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在眉山市彭山区果园村的好运来家庭农场,农场主张雄正在葡萄架下打理葡萄藤,为来年的丰收做好准备。
今年,张雄种植了67亩葡萄,利润能达到九万余元。“种上了好果子,娶来了好妻子,生了个好儿子,买了个好车子,住进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今年34岁的张雄来说,六个“好”,让他过上了小康的生活。
2009年前,一场车祸,让正在北京从事IT设计的张雄,被迫回到了果园村老家休养。因为车祸后遗症被查出胸腔积液,此时的张雄无力到连手机都举不起来,一点体力活都做不了。为了治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下40万元的债务。
“幸好当时家里还有2亩葡萄,让自己还能够守住这一份产业。”回想起曾经的日子,张雄感慨不已。
由于是露天种植,技术不成熟,张勇第一年颗粒无收,为了扩大规模,他又从自家三妹手中转来了5亩地,但由于没有资金、技术,只能怪维持最基本的生活。甚至想过盘掉葡萄园再次外出务工。
为了让张雄“成熟”,村党支部主动邀请他,参加统一的农技培训、统一的农资统筹、经营销售和品牌打造课程,还为他申请了两名“师傅”手把手教种植和管理。
一年的时间里,张雄一门心思扑到了葡萄种植及管理上,熟练掌握精准滴灌、水肥一体、避雨栽培等种植技术,他的葡萄园也逐渐走上正轨。
后来,在村里的担保下,张雄以母亲的名义拿到了8万元的妇女创业贷款,并投入到葡萄种植当中,村里也派出专业技术服务队进行指导,从露天种植改成大棚避雨栽培,当年葡萄就卖了6万元,一下就让张雄看到了希望,并逐渐摸索到了一套自己种葡萄的心得。有了技术,张雄的葡萄产量和品质有了很大提升。2015年,他种植的5亩地卖到20多万。张雄终于将贷款还清了,并加入到了村里成立的产业联合党支部。
2014年,彭山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以来,出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两权”抵押贷款。张雄通过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拿到了创业贷款,全部投入到葡萄种植当中,还申请了葡萄特色农业保险,解除了后顾之忧。经过几年发展,他不仅还清了贷款,葡萄园种植规模还发展到了67余亩,每年纯利润近百万。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的家乡果园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果园村的葡萄产业发展的越来越好,品种也越来越多,品质也越来越高。今后我们要引导更多的葡萄种植户,将更多的绿色种植模式,以及技术运用到葡萄种植中,让果园的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张雄介绍。
富裕后的张雄,没有忘记感恩。为了提升果农的种植技术,在农民夜校课堂上,他现身说法,为乡亲们分享种植技术和经营理念。他自己带头试种新品种,果农有任何种植上的技术问题找到他,他都倾囊相授,无偿将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分享了出去,每年开展10余次培训,印发几千份技术资料,帮助周边农户发展葡萄种植。他主动联系5户贫困户,让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
随着彭山区对果园村葡萄的区域化打造,张雄逐渐意识到,要真正促进果园村葡萄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引导种植户、农户抱团取暖,实现规模化,品质化种植。他和党支部的愿望就是带领全村村民种中国最好的葡萄!
目前,在产业联合党支部里,张雄带领党员们,几乎花费一半以上的时间,为种植户、农户拓展销路,开展大型培训会,为村民传授葡萄种植技术,并派专业技术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培训。如今,果园村葡萄种植规模户已占整个示范园区一半以上。
“果园村能有今天的变化,这都是因为赶上了党的好政策。”张雄表示,现在自己已经过上了小康的生活,下一步的目标他将结合自身的绿色葡萄产业发展思路,继续适度扩大种植规模,进一步完善种植园的基础设施,做精细化的管理,继续带领群众发展高品质葡萄产业,大刀阔斧地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