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蜂桶寨自然博物馆,踏寻大熊猫足迹

2024-12-13 08:54 黄梅兰 4904 点击

1869年4月1日,法国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在雅安市宝兴县蜂桶寨邓池沟的崇山峻岭中,意外发现了一只野生大熊猫。从那一刻起,大熊猫从宝兴县走向了世界,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成为全球关注的自然遗产,宝兴县也一举成名,成为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科学发现地和命名地。

本期,四川科技报探班员慕名来到了宝兴县蜂桶寨自然博物馆,从馆内一物一景中,追溯大熊猫的进化史,感受生态教育的魅力。

大熊猫骨骼标本。   

大熊猫历史展厅。   

观察蜂桶寨的地理位置。   

馆藏资源丰富

蜂桶寨自然博物馆是以大熊猫为代表的珍稀野生动植物科普展馆,也是大熊猫宣传保护、科研交流的重要平台,位于雅安市宝兴县蜂桶寨管理局大水沟管护站内,距熊猫古城景区30公里。

当探班员走进蜂桶寨自然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熊猫历史厅,这里通过实物标本、环境模拟、文字资料等方式,生动展示了大熊猫的发现史和进化史:从远古时代的始祖熊猫,到如今的黑白相间、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已有1000多万年的演化历史,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其食性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肉食(或杂食)到植食的转变以及从植食到专食的转变,最终逐渐特化为以各种高纤维的竹子为食。

在这里,探班员不仅看到了大熊猫的骨骼标本、皮张标本,还通过多媒体展示等方式了解了大熊猫的生活习性、繁殖方式、救护与放归、不同年代的称谓等,“大熊猫放归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野外救护的大熊猫,经过治疗痊愈后放归野外;还有一种是人工繁育的大熊猫,经过野化培训合格后放归野外。放归地点主要是大熊猫救护地或者大熊猫小种群分布区。将大熊猫放归到小种群分布区,是拯救和复壮大熊猫小种群的重要途径。宝兴县自1983年以来,累计抢救132只病饿野生大熊猫,放归野外21只。”讲解员介绍道。

随后,探班员来到了地模宝库、生态秘境、最美蜂桶寨等展厅,这里的展品种类丰富,宛如动植物基因库。展示了宝兴县的动植物标本2000余件,从昆虫到鸟类、从鱼类到两栖类、从草本植物到高大乔木,无一不有。可以看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大熊猫、金钱豹、雪豹、绿尾虹雉、川金丝猴等的标本,也可以看到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红豆杉等的身影。值得一提的是,地模宝库还展示了多种模式动植物(模式动植物是指某一物种首次被发现并命名的标本,它们在科学研究中具有极高的价值)。据讲解员介绍,目前在蜂桶寨自然博物馆总共可以看到602种模式动植物,其中模式动物390种、模式植物212种。这些标本,不仅丰富了博物馆的馆藏,展示了宝兴县的生物多样性,也为全球科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科研资源。

除实物展示外,蜂桶寨自然博物馆还借力先进的数字技术,打造了电子地图、幻影成像、雅语森林、360°环形影院等,重现大熊猫发现史进化史、模拟大熊猫栖息地环境……在360°环形影院内,探班员仿佛置身于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距离观察到大熊猫在林间嬉戏、金丝猴在枝头跳跃、绿尾虹雉在山间飞翔等壮观景象……

红外相机野外安装。   

红外相机拍摄的野外大熊猫。   

科普教育优质

蜂桶寨自然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示自然遗产的宝库,还是一个培养生态意识的科普教育平台。“我们专门设置了科普教育区,通过互动体验、讲座培训等方式,向公众普及生态知识、传播生态理念。”讲解员说道。

每年,该博物馆接待来自全球各地的参观者3万余人次,这些参观者中既有普通游客,也有专家学者、学生,“今年,四川探途开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杨啸峰带领全国研学行业创始人到蜂桶寨管护中心大水沟考察生物多样性保护、西班牙马德里熊猫中文学校学生到蜂桶寨自然教育中心开展研学活动、阿拉善SEE四川天府项目中心负责人米瑞蓉一行到蜂桶寨自然教育中心开展自然教育活动……”说到博物馆开展的活动,讲解员如数家珍。据悉,该博物馆与四川宝兴绿尾虹雉保护研究中心、蜂桶寨模式植物园、大熊猫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植物园、野生动物抢救中心、蜂桶寨自然教育中心等联动,让走进博物馆的游客、学子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学习大熊猫的进化研究、大熊猫种群数量调查方法探究等知识,参与红外相机安装、野外搭建帐篷等实践活动,让生态理念深入人心。

如今,蜂桶寨自然博物馆被四川省林业厅授予四川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被雅安市授予雅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被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夹金山分院列为现场教学点。

探访蜂桶寨自然博物馆的旅程虽然短暂,但留给探班员的却是无尽的思考与感动。在这里,探班员不仅见证了大熊猫的神奇进化史与宝兴县的生物多样性之美,也感受到了生态教育的力量与魅力。展望未来,愿我们携手在探索中成长、在保护中前行,让大熊猫与宝兴的青山绿水在人类文明史上熠熠生辉!(图片由蜂桶寨自然博物馆提供)

热点推荐
HOT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产业创新专场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科研学术专场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
大会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澳门科技大学为促进中医药发展而创办的,2020年、2022年分别在绵阳、德阳召开,今年为大会第三届。本次会议已收录在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指南(2023)》,是具有国际国内引导力、影响力的重要学术会议品牌。 本次大会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澳门科技大学、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内江市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科协学会服务中心、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内江市委组织部(人才办)
点亮精神火炬 弘扬科学家精神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浓厚节日氛围,5月29日,省科协、省委宣传部、科技厅、省国防科工办、中科院成都分院在成都共同举办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菲、省政府副省长郑
直播|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 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 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 际,举行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营造浓厚节日氛围,进一步激励广 大科技工作者筑牢信念信心、矢志奋斗拼搏,聚力科技攻关、勇 于创新创造,为我省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
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将于5月24日~26日在德阳举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5月24日~26日,由省科协、省委组织部、科技厅、财政厅、人社厅、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等16家单位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将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主题为“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来自全省各市(州)在农村创新创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领乡村振兴
赵晓明:给深海油气田做“CT”
人物名片:赵晓明,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西南石油大学“深水沉积与油气地质”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自然资源部第七批全国油气督察员,担任中国科协十大代表、中国石油学会油气藏开发地质学组学术委员、四川省石油学会地质勘探专委会副秘书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如果把深海油气田比作人体,通过我们自
勇当科技创新“追梦人”
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2022年5月,由泸州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科技和人才局共同开展的第二届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结果揭晓。先明春、赵静、许德富、李于兴、袁海通、张春祥、陈燕华、姜鲜、钱康亮、蒋坤苹10人获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他们,是科技创新的“追梦人”,也是追梦之人的指路明灯。他们或扎根于基层,或投身于新开
隋立起:推动新能源汽车走进千家万户
隋立起审查项目进度和客户诉求 王春艳 摄 人物名片:隋立起,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工程师,长期从事电驱动系统多体动力学仿真、参数辨识、不确定性建模领域的研究和电驱动系统开发工作,所开发的多档位电驱动系统实现了“无冲击”。2022年,被评为宜宾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一大早,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隋立起到达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排查各项产品开发的进度和客户诉求,之后就进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4月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3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这一代共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初创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成长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成熟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乡村振兴帮扶重点县及技能技艺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及颁奖典礼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阅读下一篇

探访白酒文化基地 感受中国工匠精神

工作人员拌料。 北宋孝子泉。 研学活动中,学生诵读《三字经》。 中国白酒历史源远流长,从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酿酒,至今已有数千年。白酒的制作工艺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改进,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近期,四川科技报探班员来到资阳白酒文化科普基地,通过探寻资阳白酒代表宝莲酒的手工古法酿造技艺(该技艺已入选资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追溯资阳酿酒文化历史。学生参观酿酒车间。 窖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