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八方合力,共赴发展春天。5月13日,四川农业大学植物遗传和育种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于八月瓜链产协同创新中心举行2名博士及4名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公开答辩。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陈万权任答辩委员会主席,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刘登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研究员韩华柏、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裴瑾、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钦鹏为答辩委员会成员,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党委书记黎明艳主持会议。
会议还特邀河北省大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种苗站、招商办领导一行,以及四川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张敏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宋军阳副教授、达州农科院正高级农艺师谢正伟一行、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院胡玉婷、以及省内外数十家八月瓜企业代表分享交流,“把脉问诊”开良方,“对症下药”促提升,共同探讨八月瓜最新研究进展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
据悉,八月瓜是新型食药油赏同源植物,其产业在省内外快速发展近十年,具备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目前,八月瓜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急需从种源确立、品种育繁、栽培管理、基因改良等层面全方位突破当前技术瓶颈,从基础研究层面把好技术问题的“总开关”,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上,专家学者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针对八月瓜行业现状献计献策。陈巍博士课题聚焦于全国三叶木通种质资源的评价,并筛选出了专用品种选育的核心种质群体。关雎博士课题聚焦于解析三叶木通中高芳香族氨基酸含量的分子机理,发现并验证了关键的调控基因。四位硕士研究生的课题分别揭示了四川极有可能是我国三叶木通的物种起源中心、构建了三叶木通硬枝扦插批量化生产技术体系、鉴定了三叶木通人工栽培条件下的多发病害及对应病菌、发掘了三叶木通响应植物激素和光周期的调控基因,这些研究为三叶木通农业生产和植物遗传改良提供有益的科学依据。
一场高效会议是行业强有力的发展动力。当天会议现场,大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对会议的举办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指出:此次会议有效促进了八月瓜产业链各环节的交流,为大名县的八月瓜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最新的研究进展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更为社会输送了八月瓜的专精人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宋军阳副教授也表示,八月瓜基础研究起步晚,关注少,需要更多研究团队,抱团取暖,携手共进。四川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张敏教授点评,这种答辩模式能够有效发挥科研单位在孵化新兴产业种的带头作用,能够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源源不断为产业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聚焦行业重点,靶向发力,在八月瓜行业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通过此次会议,加强了双方团队的学术互动,促进了研究进展的互通,为进一步交流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企业代表认为,八月瓜链产协同创新中心是我省八月瓜产业的科技制高点,持续为产业输出了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会议,同步了八月瓜的最新技术成果,对规范八月瓜种苗、鲜果及加工产品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八月瓜链产协同创新中心负责人罗培高教授表示,八月瓜产业仍然是新兴的产业,需要聚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此次会议为八月瓜产业各要素的积极互动提供了有益的平台,加强了政府层面、研究层面和市场层面间信息流通,助力融合政产学研成为有机整体,合力助推八月瓜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