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兴则中国主体文化兴。《丹棱文库》作为四川省县级地方文献,它集中收集展示了丹棱历史上的人文、学术、风俗等文献资料,创造了一个首例,对当下地方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具有一定的标杆价值。”1月10日,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舒大刚教授在点评《丹棱文库》编纂成功的重大意义时如是说。
舒大刚教授在翻阅了《丹棱文库》后称赞不已
“卓然可传”的三部私修本朝史之一,清代大文学家彭端淑所著《为学》,浸润、滋养了全国无数的读书人……而如何整理好、保护好、传承好这些文化遗产,是摆在丹棱县党委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为此,丹棱县委、县政府于2021年与四川大学合作,启动了《丹棱文库》的编纂出版工作。
据丹棱县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丹棱文库》的编纂借鉴了前代所编郡邑丛书及当代各省所编的地方文库,并结合丹棱地方文化特殊性,对丹棱地区自唐五代以迄民国初年的汉文文献,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汇集和整理,以作者的生卒年代为序,采用影印方式出版。文库共收纳丹棱名人和丹棱本土传世作品44种书目、150册、3230万字。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副馆长周云容代表博物馆收讫《丹棱文库》
丹棱县向四川省图书馆赠送《丹棱文库》
“全省首个由县级单位编纂的综合性文库为何诞生在丹棱县,我想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丹棱县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二是丹棱党委政府对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舒大刚教授说,从《丹棱文库》的编纂可以窥见丹棱县委县政府尊重、挖掘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这是丹棱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丹棱文库》能在幸福书坊陈列,不仅丰富了书坊的书籍资源,更增加了幸福古村的文化底蕴,还增添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来自成都的游客李嘉说,在幸福书坊这个令人平静的地方,喝上一杯咖啡,听着屋外的鸟鸣,浮躁的心也就慢慢的静下来了,从而让人能更好的了解丹棱、了解丹棱历史文化。
据介绍,《丹棱文库》首批印刷20册,除幸福古村幸福书坊陈列外,还陆续送往了国家图书馆、省博物馆、省图书馆、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市三苏祠博物馆、县大雅堂博物馆、丹棱中学等单位陈列展出,力争在更多场合、更大层面、更广空间充分展示《丹棱文库》魅力。
《丹棱文库》藏馆于眉山市图书馆
“这套《丹棱文库》展现出了丹棱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充分体现了丹棱县对中国传统文化、三苏文化、大雅文化的重视,不仅有利于全市人民深入了解丹棱,感受丹棱文化,还有利于丰富图书馆的三苏文献馆藏资源,以及建设丹棱具有地域特色文化的重要史料价值和现实意义。”眉山市图书馆文献资源部主任余菊容在收到该套《丹棱文库》后表示,图书馆将用心珍藏,尽快对这批图书进行上架,让更多市民能更好的了解丹棱。
“如何让这3000多万字变得‘薄’起来、让深奥的古迹变得‘通’起来、让沉睡的古籍‘活’起来,这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据丹棱县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丹棱县将重点加强《丹棱文库》阐释、发掘、赏析,开发不同版本本土教材及宣传资料,借助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现代化表达形式,实现简单易懂、雅俗共赏。同时,丹棱将以时间为轴,理清丹棱文化坐标,图文并茂阐释丹棱精神文化内涵,让丹棱文化真正看得见摸得着。
“在去年10月,丹棱县委召开了十五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丹棱县委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传承三苏文脉发展大雅文化的决定》,《丹棱文库》成功编纂正是丹棱县以实际行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体现。它不仅是丹棱县在新时代对大雅精神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为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贡献丹棱力量的重要抓手!”丹棱县委书记郭红指出,编纂《丹棱文库》是提升丹棱精神气质、凝聚全县群众力量的重大举措,对丹棱县探索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实现精神文化共同富裕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