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渐离,一个地球上的富二代,他有一个疯狂的星际梦想——追赶一颗彗星。没想到他乘坐的宇宙飞船发生意外,他成了一颗被人类遗忘的人体小行星……
谢云宁,一位在科幻领域崭露头角的电子工程师、中国科幻更新代代表作家,自从2004年处女作《回溯》刊发在《科幻世界》以来,近二十年来,他从未停止科幻小说的写作。其作品视野开阔,多以天文、计算机、生物工程为主题,追求科学硬核与人文关怀的巧妙结合。
路渐离是科幻小说《穿越土星环》的主人公,一名追求未知的疯狂“冒险家”。当我们读谢云宁这本古典风格的太空探索题材的科幻小说时,意外的会发现这两人有着一个共同点——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和无穷的探索精神。
谢云宁对科幻的热爱从小就开始了。大约在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他就开始阅读科幻作品。最初,他接触的是一些80年代的科普类科幻,直到到初一,他遇到了《科幻世界》,这让他真正感受到了科幻的魅力。
在谢云宁的心中,《科幻世界》在中国科幻产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表示,《科幻世界》在长时间里是中国唯一的科幻阵地,如灯塔一般感召着中国科幻,未来也将继续扮演中国科幻“桥头堡”的重要作用。
如今科幻从小众文学到逐渐形成科幻产业,对此,谢云宁认为,这种现象说明了人们对于科幻这种媒介的需求和认可。他说:“人们需要科幻这种媒介,在物质越来越富足的今天,科幻是避免内卷的一个精神出口。”他认为科幻可以深入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日常生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科技的发展对科幻产业有着深远的影响。“科技的不断进步才能让科幻从纸质的小说一跃成为声光影像的电影,让更多人感受到科幻的魅力。”谢云宁认为,科技与科幻是一个相互激励、相互成就的关系。
作为一名科幻作家,谢云宁觉得除了基本的科学素养外,对前沿科技的敏感以及新鲜事物的热忱探究精神也很关键。他说:“科幻作家需要涉猎广泛,方方面面都要懂一些,这样才能创作出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让读者产生共鸣的人物。”他的作品灵感,主要来自各种科普类图书、杂志、网站。
对于提升青少年的想象力,谢云宁建议他们多阅读科幻作品,从新奇的创意中启迪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方式。他说:“科幻可以潜移默化地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让他们变成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思维敏捷的人。”同时,想象力也是科技向前跃进的“敲门砖”,很多时候科技的突破需要想象力的“灵光一闪”。科技为想象力提供了实现的手段和可能性,而想象力则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原动力。
对于在成都举行的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谢云宁内心充满了感慨。他说:“对于我这样一个从小热爱阅读科幻的科幻迷来说,雨果奖一直是我心中的圣神殿堂,能在家乡举办这样一次世界科幻盛会,我异常开心。”他期待,未来能看到更多的人加入到科幻的行列中来,为这个领域注入更多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