一箱。”不少人觉得
董沙沙 | 07-07 15:23 2311点击
跟随邛窑足迹 追寻田野上的“诗和远方”
——探访蒲江·明月国际陶艺村
礼遇天府熊猫盖碗 位于成都市蒲江县甘溪镇的明月国际陶艺村是成都周边有名的“网红村”,被誉为“成都人文新圣地”,其创建于清代康熙年间的甘溪明月窑完整沿用唐代工艺使用至2008年,被称为“活着的邛窑”。近日,四川科技报探班员慕名来到明月国际陶艺村,实地探寻和美村落,体验陶艺魅力。游客体验草木染 到山水之间 过想象中的诗意生活伴随着初夏惬意的微风,探班员走进了明月国际陶艺村。漫步一圈,松林
董沙沙 | 06-16 15:25 2307点击
匠心酿造 岁月留香
——探访金盆地酿酒科普基地
微雕展区我们都知道酒香不怕巷子深,识酒之人闻着酒香也能寻到佳酿,却少有人知道酒香其实也分种类;我们都知道酒是酿造出来的,需要经过一道道工序,但少有人知道酿酒不仅酿造工艺重要,岁月的沉淀也很重要。中国作为白酒发源地,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酿酒文化更是博大精深。近日,四川科技报探班员来到被评为“中国传统白酒原酒生产基地”的崇州,走进金盆地酿酒科普基地,探寻“酒的故事”。不同香型白酒展示种酒公园川酒文博
杨晓慧 | 06-09 15:27 2318点击
用双手思考 从实践认知
——探访成都青少年与未来防灾体验馆
自然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会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困扰。日常生活中,当人们遇到地震突袭、火灾突发、洪水内涝等自然灾害时,如何做到处变不惊?今天,四川科技报探班员就来到成都青少年与未来防灾体验馆,带大家一起学习防灾知识和避灾技能,以便大家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够有效防范与应对,也能够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一踏进防灾体验馆,大厅中央一座摇摇欲坠的灾后教学楼模型就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活动导师程学涵介
06-02 15:30 2308点击
寻觅褶皱里的“光阴故事”
——探访中国·巴山大峡谷景区
在位于达州市宣汉县的大巴山深处,藏有一秘境——中国·巴山大峡谷景区。它被掩埋在时光的褶皱里,已独自见证了亿万年的浩渺山河和巴国的故土人情。而今,它慢慢走进更多人的视野,成为人们逃离万丈红尘袭扰的绝佳之境……由此,四川科技报探班员兴起了一次峡谷行,探寻那些被隐藏在褶皱里的“光阴故事”。巴人山寨薅草锣鼓观·“天然褶皱博物馆”见证“十里不同天”谈起巴山
黄梅兰 | 05-19 15:31 2321点击
不再“纸上谈兵”!快来安全体验馆打卡学习
——探班新都区大丰街道办事处安全体验中心
安全生产设施纠错室粉尘爆炸装置遇到自然灾害如何正确逃生?行车驾驶途中碰到险情如何处置?家中突发火灾如何正确灭火和防护?……别急,只要走进成都市新都区大丰街道办事处安全体验中心,你一定可以找到答案。近日,四川科技报探班员慕名来到大丰街道办事处安全体验中心,学习安防知识,提高安防能力。互动学习 让安全教育多样化走进大丰街道办事处安全体验中心,只见独立的场馆内集知识宣传、互动体验、亲子交流于一体,馆内
董沙沙 | 05-12 16:10 2310点击
让酱文化在“打酱油”中传承飘香
——探班中国酱文化博览园
生活中,当我们对某个话题不熟悉或者不关心、不想回答时,就经常用“我只是个打酱油的”一句带过,相当于“路过”“飘过”以及能力不足、存在感低下的意思。而在位于绵阳江油市的中国酱文化博览园,“打酱油”却成为酱文化体验和传承的必备项目。那么,酱油应该怎么打?一颗颗黄豆又是如何变成酱油的?带着这些疑问,四川科技报探班员来到了中国酱文化博览园寻找答案。匠人制酱油雕塑在文化展厅中了解酱醋历史刚踏进博览园大门,一
陈跃佳 | 04-21 16:13 2337点击
热点推荐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