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格局的变化,学校教育环境的改变,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孩子的安全、教育问题不仅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更是凸现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点。作为一位教师,特别是一名班主任,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进行关爱教育,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呢?
安全关爱。每学期,班主任不仅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专题讲座、安全知识竞赛和安全演练等活动,努力营造安全教育的氛围,还要积极发动本班学生充分利用班会、队会等实践活动加强安全知识宣传,指导学生学习交通、消防、用电、涉水、食品、卫生、自护自救等安全常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班主任还要积极组织学科教师、班委干部认真做好晨检、午检工作,随时落实与家长的沟通,详细汇报学生的在校情况,了解他们的行踪,及时与家长及监护人开展安全交流,引导学生远离危险,提高自身的安全预防能力。
学习关爱。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他们在学习上缺少监督,更缺少指导,在学习上,我们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耐心。我班上曾有一位女生十分内向,开学后常常不做家庭作业。我曾批评过她,却发现根本没有一点效果。后来,我通过详细了解,才知道她原来是一个非常不幸的单亲孩子。我尝试着每天让她在学校里完成家庭作业,充分利用下课时间给她辅导,帮她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并鼓励她认真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陪伴,这位孩子的成绩不仅有所提高,养成了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的好习惯,居然还逐步学会了主动去帮助同学补习功课。
欢乐关爱。教育教学中,作为班主任首先应该做到认真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社区开展的各类艺体活动和社区活动,通过与学生一起跑步、读书等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去充分体会参与活动的快乐,感受学校、教师和社区的关爱。我发现,我们的孩子只有在老师的陪伴下才会更踏实、更认真、更有积极性。
帮扶关爱。针对留守儿童、个别孩子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愿望,老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帮助他们解决。近年来,随着学校、社会帮扶活动的开展,班主任首先应做到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并及时把这些信息反馈给学校;在学校和社会团体的努力下有效去联系身边的爱心人士,通过爱心人士的参与担当起学生的临时监护人或爱心妈妈,以帮助他们努力解决在学习或生活中的经济困难,让自己没有后顾之忧。
心理关爱。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起点,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人类一切教育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作为老师,我们要学会多留心孩子的喜怒哀乐,注重学生的生理心理活动、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孩子沟通交流情感,弥补留守孩子亲情的缺失。特别是放假时,更是存在许多学生与集体脱群的一些现状。结合这种情况,老师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与学生的共同生活、交往,悉心观察去了解他们的心理隐患和需求;或认真对其家长加以引导,在学习、生活上对孩子赋予更多的关爱,让其缓解因为孤独和其他原因产生的心理压力和矛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实践关爱。实践是对孩子能力提高的最好办法,也是学生树立自信的有效途径。课外生活中,老师可以更多地组织学生参加少年宫活动,进行少年儿童志愿服务,通过活动的形式去感受新农村的变化,去关爱身边的亲人,参与集镇创卫活动、低碳环保、交通安全等宣传实践,通过活动的方式帮助孩子从小养成勤于劳动、珍惜美好生活的良好品德,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
总之,农村教育需要更多的关爱,需要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拥有更多的爱心,需要我们的老师拥有更多的耐心,去了解学生、陪伴学生、帮助学生,给予他们更好、更安全的教育环境,才能有效促进其安全、健康地成长。(作者单位:南江县正直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