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把氢燃料电池装在列车上——氢能列车来了 已有100余项专利

2022-12-20 08:59 唐泽文 李强 22822 点击

人物名片:陈维荣,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获2021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3月29日,在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二楼办公室内,院长陈维荣与几位同事正在探讨提升氢燃料电池列车速度的方案。

几天前,陈维荣团队的项目“大功率氢能动力轨道机车关键技术与应用”拿到了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安为组长的评价小组对这一科技成果如是评价。

“很兴奋,这是对我们工作极大的肯定。”陈维荣说,“不是某个环节而是‘整体技术’,这挺不容易的。现在想做的就是进一步优化,争取研发出时速140公里以上的氢能列车方案,填补国际空白!”

据统计,目前这支团队已有10多个氢燃料电池轨道交通应用项目在全国落地。

研发近3年

相关设备烧坏几十台

“氢燃料电池的最佳应用场景并不是家用轿车,而是线路相对固定的轨道交通系统。”早在2008年,陈维荣就有这样的判断。

为何有如此判断?陈维荣介绍,轨道交通和乘用车不同,从运输途径看,更多是点对点的固定线路,这就让氢气的运输和储存途径变得简单。“目前来看,要像乘用车加油站那样布局加氢站,还是比较困难的。”

另一个优势是成本。陈维荣认为,以当下的技术,氢能源轨道交通项目的一次性投入和长期运营成本比传统的轨道交通电气化方案低10%左右。“也就是说,即便没有国家补贴,纯走市场化开拓,也能算好经济账。”

不过,要把氢燃料电池装进列车并不容易,其中最大的障碍是功率问题。

陈维荣说,以往氢燃料电池的设计方案以乘用车为原型,功率往往只有数十千瓦,即便是大巴或者重卡,也不会超过100千瓦。这样的功率,一个电堆就能够满足。“然而,轨道交通动辄就是数百千瓦的功率需求,因此其动力系统方案必须通过多个电堆协同工作才能完成。”

“难点就在这里!”陈维荣介绍,与锂电池不同,氢燃料电池的供电过程有滞后效应,会导致多电堆的协同工作变得十分困难。“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精准的协同方案,不仅电堆性能会受到制约,还会对装置整体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据了解,仅为了攻破这一项技术,陈维荣团队就用了近3年时间,相关设备烧坏几十台。所幸,成果很明显,最终出炉的方案不仅能稳定运行,能耗效率也更高——国家认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给出的结果显示,新方案的使用效率达64.47%,能耗比行业平均水平低三成。

市场空间大

研发和转化两不误

除了这套电堆协同管理系统外,陈维荣团队还开发了全新的氢能轨道机车研发—设计—制造平台。“使用氢能的轨道机车需要全新设计,这样才能有最好的效果。”

如今,陈维荣团队的这套新技术,已经在佛山、青岛、唐山等多个城市落地试点,项目整体产业化进程愈发加快。

“市场空间是巨大的!”陈维荣说,仅国内,全国铁路加上观光列车、有轨电车、城市动车组等应用场景,其中适合氢能改造的市场空间就超过1000亿美元;国际方面,考虑到多国有将内燃机车全部替换为氢能机车的计划,“光是欧洲市场的规模就超过5000亿美元。”不仅如此,储氢、运氢、氢燃料电池零部件制造等产业链相关领域,也将有更大市场机遇。

怎么把握机遇?

“要研发和转化两不误。”陈维荣说。

目前,西南交大已成立专门公司,负责陈维荣团队研发项目的成果落地转化。公司已有100余项专利,涉及氢能轨道交通机车研发、生产的各个环节。当下已落地的项目,也均由公司进行专业化运营。

研发上,陈维荣团队有140余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研发人员。“现在正在做的,就是研发出时速达140至160公里的轨道交通机车,为全国乃至全球的轨道交通项目提供更低碳、高效、低成本的服务。”陈维荣说。

此外,氢燃料电池大型船舶也是他们下一步重点攻克的目标。

据介绍,大型邮轮的动力系统需要20个电堆协同工作,而目前陈维荣团队已完成这一方案的理论设计。“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协同工作的电堆数量也会不断提升,更多领域的应用将成为可能。”陈维荣表示,希望凭借团队自身技术,在国际市场中斩获更多成果。

热点推荐
HOT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产业创新专场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科研学术专场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
大会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澳门科技大学为促进中医药发展而创办的,2020年、2022年分别在绵阳、德阳召开,今年为大会第三届。本次会议已收录在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指南(2023)》,是具有国际国内引导力、影响力的重要学术会议品牌。 本次大会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澳门科技大学、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内江市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科协学会服务中心、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内江市委组织部(人才办)
点亮精神火炬 弘扬科学家精神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浓厚节日氛围,5月29日,省科协、省委宣传部、科技厅、省国防科工办、中科院成都分院在成都共同举办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菲、省政府副省长郑
直播|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 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 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 际,举行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营造浓厚节日氛围,进一步激励广 大科技工作者筑牢信念信心、矢志奋斗拼搏,聚力科技攻关、勇 于创新创造,为我省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
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将于5月24日~26日在德阳举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5月24日~26日,由省科协、省委组织部、科技厅、财政厅、人社厅、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等16家单位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将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主题为“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来自全省各市(州)在农村创新创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领乡村振兴
赵晓明:给深海油气田做“CT”
人物名片:赵晓明,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西南石油大学“深水沉积与油气地质”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自然资源部第七批全国油气督察员,担任中国科协十大代表、中国石油学会油气藏开发地质学组学术委员、四川省石油学会地质勘探专委会副秘书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如果把深海油气田比作人体,通过我们自
勇当科技创新“追梦人”
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2022年5月,由泸州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科技和人才局共同开展的第二届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结果揭晓。先明春、赵静、许德富、李于兴、袁海通、张春祥、陈燕华、姜鲜、钱康亮、蒋坤苹10人获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他们,是科技创新的“追梦人”,也是追梦之人的指路明灯。他们或扎根于基层,或投身于新开
隋立起:推动新能源汽车走进千家万户
隋立起审查项目进度和客户诉求 王春艳 摄 人物名片:隋立起,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工程师,长期从事电驱动系统多体动力学仿真、参数辨识、不确定性建模领域的研究和电驱动系统开发工作,所开发的多档位电驱动系统实现了“无冲击”。2022年,被评为宜宾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一大早,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隋立起到达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排查各项产品开发的进度和客户诉求,之后就进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4月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3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这一代共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初创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成长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成熟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乡村振兴帮扶重点县及技能技艺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及颁奖典礼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阅读下一篇

四川省文艺评论(成都大学)基地揭牌

四川省文艺评论(成都大学)基地揭牌 日前,四川省文艺评论(成都大学)基地揭牌仪暨“光”系列之《微光》创评研讨会在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举行。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刘建刚,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明泉,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知名编剧张勇,成都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玉华、王小军出席活动。活动现场,为四川省文艺评论(成都大学)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