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安市武胜县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产业兴旺”为目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全省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因地制宜,确立了武胜县“2+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将蚕桑产业定位为特色产业,在适宜乡镇大力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武胜桑园过冬
基地建设初具规模。该县坚持“集中连片、无缝衔接”原则,按照“大园区、小业主”建设思路,在猛山、双星、乐善、石盘、鼓匠等5个重点乡镇推进产业基地建设,累计建成标准化蚕桑产业基地3万亩。全面丰产后,养蚕可达11万张,产茧4950吨,产值3亿元以上。创建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县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武胜被中国蚕学会授予“中国蚕桑之乡”称号。
龙头带动效果显著。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现代农业生产的示范作用,与本地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安泰茧丝绸集团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由公司自建高标准蚕桑基地1万亩,辐射带动经营主体建设优质桑园2万亩。同时在标准化生产、丝绸加工、现代设施装备、运营管理、市场营销方面强化对一般经营主体的示范引领,有效提高了蚕桑产业现代化水平。
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与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建立合作关系,在产业规划布局、品种选育、人才培训等多个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同时,依托“土专家”“田秀才”,建立农业人才库,组建包乡技术服务队伍,鼓励经营主体、科技人员等筹建社会化服务组织,形成了顶层设计和基层服务相结合、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产业发展科技服务体系。全县落地建设蚕桑专家大院1个,科研示范基地2个,入驻专家30余名。
联农机制日臻完善。围绕蚕桑产业发展,多维度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除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等常规联结模式外,依托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探索、推广返租经营、保护价收购、产权入股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全方位助力了贫困户脱贫、养殖户奔康、大学生、退伍军人创业、返乡农民工就业,实现人均增收56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