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广安区大龙镇金福村2组村民胡林平长期患脑梗、心脏病、高血压等病,长期在广东、重庆等地治疗,花费数万元,突来的疾病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今年7月,正当胡林平无助时,通过调研获悉情况的广安区政协党组书记、政协主席刘昌杰向他伸出了援手,为他儿子协调了首批5000元助学金,协调民政部门为他两口子办理低保,解决基本生活来源,并表示动员政协委员持续为他家提供帮助。“这真是雪中送炭。刘主席这是帮了我家大忙。”前不久,面对前来回访的刘昌杰,胡林平不停地说着感激的话语。
这是广安区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一个缩影。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广安区始终以高度的政治站位把实践活动当成全区重点工作来抓,各级各部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从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难题切入,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
坚守民生底线 推动民生项目
“现在有了热水器,洗脸、洗碗都可以用热水,洗澡也方便了。党委政府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8月30日,广安区浓洄街道翠屏路社区一小区,独居老人周尚玉面对前来检查民生工程的区惠民办干部,对为独居老人安装热水器的事情赞不绝口。
今年78岁的周尚玉丧偶多年,儿子也在多年前因车祸去世,成为名副其实的独居老人。独居老人生活不便可想而知。“其他不便还是小事,天冷的时候,洗澡才是最大的困难。”周尚玉告诉记者,如果想洗一次澡,光是准备热水就要花不少时间,很麻烦。
3个月前,广安区民政局安排工人为周尚玉免费安装了电热水器。浓洄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还专门来到他的家中,为她讲解热水器的使用方法,确保她能安全使用。
周尚玉不是孤例。在广安区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该区坚守民生底线,全力推动省市民生项目高速度实施,高质量完成,促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我们制定严格的实施标准,建立民生任务管理台账,制定民生任务倒排工期表,把任务落实到点,把时间具体到天,把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民生实事项目取得实效。”广安区目标绩效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按照标准逗硬实施每个项目,严防民生实事打折扣、搞变通。
该区对民生项目实施对账管理,积极规范补助类民生实事项目申领,对发放到户、到人的资金,坚持“政策公开、程序透明、支付到人、打卡发放”的阳光操作办法,严把申报关、审核关、发放关。同时,强化工程类项目管理,实行台账制管理方式,监管工程实施全过程管理,严格按照倒排工期表挂图作战,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截至目前,广安区2021年省市52项民生实事项目中,减免3000名幼儿保教费、持续为48.43万名常住城乡居民免费提供12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25项政策类项目均按序时进度或超进度推进;为280户独居老人安装热水器、对15个散居楼栋和无物管小区化粪池及管网进行清掏等21项工程类项目已完成或超进度实施;其余项目均按序时进度高效推进。
注重点面结合 “重点办”“面上办”取得实效
“现在有了房产证,终于放心了。不再担心自己是外来户了。”8月29日,在广安区白马乡石梯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搬迁户刘小梅在家门口喜滋滋地展示刚领到的不动产权证书。2016年以来广安区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工作目标,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群众主体、科学规划、产村相融、整体推进”思路,筹集6.4亿元资金用心用情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共新建了12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让万余名贫困群众有了新家,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房产证迟迟没有办下来,搬迁群众颇有怨言。今年以来,广安区乡村振兴局、发改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结合“人民阅卷·广安行动”和学党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户办证难问题作为民生实事来抓,目前已经为3631户搬迁户办理了不动产权证书,受到好评。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广安区以学党史、悟思想为基础,以办实事、开新局为关键,结合工作实际,加强组织领导,创新方式方法,扎实推进“重点办+面上办”,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好实事。
该区把“四个一批”“重点办”项目和“面上办”项目纳入重点督促事项,督促各责任单位实行“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不断细化工作举措,逐项落实具体责任人员,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完成一件销号一件。
截至目前,在 “重点办”项目中,该区为3631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办理了房屋产权证书;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错证改发、漏证补发933例;完成7辆农村幼儿园校车采购。
在“面上办”项目中,广安区按月为79名散居孤儿发放基本生活费,持续保证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高于85%,打造12个惠民药房,临时救助城乡困难群众1200余人。
紧盯群众关切 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
不久前,该市确定了2021~2022年度“房地产办证难”等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开展集中整治。
为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广安区立即行动,召开集中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工作部署会。
会上,广安区宣布,从即日起,广安区委区政府将利用2年时间,集中整治2021至2022年“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进一步改善民生、增进群众福祉,提升群众认可度和满意度。
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工作相继展开
广安区纪委监委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集中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意见建议征集活动,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平台和“人民阅卷·广安行动”“1+N”包联、“面对面”接访、村(社区)问政等渠道广泛收集了群众意见建议,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累计征求群众意见1251条。
经过层层筛选,广安区最终决定将物业管理、房地产乱象、小区乱搭乱建、征地拆迁补偿分配、城市停车难、干部作风、城市噪音扰民、购房购车位补贴未兑现、乡村道路设施建设、城区办理丧事扰民作为“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进行集中整治。
整治事项确定后,广安区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分别认领1件整治事项,区域区级领导根据自身分管联系工作分别认领整治事项。全区上下对照问题积极研究整治方案,认真落实整治措施。
截至目前,广安区及时制止和依法拆除龙城名都、碧桂园、加德金融广场、环宇广场、名门公馆等小区新增违建50余处;处理扬尘治理、无证施工、安全文明施工等违法违规问题38件;受理处置群众来电及“12345”转接噪音污染举报投诉问题37件,拆除城北大市场违规搭建物163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