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创新癌症治疗方式”的梦想,中国工程院院士于俊崇和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放射性药物专家、医用同位素堆技术研究开发主要创始人李茂良等国际顶尖专家汇聚在成都高新区,开启他们的创业征程。
“我们计划5年内完成癌症精准治疗药物研发并推向市场,年治疗癌症患者将超过40万人。” 四川钮瑞特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李茂良介绍说。
核专家建医药公司 同龄院士加盟
“2015 年 7 月,我之前的老领导给我打电话说要创立医药科技公司, 研发抗癌药, 我当时听后很激动。”中国工程院院士于俊崇口中的老领导,是今年79岁、曾任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长的钱积惠。
听到钱积惠萌发了“将核技术应用于医学”的创业想法,于俊崇当即就在电话里表示要加入这个创业团队。同年8月,两位老人见了面,并敲定了于俊崇的职责——作为公司主要技术负责人,负责项目的关键技术攻关指导。
“以前年轻时完全没往这方面想过,那时候中国也没有核医学,没有用同位素为癌症患者治病的做法。现在国家提倡‘军转民’,让一项技术在更多领域造福更多人,这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回想起成为创业“合伙人”的情形,于俊崇仍然十分激动。在他看来,同位素在医学、食品、农业和航天等领域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个团队里的高龄创业者,还有今年 77 岁的李茂良老先生。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放射性药物专家,他也是医用同位素堆技术研究开发主要创始人。随后,李茂良又多了一个身份——四川钮瑞特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
“癌症是世界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中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李茂良说,加入这个团队,是因为在这里可以继续去圆当年想要“创新癌症治疗方式”的梦想。
“80后”带80后 在创新上人人平等
“我们公司年龄跨度比较大,年龄最大的钱院长 79 岁,最小的目前只有 20 多岁。像我今年 52岁,之前都是公司排名第二的‘年轻人’。”公司总经理蔡继鸣笑着向记者介绍,虽然创业团队年龄跨度较大,但这些“80后”们的热情可是一点也不输给当下真正的 80 后和90后们。
“任何问题都可以请教,任何问题他们都会小心求证。”27岁的赵小生是四川大学放射化学系研究生,去年才刚加入这个团队。在他看来,从这些老科学家身上能学到严谨治学的态度,以及对科学无尽的探索和永葆好奇心,将使包括他在内的诸多80后受益终生。
“目前公司就是于院士这几位接近 80 岁的资深核技术专家带着年轻的80后进行技术研究、 产品开发。”蔡继鸣介绍,“大家没有什么不适应的,在科学研究和创新上大家都是平等的,有什么问题说出来一起探讨、共同进步。”
用核技术“抗癌” 5年内精准治癌药或上市
据悉,四川钮瑞特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计划投资2~3亿元人民币,建设科研基地和第一期产业化车间。该公司计划5年内完成癌症精准治疗药物研发并推向市场,目标达成后预计年销售将突破60亿元以上,年治疗癌症患者将超过40万人。
李茂良一直关注着国内外癌症治疗方式应用的最新进展。据他介绍,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医用钇-90玻璃微球(体内放射性栓塞微球)治疗技术治疗实体肿瘤。这种治疗方式不仅能杀灭癌细胞,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而且对人体组织损伤也最小。放射性栓塞治疗肿瘤指由介入医生将放射性微球(大约20微米)通过导管经动脉血管送达肿瘤病灶内的毛细血管,并停留下来形成机械性栓塞,造成肿瘤病灶局部血流中断,癌细胞发育受阻,同时,放射性微球所携带的核素发射的射线局部大剂量辐照杀灭癌细胞,栓塞和射线的双重作用造成癌症组织坏死并纤维化,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这也是我们目前研究的方向,利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的研究堆、四川大学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的加速器开展医用核素和放射性药品的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开发应用放射性微球、放射性支架及其在肝癌、食道癌等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李茂良表示,“产品一旦研发成功,对癌症患者来说就能降低治疗费用,同时还能减轻痛苦。” (马静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