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乡村建设工匠的业务技术水平和建筑工匠队伍整体素质,日前,眉山市青神县以争创全省首批乡村建设工匠责任制试点县为契机,在成都艺术职业大学(青神校区)组织了该县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师资最强、内容最丰富的一次乡村建设工匠专业培训。这也是乡村建设工匠(俗称“泥瓦匠”)去年7月正式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后,在全省范围内举办的第一次乡村建设工匠正式集中培训。
此次培训有该县在册工匠以及自愿申报加入工匠队伍的新进人员共计146名参加,首次采用理论加实训“1+1”培训模式:理论课程主要包括农房施工图识读及农房建设选址、农房建设基本知识、施工案例及质量与安全教学;实训课程主要是砌体结构综合施工,包括墙体砌筑、钢筋工程、模板工程、脚手架工程等。培训师资均为来自成都艺术职业大学、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家、教授,以及全国砌筑工大赛金奖获得者等,其中,多人曾参与过国家建筑行业专业教材编撰及课程教学的开发和研究。
培训为期三天,以考勤与课堂纪律、理论考试、实训考核三个部分综合得分作为最终培训成绩。青神县住建局为通过考试的学员颁发《培训合格证书》,并及时录入乡村建设工匠信息库向社会公布,同时作为未来三年的职业资格凭证。
“参加培训丰富了我的专业技能,有了乡村建设工匠的证书,做事也更有底气。”刚刚拿证的青神县青竹街道学员陈宇说,以前做“泥瓦匠”,最主要是靠经验,没有具体的标准,建筑理论知识少。通过这次专业培训拿到乡村建设工匠的证书,就像拿到了一张能证明身份的权威“身份证”,让他今后从业更有自信了。
“接下来我们还会利用青神县乡村建设工匠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建设工匠‘一人一档’,形成工匠登记、培训发证、继续教育、从业监督的闭环管理。”该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探索搭建乡村建设工匠与建房农户信息化交流平台,畅通农户选择渠道,实现工匠资源高效配置;建立乡村建设工匠管理、培训、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加强农房建设管理能力;积极引导建房村民选用经培训合格、无不良从业记录的乡村建设工匠施工,逐步规范农村建房从业管理,确保农村群众住上安全房、放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