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施蕾薹肥。春季油菜生长快,是需肥的重要时期。应早施重施薹肥。一般田块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每亩施尿素5~7公斤和氯化钾3~5公斤,以促进苗情尽快转化。底肥不足、苗色较差的田块要增加施肥量,每亩追施尿素8~10公斤及氯化钾5~6公斤。底肥足、苗色好的田块要适当晚施,并减少施肥量,可在薹高5~10厘米时亩追施尿素3~5公斤。对干旱、冻害危害导致叶片黄化及底肥没有施用硼肥的田块,要在蕾薹期喷施1~2次0.2%硼砂水溶液(用温开水溶解),增加硼肥吸收,防止油菜“花而不实”,提高结实率。
清沟沥水。稻田油菜特别是稻茬免耕油菜容易产生渍害,不但造成油菜烂根黄叶、落花落荚、病害加重,而且还易发生倒伏,影响油菜产量和品质。应提前做好清沟防渍工作,保持“三沟”畅通,预防渍害、病害发生。生长过旺的田块易发生倒伏而影响产量,可结合清沟将泥土培在根部,防止油菜倒伏及早衰。
除田间杂草 。春后应及时进行人工除草或喷施化学除草剂控制杂草危害,防止草荒苗、草欺苗。化学除草时间要掌握在冷尾暖头的晴天下午,一般在日均温达到5℃以上时即可施用油菜田专用除草剂一次,既可提高药效,又能避免发生药害。对田间只有少量杂草的,可适当中耕,防除和抑制杂草蔓生,提升耕层土温,促进油菜生长。
防治菌核病。油菜开花和角果发育期易发生菌核病危害。及时清沟理墒、排除田间积水;加强中耕松土、增温除草。油菜盛花期前植株叶片发病率达10%时,在晴天进行药物防治,每亩使用40%菌核净0.1~0.2公斤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1~0.2公斤对水50公斤进行防治,重点喷施植株中下部茎叶和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