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保下来”“懂起来”到“活起来”

三苏祠,守住文化千年根脉 传承述说美好未来

2024-06-09 11:57 来源:眉山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幸 实习生 伍思龙 1895 点击

红墙环抱,绿水萦绕,荷池相通,古木扶疏。初夏,眉山三苏祠博物馆人群络绎不绝。启贤堂、来凤轩、披风榭等一座座古建筑下,古井、老树、匾联等一处处古遗存前,来往游客有的聆听讲解,不时颔首;有的凝视文物,若有所思。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三苏祠,一扇通往中华文化的大门。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亲临三苏祠,他指出:“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

“这是对三苏祠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的肯定,也对三苏祠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目标和要求。”眉山三苏祠博物馆馆长陈仲文表示。两年时间,得益于三苏文化的传承弘扬,来这里参观的游客与日俱增。去年,三苏祠接待游客超过158万人次,今年1—5月,这个数据为75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21%。

今年5月,三苏祠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带着更强的历史自觉,完成博物馆的任务使命,讲好三苏故事,三苏祠正着力推进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推动三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保护 

文物古籍“搬新家” 管理运维更智慧

记者找到三苏祠文物修复中心工作人员刘宇飞时,他正和同事在整理关于三苏祠古籍研究与保护的相关资料。一本资料约三厘米厚,有500页左右。“这只是其中一本,这一套有4本。”刘宇飞说,“这些资料不仅记录着三苏祠古籍保护的情况,也是我们的近期研究课题。”

三苏祠博物馆共有藏品15000余件,其中文物12000余件,包含3000多册(套)古籍。刘宇飞回忆,2017年,自己研究生毕业后来到三苏祠工作时,面对古籍的管理与保护,更多时候像一个“匠人”。

“保护古籍类文物,温度一般要求控制在20摄氏度左右,湿度保持在50%至60%。虽然以前库房内安装了空调,但为了防止古籍发霉虫蛀,每年惊蛰、清明时段,三苏祠都要翻晒古籍。”刘宇飞说,“每一次晒书,我们要戴着手套、拿着羊毛刷,轻拂古籍页面。每一页古籍都要刷到、晒到,一次晒书时间最长可持续一到两月。”

三苏祠博物馆对馆藏陶瓷进行修复
三苏祠工作人员正在修复古籍

而今,这样的日子已成为过去式。2019年,三苏祠式苏轩文物库房、展厅改造提升工程项目开始建设。2022年,项目一期器物库、字画库改造完成,万件珍贵文物搬进新家。今年,项目二期古籍库也在4月完成验收并投用。随着古籍入驻恒温恒湿高气密的“新家”,防潮杀虫也用上了科技手段。“现在我们不用晒书了。”刘宇飞说,“这些年,我们增添了低氧杀虫设备和文保监测设备,加强对藏品的相关数据采集,推动古籍字画等文物保护更精细、更智慧。”

古籍字画保护程度的提升也助力三苏祠承办高规格展览,让文物穿越千年与参观者对话。

2022年1月,式苏轩改造提升工程项目一期完成后,“吾家东坡──苏轼题材文物特展•《苏轼书法全集》(四十五册本)图录特展”拉开帷幕。2023年6月,《中国有三苏——眉山苏氏的家国情怀》主题展正式开展。此外,三苏祠还联合四川博物院、杭州西湖博物馆、海南省博物馆分别举办了“高山仰止·回望东坡”苏轼主题展,“高山仰止 千古一人——苏轼主题文物展”,“千古风流 不老东坡——苏轼主题文物展”。今年,三苏祠文物还将在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的相关主题展中亮相。

除了对馆藏文物做好精细保护与智慧管理,近年来,三苏祠还以原材料、工艺、结构、形制开展古建修缮。三苏祠博物馆园林管理部部长林小平介绍, “这些年,我们还编制了7个有关三苏祠古建修复维护的方案,日常开展例行检查,推动古建动态监管、精细管护。”

研究 

传承、读懂、阐释 让更多人深入了解三苏

“要传承文化,首先要读懂并阐释文化。”陈仲文介绍,近年来,三苏祠调整了三苏文化的研究方向和重点,“如果说以前的三苏祠宣传的重点还主要是东坡的文学成就,那现在的重心就是家风家教、家国情怀、治国理政理念、民本思想、人文精神等。要讲清三苏的宇宙观、自然观、社会观、道德观、廉洁观,以精深的研究成果展现三苏祠的博大,以丰满的阐释展现中国有‘三苏’的自信。”

在此背景下,三苏祠博物馆整合全国三苏文化研究力量,组建学术委员会,全面搜集整理三苏文化相关资源,孵化一批权威学术成果;成功举办第五届东坡文化学术高峰论坛;完成了《苏轼书法全集》《苏海漫游丛书》(论文集)《中国有三苏——三苏家风家教》等书籍的编辑出版,以此证明为何“一滴水可以见太阳”。

三苏祠博物馆联合西南大学合作编辑出版《苏轼书法全集》

在从事文化研究过程中,一批“新鲜血液”也逐渐补充进来。2017来,三苏祠逐步面向全国高校招聘相关专业研究生。如今,馆内40多名工作人员中,一半以上学历在研究生及以上,他们聚焦学术,同时又致力于向公众科普,为这所千年古祠带来了新的改变与活力。

5月31日,三苏祠官方微信号“豫章趣话”栏目推送了文章《苏辙:我好像没有“捞哥哥”》,文章在扎实的文史资料基础上,言辞大胆、叙事活泼,让人眼前一亮。再往前翻,“豫章趣话”这一栏目还推送了“职场人”苏轼等多篇融合当代青年思维的角度解读三苏趣事的文章,当中不乏“抛梗”和“融梗”。

“豫章君”是三苏祠教育研究部工作人员翟晓楠的笔名。2018年,从四川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宋元方向)研究生毕业后,翟晓楠来到三苏祠从事三苏学术研究。

“一来不是投入‘书海’,而是‘人海’。”翟晓楠打趣道,上班第一个月,他们这一批职场新人全部到解说岗位历练,每天和游客接触交流,她从一个“i人”逼成了“e人”。“那个时候我的思想也在发生转变,我想多做一些科普性的教育和传播,用一些浅显易懂的语言和方式,让公众了解三苏文化。”翟晓楠说。

来三苏祠6年,在承接学术研究课题同时,翟晓楠致力于向公众宣讲三苏文化。她当过策展人,参与编纂的《中国有三苏 三苏家风家教》中学版、小学版,成为四川省中小学校本教材。在写好学术论文同时,她创作的三苏文化科普性学术散文也正在集结出版过程中。

“在三苏祠工作,学术和宣教是不能分离的,学术研究让我增进学识,向公众普及三苏文化也能使我快乐。”翟晓楠说。

近年来,以翟晓楠等研究生为主力,三苏祠编纂出版了《苏轼书法全集》(45册本)东坡书法研究权威著作,出版了《藏在门廊上的语言艺术——三苏祠匾额楹联赏析》《名人与三苏祠》等科普读物;《苏轼书法与绘画研究专辑》《苏东坡治国理政理念研究专辑》《东坡教育思想与书院文化研究专辑》《苏东坡与宋代生活审美研究专辑》等学术论文集;研发《心香一瓣谒三苏》《行走东坡故园 感受古建魅力》等研学课程20余门。

这些成果补上了以往三苏祠在学术研究方面的短板,为三苏祠申建国家一级博物馆“加分”。今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三苏祠也正式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弘扬 

“东坡大家讲”持续开讲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上线

4月22日,三苏祠博物馆,“东坡大家讲”世界读书日特别讲邀请到《中国书法全集》主编、国际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刘正成与著名诗人、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协原副主席吉狄马加,进行了题为《阅读苏东坡的人生:文学与书法》的讲座。

去年3月,“东坡大家讲”开讲以来,先后邀请了多位专家学者,围绕苏轼的政治理念、家风家教、人生哲学、文艺成就等举行普及性讲座。

东坡大家讲现场,吉狄马加向观众讲解东坡文学与书法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莫砺锋此前多次参观三苏祠,但在三苏祠讲东坡还是头一次。“能有机会在东坡老家讲东坡,是我这个在大学讲了几十年东坡的老师最高的荣誉。”这位“超级苏迷”表示。

两年多来,“东坡论坛”“名人大讲堂”“东坡大家讲”等三苏文化主题讲座接连举办,众多文化名人走进三苏祠拜谒三苏,三苏祠博物馆的“学术浓度”显著提升。

集学术大成,6月8日,三苏祠打造的三苏文化大数据库将正式上线。“数据库不仅收录了三苏父子的作品11270篇,还有文物、文献等数据10万余条、书籍上万册,满足苏粉爱好者随时畅游苏海,三苏祠博物馆将实现‘永不关门’。”三苏祠博物馆规划建设部部长王荷说。

据了解,三苏文化大数据库是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汇聚三苏文化资源,解析三苏文化脉络,建立三苏关联融合体系,提供检索、查阅、赏析、探索、研究等数据服务。形成三苏文化主题特有的基础库、主题库及专题库,服务数据要素市场博物馆供给侧建设。在数据要素基础上,打破数据孤岛,以三苏图谱、专家录入等技术方式建立数据关联,打破时空限制,实现知识内容融会贯通。

“三苏文化研究是源源不断的,所以这个数据库也会不断更新,它是一个久久为功的项目。”王荷表示,下一步,数据库将对接国家文物局文物信息中心,争取把全国与三苏文化有关的文物全部纳入进来。“也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让平台更丰富、更便捷,方便全球苏迷‘拾贝苏海’。”

热点推荐
HOT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产业创新专场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科研学术专场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
大会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澳门科技大学为促进中医药发展而创办的,2020年、2022年分别在绵阳、德阳召开,今年为大会第三届。本次会议已收录在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指南(2023)》,是具有国际国内引导力、影响力的重要学术会议品牌。 本次大会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澳门科技大学、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内江市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科协学会服务中心、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内江市委组织部(人才办)
点亮精神火炬 弘扬科学家精神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浓厚节日氛围,5月29日,省科协、省委宣传部、科技厅、省国防科工办、中科院成都分院在成都共同举办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菲、省政府副省长郑
直播|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 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 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 际,举行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营造浓厚节日氛围,进一步激励广 大科技工作者筑牢信念信心、矢志奋斗拼搏,聚力科技攻关、勇 于创新创造,为我省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
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将于5月24日~26日在德阳举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5月24日~26日,由省科协、省委组织部、科技厅、财政厅、人社厅、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等16家单位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将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主题为“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来自全省各市(州)在农村创新创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领乡村振兴
赵晓明:给深海油气田做“CT”
人物名片:赵晓明,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西南石油大学“深水沉积与油气地质”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自然资源部第七批全国油气督察员,担任中国科协十大代表、中国石油学会油气藏开发地质学组学术委员、四川省石油学会地质勘探专委会副秘书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如果把深海油气田比作人体,通过我们自
勇当科技创新“追梦人”
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2022年5月,由泸州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科技和人才局共同开展的第二届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结果揭晓。先明春、赵静、许德富、李于兴、袁海通、张春祥、陈燕华、姜鲜、钱康亮、蒋坤苹10人获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他们,是科技创新的“追梦人”,也是追梦之人的指路明灯。他们或扎根于基层,或投身于新开
隋立起:推动新能源汽车走进千家万户
隋立起审查项目进度和客户诉求 王春艳 摄 人物名片:隋立起,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工程师,长期从事电驱动系统多体动力学仿真、参数辨识、不确定性建模领域的研究和电驱动系统开发工作,所开发的多档位电驱动系统实现了“无冲击”。2022年,被评为宜宾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一大早,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隋立起到达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排查各项产品开发的进度和客户诉求,之后就进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4月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3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这一代共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初创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成长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成熟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乡村振兴帮扶重点县及技能技艺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及颁奖典礼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阅读下一篇

正式授牌,眉山三苏祠博物馆晋升“国家一级博物馆”

6月8日,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四川主会场活动在眉山举行。活动中,眉山三苏祠博物馆正式获得“国家一级博物馆”授牌,再添荣誉。三苏祠博物馆位于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故居。南宋改宅为祠,明末毁于兵火,清康熙四年(1665)在原址上模拟重建,是历代名人雅士、文人墨客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同时,三苏祠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