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观音庵社区位于西充北部新城中心位置,面积约2.8平方公里,辖区常住人口2.5万人,共有8个居民小组,党员56名。现有商业住宅小区11个、拆迁还房小区1个、商业街区7条、规模企业12家,“四馆一场一中心”位于社区中心区域,是县城北面的重要形象窗口。
观音庵社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社区发展,以建设绿色社区、平安社区、文明社区、和谐社区、掌上社区为载体,探索创新织密“一张红网”强化党建引领、推行“两种模式”发扬民主精神、组建“三支队伍”凝聚治理力量、拓展“四项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实施“五大行动”优化社区治理的城市社区治理“12345”工作法,逐步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据了解,观音庵社区现有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主要为文娱型队伍(如舞蹈队、歌唱队、太极队等),参与社区事务的群体主要是小组长和党员,志愿服务队伍主动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仍需进一步提升,志愿者队伍标准化建立的问题急需解决。
二、理论指导
“优势视角”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把人们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作为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社会工作者积极发掘志愿者骨干的优势潜能,予以赋能提升,调动其能力与资源,通过搭建平台、提供机遇,推动志愿者骨干在团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发挥个人所长,助力志愿队伍成员进步,实现志愿队伍的良性运行及志愿服务的有序开展。过程中,志愿者骨干树立了社区志愿服务榜样,带动更多的社区居民关注并参与志愿服务,为社区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孕育志愿服务发展文化土壤,有效推动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
三、实践探索
(一)发掘潜在对象
观音庵社工站工作人员在日常走访中,发现社区有较多的妇女、离退休人士日常热心社区服务,也有较多的空余时间及精力,对志愿服务参与有一定的认识及兴趣。为此,工作人员进行了项目志愿服务需求的调查,注重对以上群体进行志愿服务项目介绍,并通过问卷的方式了解其服务参与意愿及需求,动员参与志愿服务。经过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发掘了一大批具有高度志愿服务热忱的潜在志愿者队伍。社工积极引导,辖区内注册的志愿服务者人数勇攀新高,整合原有志愿服务队伍,现新成立了5支队伍,为助力辖区的基层治理打下了坚实的人员基础。
(二)发挥优势特长
5支志愿服务队伍的带头人都是当地热心社会管理事务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的人士,他们是土生土长的观音庵人,跟辖区居民的关系十分融洽,多次参与过志愿服务活动,了解辖区内弱势群体的真实需求,深得当地居民的信任;他们组建志愿服务队伍,能够迅速与辖区内弱势群体建立了信任关系,增加了居民对城乡基层治理项目的信任度及参与度。
社工站工作人员动员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参与项目开展的志愿培训及相关志愿服务,进一步提升其志愿服务能力,强化其志愿服务信念,并在社工证考试准备过程中给予他们无私帮助,让晋城街道观音庵社区的志愿者服务水平更上一层楼。
(三)发展团队能力
“众人拾柴火焰高”,光领头人成长起来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志愿服务队的每位队员都成长起来,要把他们拧成一股绳,要让他们每一个都能在志愿服务中得到幸福感。站点工作人员不定时与志愿服务队员进行面谈,了解其服务所感所获,进一步调动志愿服务队的参与积极主动性及能动性,并定期召集志愿服务队员坝坝会,鼓励他们相互交流服务经验,相互学习提升服务能力。
在志愿服务带头人的积极动员及带动示范下,5支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队员的素质不断提高。辖区的志愿服务队在开展服务时,积极向辖区居民大力宣传城乡基层治理项目,每位队员利用微信群、微信朋友圈、抖音小视频助力项目及志愿队服务的宣传推广,扩大项目的知晓度和知名度。
(四)推动自主运作
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也遇到不少问题及瓶颈,社工站工作人员鼓励志愿服务队长带领服务队成员群策群力,共同商议解决办法。辖区留守妇女想要利用空闲时间提升技能,增加收入。管得宽志愿服务队调研后,决定在社区内开办糕点烘焙培训班。志愿服务队员积极通过自己的私人关系联系赞助的糕点店,请他们派遣专门的糕点师傅对留守妇女进行培训,而且队员也积极参加培训,掌握糕点烘焙技能,以便培训班结束后对她们进行进一步的指导。培训班结束后,积极协商摆摊地点,对有需要的留守妇女,鼓励她们将制作出来的糕点进行售卖,赚的钱用来补贴家用。
在一次一次的服务实践积累下,志愿服务队逐步形成了有序的服务分工及服务流程、模式,能自主高效地开展相关志愿服务。
社工站工作人员组织志愿队成员定期进行服务总结分享及满意度调查,及时发现服务的不足、积累有效服务经验,使得服务队的服务能力及服务质量有了持续提升。
(五)持续激励加持
通过多形式的激励机制结合,给予了骨干、志愿队成员等物质、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使得志愿力量持续壮大、志愿队伍活力持续。
对参加志愿活动的服务队员,社工站会通过感谢信、感谢状、志愿徽章、定制宣传品等有形激励,及时给予志愿服务队成员肯定,提高其参与积极性。
而系统的志愿培训安排及定期、不定期的多元化的团建活动开展,在助力志愿队成员能力提升同时,也大大促进了成员间的情感互动及相互支持,提高其对项目、团队的归属及认同。
另一方面,社工站对参加志愿服务的队员采用积分制,以积分为载体,队员通过承接志愿服务活动获得相应的积分,积分可用于兑换物品或服务,还可以捐赠予有需要的服务对象进行二次公益。
积分以年度为分界点,结合队员的服务参与情况及平台服务数据统计等综合评价,定期进行优秀志愿者、骨干志愿者、优秀志愿服务案例等评选、表彰,并通过抖音小视频、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发布;加强优秀服务案例事迹的传播,提升队员参与的效能感。
四、服务成效
社工站在原有基础上整合新建了5支志愿服务队,分别是非遗文化志愿者服务队、管得宽志愿者服务队、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千叶舞蹈志愿者服务队、小马甲志愿服务队。5支志愿服务队的成立有力地增强了辖区内的志愿服务力量,给辖区的公益力量一个宣泄的口子。自队伍成立以来,锚定项目主要目标,多元化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辖区的基层治理贡献了力量,开展的较有影响力的活动有“吹糖进校园 文脉永相传”“非遗进社区 文化润民心”“巧手绘古韵 文化焕新生”“手绘脸谱进校园 非遗魅力代代传”“弘扬忠义精神 传承民俗文化”“爱生活,爱烘焙”“志愿社区,爱使我行”“温暖同行,义剪相随”“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时代新人”“歌声童年,七彩的世界”“团圆话汤圆,老人甜蜜生活乐开怀”。志愿者开展的这些活动受到了当地居民的一致好评,为深化基层治理,提升社区文态提供了有益借鉴。
在服务过程中,志愿队成员的服务素养、志愿知识及能力等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并发挥了良好的带动效应,服务队日益壮大。
一开始,社区居民对城乡基层治理项目、社区志愿服务了解程度不高,经过工作人员、服务队的宣传推广,辖区内越来越多居民认识项目;社区参与人群不再局限于妇女、退休老年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参与到平台服务中,为项目服务开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持,营造了人人参与社区服务的浓厚氛围。
志愿服务队的服务受众及服务内容进一步扩展,志愿服务的提供满足了辖区内困弱群体关怀陪伴、技能提升、义剪等日常服务需求;为困弱群体构建了社会支持网络并提供了持续的帮助与支持。
截至目前,5支志愿服务队累计服务时间2134.5小时,服务受众达13510余人次。
五、总结反思
在志愿培育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随着志愿者及志愿团队的发展,进行社会工作者自身角色的调整,以给予志愿者、志愿团队有更多的空间发展,充分调动其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更多的志愿服务发展可能性。
另外,项目需结合社区居民的需求及社区资源优势、志愿者实际情况等,加强对志愿者培育的思考及规划;注重社区维修、心理、急救、医疗、专业技术指导等专才志愿队伍的孵化组建及分类培育、实践探索,进一步发挥不同类型志愿个人、志愿队伍的优势特长。同时需搭建平台促进同类型和不同类型骨干队员、服务队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合作,促进各骨干队员、服务队分工合作,增强服务队之间的协作能力,提高辖区志愿服务的质量及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