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刊社党委书记、社长翟博:建设智融平台 深耕行业服务(发言全文)

2021-06-04 15:12 川观新闻记者 吴浩 魏冯 1522 点击

6月3日,2021中国报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四川成都召开。大会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主题为“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的报业从业者齐聚一堂,共话百年报业奋斗历程,共享改革创新先进经验,共商报业高质量发展大计。

在“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环节,人民日报社、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中国教育报刊社、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厦门日报等5家报社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分享交流。

以下为嘉宾本人授权发布的发言全文:

建设智融平台 深耕行业服务

中国教育报刊社党委书记、社长 翟博

中国教育报刊社是教育部主管的教育主流媒体,是教育新闻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主办有《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杂志等“两报四刊三网两端”,以及80个移动端平台号,形成了纸媒、网媒、掌媒三大方阵聚合的立体化、全媒体新闻舆论宣传矩阵。我社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结合行业特点和技术趋势,以建设“智能融媒体新闻生产和传播平台”(简称“智融平台”)为抓手,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坚持移动优先、智能驱动,一体化发展方向;坚持“方向性引领、专业化服务”宗旨,深耕行业服务,为全国3亿师生提供准确、快速、立体的新闻和服务,努力探索行业媒体深度融合、转型发展之路。

一、改革创新: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媒体融合发展的国家战略,我社媒体融合紧跟中央部署,按照中宣部要求,结合行业媒体实际,着力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推动媒体融合从“1.0”向“2.0”到“3.0”迭代升级。

第一步,下好融合先手棋。中央提出媒体融合发展国家战略后,2014年10月,我社即成立全媒体中心,拉开媒体融合序幕。2015年3月,以两会报道为契机,报刊社成立“中央编辑部”,在重大报道中打通各编辑部之间采编资源、人力资源,在实战中推进媒体融合。

第二步,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2019年3月,我社党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1•25”重要讲话精神,建设并启用智融平台,进入媒体融合“2.0”阶段。“中央编辑部”成为统摄和引领全社融合转型的“司令部”,每日常态化运行,实现统人、统事、统流程、统资源、统内容“五统筹”,实行全员、全网、全渠道、全平台、全流程、全天候的“六全”工作机制。再造集“舆、策、采、编、发、传、评”七位一体的全新新闻生产流程。社领导每天坐镇中央编辑部统筹协调,带领报刊网端微各媒体集中研判舆情、策划选题、部署任务。2019年3月26日,中国记协在我社召开行业媒体融合暨践行“四力”现场会,到目前有360多家新闻媒体、高校、教育厅局领导带队到我社交流。

第三步,从纸媒到全媒、从报刊到智库。我们着力打造“全天候中国教育报”,抢占和壮大线上教育舆论阵地。做大做强覆盖全网全平台的中国教育报纸媒、客户端、网站、平台号等全媒体矩阵,实现全渠道全网全平台传播,中国教育报的文字、图片、音视频报道24小时流淌于互联网上。我们精心打造行业高端专业服务智库——创新发展提升《人民教育》《中国高等教育》等专业报刊服务能力。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技术支撑,开发深度专业的教育行业信息服务智库产品,打造提供高端专业服务的“中教传媒智库”,精准对焦行业和用户需求,提供专业精品内容,开拓媒体智库型专业服务项目。

目前,我社已从传统报刊,发展成为拥有报、刊、网、端、微、屏等多种载体、综合覆盖用户超8000万的教育全媒体矩阵,基本实现“统一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个性推荐、融合传播”的全媒体传播格局。

二、深耕行业:做大做强新型主流教育媒体

全媒体时代,建设服务型媒体,成为行业媒体融合发展的新途径。在新传播格局下,行业媒体属性和功能的分化越来越明显,基于这样的功能分化,行业媒体要提升融合发展的有效性和精准性,就需要强化用户需求意识和用户服务导向,聚焦特定的服务领域和对象,增强服务力,建设服务型媒体。近年来,我社在媒体深度融合的实战中,积极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行业特点、立足自身实际的行业媒体改革创新发展之路。

第一,明确“双一流”战略目标。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构建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打造一流新型主流教育媒体和一流新型主流教育传媒集团。

第二,实施“一体两翼”战略布局。以打造新型主流教育媒体为主体,“全天候中国教育报”和“中教传媒智库”两翼齐飞。构建教育新闻报、网、微、端全媒体、立体化的宣传格局;建设教育传媒智库,提升报刊功能,由单一纸媒拓展为纸媒、新媒、智库三足鼎立、三驾马车的多功能媒体智库。

第三,深度融合,构建全媒传播格局。主力军全面挺进主阵地,全力打造以报纸为龙头和支点,报网端微有机整合、协同高效、差异发展的,有影响力、专业性、服务力、互联网感、全介质的中国教育报。

第四,精耕行业,打造专业服务智库。精准对焦行业和用户需求,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支撑,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研发教育行业信息服务智库型产品,构建基于行业服务的用户生态,为用户提供全新、专业、独特的服务。

第五,聚力高质量发展,深化优质内容生产。不断深化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原创优质内容产能,把正能量与大流量结合起来,用心用情制作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文图音视频内容,打造更多师生喜爱、刷屏热传的原创报道,为教育而歌、为师生而鼓。2020年,我社组织40多名记者分9路赴“三区三州”,用笔端、镜头、话筒,全程记录报道教育系统脱贫攻坚,融媒体报道总流量达3700万。

第六,坚持数据为基,贴近用户提供多元产品服务。让用户牢牢占据“C位”。与各级教育部门、大中小学校、地方教育媒体密切联系,主动挖掘并满足用户的多元需求,利用大数据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教育舆情、教育数据、决策参考、智慧政务等服务,着力打造一系列定制化的教育智库产品;开发“好老师”APP,把课堂送到教师用户身边,赋能教师专业成长;探索视频直播产品,提供线上知识服务渠道。“数据+服务”,这是我们的转型路径。

三、面向未来:构建媒体深度融合新格局

当前,中国教育报刊社媒体融合发展,从夯基垒台、架梁立柱迈向了深度融合、提质增效的新阶段。2020年,我社在各媒体移动端年度发稿约7万篇次,10万+报道2500多篇,阅读和流量累计21亿多,传播力、服务力大幅提升。同时,在传统报刊经营严峻形势下,我社实现广告、发行和新媒体营收全面飘红,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增长12.8和10.76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去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我社进一步深化与媒体深度融合相适应的体系体制机制改革,精心勾画了“新三步走”的媒体深度融合蓝图:力争近两年实现从内部融合向教育系统媒体融合,从国内向海外拓展。

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媒体融合从管理向治理转变,实现内部深度融合。媒体融合是一个传播命题也是一个治理命题。为全面应对媒体融合的新趋势,我社不断探索改革组织方式、管理方式、运行机制、新闻生产方式,站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媒体融合从管理向治理转变,打通媒体融合的“最后一公里”。2020年4月,我社探索建立了适应媒体深度融合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在组织方式上,创新组织机构,将传统媒体以编辑部为单元的部门组织转变为以中心为单元的部门组织,整合成立11个融媒体采编发中心和10个专业智库中心,变传统的“报刊社—编辑部—部门”三级管理层级为“报刊社—中心”两级管理层级;在媒体功能上,扩大媒体和部门功能,推动从传统纸媒向全方位、立体化、纵深型的媒介聚合体拓展,从传统的采编出版向新媒体运营、智库建设、产品研发拓展;在运行机制上,中央编辑部常态运行,报刊网端微采编一体化统筹指挥,优化新闻生产流程,变以往单兵作战为联合协同作战,形成集约高效全媒体传播体系;在智库服务上,成立四大研究院,做大做强专业化智库服务。

二是围绕构建教育新闻大宣传格局,集聚资源打造“中国教育云”平台,实现从内部融合向教育系统融合拓展。以服务教育部和地方教育部门、高校、教育媒体为落脚点,重点建设“云+传播”“云+智库”“云+服务”“云+监管”“云+教师专业成长”等五大平台,进一步深度融合战线资源,全面提升行业服务能力,打造成“行媒云”生态圈。

三是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和水平,建设“中国教育之声”海外传播平台,加快构建从内宣向内宣外宣联动的舆论格局。如何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和水平、加快构建内宣外宣联动舆论格局,是党和国家对媒体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也是媒体融合的时代课题和战略方向。下一步,我社将以独有的面向海外留学人员的《神州学人》杂志和神州学人网为抓手,整合全社海外传播的平台资源、内容资源、智库资源、数据资源,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教育,讲好中国教育故事,传播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话语、中国价值,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中国教育“好声音”。

热点推荐
HOT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产业创新专场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科研学术专场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
大会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澳门科技大学为促进中医药发展而创办的,2020年、2022年分别在绵阳、德阳召开,今年为大会第三届。本次会议已收录在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指南(2023)》,是具有国际国内引导力、影响力的重要学术会议品牌。 本次大会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澳门科技大学、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内江市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科协学会服务中心、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内江市委组织部(人才办)
点亮精神火炬 弘扬科学家精神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浓厚节日氛围,5月29日,省科协、省委宣传部、科技厅、省国防科工办、中科院成都分院在成都共同举办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菲、省政府副省长郑
直播|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 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 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 际,举行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营造浓厚节日氛围,进一步激励广 大科技工作者筑牢信念信心、矢志奋斗拼搏,聚力科技攻关、勇 于创新创造,为我省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
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将于5月24日~26日在德阳举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5月24日~26日,由省科协、省委组织部、科技厅、财政厅、人社厅、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等16家单位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将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主题为“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来自全省各市(州)在农村创新创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领乡村振兴
赵晓明:给深海油气田做“CT”
人物名片:赵晓明,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西南石油大学“深水沉积与油气地质”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自然资源部第七批全国油气督察员,担任中国科协十大代表、中国石油学会油气藏开发地质学组学术委员、四川省石油学会地质勘探专委会副秘书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如果把深海油气田比作人体,通过我们自
勇当科技创新“追梦人”
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2022年5月,由泸州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科技和人才局共同开展的第二届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结果揭晓。先明春、赵静、许德富、李于兴、袁海通、张春祥、陈燕华、姜鲜、钱康亮、蒋坤苹10人获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他们,是科技创新的“追梦人”,也是追梦之人的指路明灯。他们或扎根于基层,或投身于新开
隋立起:推动新能源汽车走进千家万户
隋立起审查项目进度和客户诉求 王春艳 摄 人物名片:隋立起,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工程师,长期从事电驱动系统多体动力学仿真、参数辨识、不确定性建模领域的研究和电驱动系统开发工作,所开发的多档位电驱动系统实现了“无冲击”。2022年,被评为宜宾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一大早,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隋立起到达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排查各项产品开发的进度和客户诉求,之后就进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4月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3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这一代共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初创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成长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成熟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乡村振兴帮扶重点县及技能技艺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及颁奖典礼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阅读下一篇

厦门日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蔡廷谦:守正创新促融合 服务大局担使命

6月3日,2021中国报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四川成都召开。大会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主题为“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的报业从业者齐聚一堂,共话百年报业奋斗历程,共享改革创新先进经验,共商报业高质量发展大计。在“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环节,人民日报社、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中国教育报刊社、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厦门日报等5家报社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分享交流。以下为嘉宾本人授权发布的发言摘登:守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