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支持川中丘陵地区四市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加快成渝地区中部崛起,近年来,资阳市安岳县坚持以创建省级人才工作先行区为统揽,以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为目的,以农民职业经理人、柠檬和鞋服人才三大群体为试点,积极探索导向明确、精准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产业人才评价机制,全面夯实产业人才发展基础,有力助推特色鲜明、质量优异的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成势见效。
多元主体聚力,回答“谁来评”的问题
一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安岳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负责产业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改革,落实组织部门、经开区、人社部门、行业商会、专家智库、龙头企业等主体责任,健全职能部门、群团组织等协同配合工作制度,实现多部门、多行业资源力量整合,最大程度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二是加大行业参与权重。响应“谁用人、谁来评”呼声落实放权松绑,从柠檬、鞋纺两大特色产业人才和农民职业经理人关键队伍入手,成立主管部门主导、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代表参与的产业人才评价委员会,把稳找准分类评价社会化与市场化平衡点,保障行业一线用人主体话语权。三是强化专家智力支撑。建立行业专家评委库,制定“一般不少于21人”硬性要求,视野范围囊括龙头企业、专业院校、行业产业三条线,邀请15名资深从业人员、3名学科或专业带头人、3名行业协会负责人、4名企业及平台公司负责人,充实评审专家队伍,优化评审专家库结构,进一步发挥专家在人才分类评价中的决策咨询作用。
鲜明贡献导向,回答“评什么”的问题
一是坚持德才兼备。安岳县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政治取向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纳入评价人才的重要条件,所有评价通过人员均按规定向社会公示不少于5个工作日,评价过程中向公安、司法、行业协会等征求相关意见,进一步了解掌握人才遵纪守法、廉洁自律、道德品质、生活作风等方面的情况。二是注重经历实践。聚焦产业发展需要,将评价视野覆盖产业全链条从业人员,以柠檬产业为例,着重评定种植、加工、营销工作的技术技能人员,总计将6类技能人才、4类专业技术人才纳入评定范围。鼓励产业人才在安成长、发展,把人才在安从业年限作为硬性条件纳入评定条件,对照《国家职业标准编制技术规程(2023年版)》,科学设置1—5个星级,满足不同层次的产业人才评价需要。三是突出实绩实用。将以用为本作为人才分类评价的最根本要求,尊重不同岗位、不同层级人才的特点和成长规律,改变“一把尺子量到底”的传统人才评价模式,坚持实际贡献导向,将申报人员的工作实绩、技术水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经济社会效益作为主要评价依据,针对不同培养目标的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经县人才评价委员会评价合格后,可直接评定为相关产业2—4星级人才。
分层分类推进,回答“怎么评”的问题
一是一业一策、专案定制。安岳县紧扣县委“1324”发展战略人才需求,因地制宜探索县域人才发展新路,由组织部统筹、主管单位牵头、行业专家提供建议。二是实操综评、加权结合。建立健全申报、审核、公示、反馈全流程评价体系,实行“个人申报(单位推荐)+主管单位初审+专家评价+综合评议”评价程序,由县人社局牵头实操测试、县委组织部牵头综合评议,采取加权量化打分进行评价,做到严谨、透明、可信、有效。三是以赛代评、竞技比拼。支持以赛代评,用实践直观简洁地发现人才、评价人才,鼓励农业农村局、总工会、柠檬产业发展中心等部门举办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对获奖者直接确认获得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支持各类人才参加高层次的技能大赛,对获得市级以上表彰的领军人才、技能大师、首席技师等产业人才,允许直接申报确认相关产业的五星级人才。
凸显正向激励,回答“如何用”的问题
一是完善激励机制。安岳县整合部门资源,建立“人才星级+政策优待”的评价激励体系,把星级评定结果作为兑现人才待遇的基本依据,增强人才的积极性和荣誉感,及时兑现一次性奖励等配套资助政策,每年安排资金10万元予以奖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将取得星级证书的员工数量,作为企业申报有关补贴政策的重要依据。取得三星级以上证书的产业人才,直接纳入安岳县人才库管理,享受高层次人才待遇。二是强化以才育才。鼓励人社部门使用就业创业补助,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技能等级评价的星级人才,提供资金补贴。三星及以上星级人才纳入就业培训监管系统师资库,择优推荐纳入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技能评价专家。对有主动意愿建设工作室的高星级人才,择优推荐申报全总、省总、市总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项目,联合职业培训机构推行“订单式”、新型学徒制培养。三是加强宣传引导。调动职能部门、乡镇(街道)和企事业单位等各方力量,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政策宣讲,扩大开展评价工作的知名度。加强典型人物宣传,宣传部门拍摄制作星级人才短视频5期,公众号推送图文13篇,在第四届世界柠檬产业发展大会上为54名柠檬产业星级人才举行授牌仪式,传导榜样力量,形成尊才爱才共识,浓厚重才留才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