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青衣大地面貌新。”新春临近,古稀老人李彻新在书房写下一副新春对联,笔力遒劲,真情暖心,充满欢喜。这与他连续三年奔赴眉山市青神县乡村有关,也与今明两年新的美丽乡村计划有关……
今年74岁的李彻新是青神县人大常委会机关的一名退休干部,他退而不休、初心不改、步履不歇、创作不停,单车作伴,走遍青神各个乡镇,用镜头记录乡村振兴下的青神故事。
寻思良久 在“五年计划”中寻找“最美”
“青神最美乡村景观广泛取材于全县各个乡镇,精选了100处景观。”1月29日,李彻新向记者展示着青神最美乡村景观相册,这是2023年李彻新完成的作品,也是《青神乡村振兴系列作品》中的第三个系列。
“这个系列的作品,包含58个村、社区办公室和村民服务中心,以及老景观和新景点等42处,展示青神乡村振兴,特别是生态宜居建设方面的成果。”李彻新高兴地说。
在李彻新的书房,浓浓的书香味扑面而来,这里创作有诗歌、泼墨有书画、撰写有美文、拍摄有美图。2021年开始,李彻新发挥自己爱好摄影的特长,开始了他的“五年计划”——创作《青神乡村振兴系列作品》。为了作品的全面性、广泛性和代表性,李彻新决定深入每个乡镇进行创作。
创作期间,李彻新给自己定了四个“必须”:必须走到所有乡镇,山区、坝区兼顾;必须自己实地拍摄;必须采用纪实性手法,不搞拼接,每个系列精选一百张“最美”;必须及时记录下所见、所闻、所感,并分类汇总,方便后续创作文章。就这样,在他的不懈努力和坚持下,“最美”拍摄计划一步步实施,并成为现实。
年年有主题,次次有惊喜。2021年,创作《青神最美乡村农舍》;2022年,创作《青神最美乡村庭院》;2023年,创作《青神最美乡村景观》。三个系列共计拍摄照片1000余张,其中精选了300余张“最美”系列。
变的是内容,不变的是情怀。“2021年创作的青神最美乡村农舍,当时是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作品。2022年创作的青神最美乡村庭院是喜迎党的二十大的作品。”每每说到作品,李彻新如数家珍。他表示,自己能够参与其中,见证新时代的重要节点,倍感骄傲和自豪。
单车作伴 在乡村四季中感受“最美”
一辆车、一顶帽、一瓶水,成为李彻新出门拍摄的标配。小小的车兜,细细的轮胎发挥了大大的作用。“拍摄期间,自行车是我的得力帮手。”李彻新动情地说,曾经,他往返4个多小时,赴白果、高台拍摄;往返7个小时,沿河东翠竹长廊至汉阳小三峡拍摄……
去年,李彻新在拍摄过程中,手中的平板电脑不慎落入水中。淡定的他并没有慌张,当即换成了自己随身携带的备用相机拍摄。“每次出门,我都会带平板电脑、相机和手机,若其中一台设备出现意外,就有其他设备可以使用,不耽误拍摄计划。”李彻新笑着说,拍摄期间,虽有路途奔波之辛劳,设备故障之遗憾,但领略了美丽风景,拍到了满意照片,足以慰藉人心。
每一年,新的风景尽收眼底。徜徉在乡间田园的李彻新,欣赏过山间春天灿烂的繁花,独品过田坝夏天广袤的禾绿,饱览过稻田秋天的金黄,体验过山林冬天的斑斓。
回顾拍摄经历,李彻新感慨良多。在他看来,每一次拍摄,既是充实自己的乡村参观游,又是锻炼自己的骑车健身游,更是一次深入基层、体验乡村振兴成果的研学游。
坚持热爱 在一往情深中传播“最美”
从最美乡村农舍到最美乡村庭院,再到最美乡村景观,李彻新目睹了青神在乡村风貌和农民生产、生活方面的巨大变化。每一处的记录,都让他感触颇深;每一处的故事,都让他刻骨铭心。
“农村住房设计方面,村民用勤劳节俭改变土墙茅屋,居住条件产生了质的飞跃。从传统的栖身遮风避雨型向舒适型转化,室内分区更具功能化,家电齐全,户户轿车。村农家庭院打造方面,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的体现,是新时代农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和自身文化、修养和气质品位的提高。大家凭借勤劳的双手和智慧,日子越过越好。”李彻新一边查看着照片,一边分享着内心的感受,他说,照片的背后,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面貌明显改善,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的见证,是青神人民勤俭节约、拼搏奋进的成果,更是党的富民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红利的惠泽。
“这是我‘最美产业’和‘最美达人’的拍摄策划,提前梳理会让我更有方向,也方便后续和乡镇部门对接。”李彻新打开电脑,一份详细周全、条理清晰的拍摄策划方案映入眼帘。
今明两年,李彻新将策划《青神最美乡村产业(2024年)》和《青神最美乡村达人(2025年)》两个系列,分别在每年的7月1日前完成,记录青神乡土人情、发展变化,传递满满的获得感、稳稳的幸福感,让青神更多、更美的乡村振兴画卷被看见。
兴之所起,一往情深;以忙为乐,惊喜不断;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带着新一年的期盼和动力,李彻新将继续深入乡村,走在路上,相逢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