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至19日,以“重塑:数字遗产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2024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国际论坛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成功举办。闭幕式现场,揭晓了2024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国际论坛数字遗产最佳实践案例推介名单,全国共有10项案例在入围案例中脱颖而出。
论坛由清华大学、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数字遗产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来自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200余个文化机构、高校和企业的308名代表参会,共同探讨数字化浪潮下的文化遗产保护高质量发展。西南交通大学刘弘涛教授团队的“世界遗产地九寨沟传统村寨灾害监测数字化保护平台”项目荣获“CHCD 2024数字遗产最佳实践案例”。
代表上台领取证书。
踏上这条文化遗产保护之路,对于“世界遗产地九寨沟传统村寨灾害监测数字化保护平台”项目负责人、西南交通大学世界遗产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刘弘涛而言既是偶然又是必然。2017年8月,九寨沟7级地震后,他多次带领科研团队前往九寨沟,调研九寨沟世界遗产地核心区的少数民族传统村寨,对村寨中的传统民居建筑进行了测绘和拍照存档,对传统村寨的空间布局的历史演变和自然景观风貌特征进行系统性分析,最终形成九寨沟村寨震后调研专项报告。团队基于国际上先进的预防性保护理论从风险监测、灾害评估、风险管理处置等方面提出“九寨沟藏族村寨的预防性保护方法”,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并在世界遗产地核心区建立灾害监测预警平台,通过手机端App实现对村寨的灾害风险24小时远程实时监测,最大限度降低了自然灾害对当地造成的损失,也为当地政府提供了灾害预警决策的信息。
九寨沟监测预警平台。
“要把抢救式保护转变为预防式保护。”刘弘涛带领团队研发的九寨沟村寨预警监测系统,根据危险级别呈现出黄橙红等不同颜色,降雨量、温度、土壤含水率、山体倾斜度等灾害监测数据不停跳动着,在监测重要灾害数据的同时保卫着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017年8月地震后,团队在九寨沟调研。
从精确测绘到系统研判,从灾害评估到实时监测,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历史文化遗产的巨大价值以及保护的重要性。“世界遗产地九寨沟传统村寨灾害监测数字化保护平台”凝聚着刘弘涛团队多年如一的坚守,是刘弘涛入选2020年四川首批“最美科技工作者”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