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广安道台院子是一座具有200年历史的清代建筑,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成规模于乾隆年间,是川东北地区少见的清中期穿斗式木结构建筑群。深冬时节,记者走进位于广安市广安区协兴镇天星社区的道台院子一一睹这座古老院子的风采。
走进道台院子,只见粉墙灰瓦、穿斗木结构、飞檐翘角,建筑错落有致……穿过道台院子的外围院坝,记者便被极具川东地方特色的院落所吸引。这里的建筑风格独特,体现了川东北地区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风貌。
道台院子航拍图
往事如烟
道台院子因郑人庆曾任山西河东(运城)道台而得名
广安区政协委员、川东民俗博物馆馆长朱剑锋告诉记者,说起道台院子,不得不说起原主人郑人庆。
据史料记载,郑人庆(1741-1806), 清嘉庆曾任山西河东(运城)道台,人称“郑道台”,今广安区协兴长沱井老院子为其故宅因此被俗称为“道台院子”。他少年时因家道中落不得已放弃科举考试。后得制府大人赏识,任命其为掾曹之职。因平定金川留蜀襄办军需,以县丞升用。此后又因亲战安南、南笼、喀什、噶尔及征台湾、廓尔喀、楚黑花苗,并剿白莲教有功。
道台院子近景
嘉庆初年, 升授湖北兴山县知县。高宗(乾隆)嘉其能,改知浙江太平县,旋升福建汀州府同知,赏戴花翎。后任云南顺宁知府,累任湖南岳常酆道、辰沅永靖道。后官至山西河东兵备道道台。他勤谨谋事,谦虚为人,深受上司赏识及百姓爱戴,颇有政声。归里病故,后朝廷为表彰其功绩立神道碑于协兴老宅右侧。通过记载得知,文人世家出生的郑人庆,以武力获得功名的道台,在清朝的官场和战场上拼搏奋斗了50年,历经风风雨雨,最终回到了故土,并在他的故宅“道台院子”安享晚年。
道台院子航拍图
“修旧复旧”
修复工程历时3年 集纳藏品万余件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道台院子的原貌,一度几乎湮没于当地长沱井的一众危房群中。2016年,川东民俗博物馆副馆长何平第一次来看道台院子时,朝门损毁严重,两侧还有农户搭建的砖房、土墙。“当时朝门可以说是面目全非,戏院也被火烧损毁,修复工作量非常大。”何平回忆说。
2016年6月,由朱剑锋、何平、王建明组成的民间团队开启了道台院子的修复工程,并在修复后放进藏品,将其打造成广安市首个川东民俗博物馆。
2016年8月,朱剑锋、何平、王建明三人牵头,在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下,首先对院落的非古建筑进行拆除。为还原古建筑的韵味,三人到处收集拆迁古房的老木料,以“修旧复旧”的原则,按照清中期川东建筑风格进行原址修复。这场修复工作历时三年,直到2019年才告一段落。
道台院子内部
在民间力量和政府的鼎力相助下,道台院子经过整整三年(2016.6-2019.8)的保护性修复后,得到了新生。新生后的道台院子,有了另一个身份——川东民俗博物馆。建筑占地面积2300余平方米,包含4个院子、5个天井、66个房间、108道门,内有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收藏品10000余件。其中,馆内还设有川东民俗文化展示厅、广安乡贤名宦祠、地方名人书画厅、川工木雕展厅及广安历史名人王德完、蒲殿俊、杨森与抗战专题展厅等十余个板块。
道台院子内部
何平介绍,修复后的道台院子在原有的内院、祠堂基础上,新建了戏楼、前院和后院等仿古建筑。院子里,一步一景,门窗、佛像、佛龛、厢房内一应生活用具,都是根据郑人庆生活时代的原型复刻的。沿中轴线往里走,前院种有两棵生机勃勃的紫薇。踏过几级阶梯,经过花厅来到内院,脚下的石板和眼前木刻雕花的门廊与石柱,全都按照道台院子的原址修复。漫步其中,两百年前郑氏一族人丁兴旺、家族繁盛的景象仿佛出现在眼前。
道台院子戏楼
工艺精美的川工木雕、斑驳古老的牌匾、古代生产生活用具……博物馆的展厅内陈列的收藏品,传递着一幅川东人民的文化、生活图景。目前,川东民俗博物馆内已有超过10000件收藏品,且藏品数量每年还在增加。通过收集跨越百年的人文风情,将广安大地上岁月脚步细心刻印,以一种最朴实最亲切的方式,记录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将朴实无华的广大劳动人民形象镌刻在历史的记忆中。
“在展馆内看见前人留下的足迹,仿佛看到一群世勤耕读、忠厚传家之人,在这片厚土上留下汗水。”游客王萌感叹,在这青山绿水中,他们的只言片语汇成了独特的风俗人情,为广安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历史人文基础。
辐射带动
道台院子民俗特色吸引全国最大村级博物馆修建
在道台院子不到1公里的协兴老街,一座全国最大的村级博物馆——建川博物馆正在修建。“建川博物馆能够落户协兴镇牌坊村,道台院子功不可没。”广安区文广旅局党组书记邓术芳介绍。
正在建设的建川博物馆
12月12日,记者在建川博物馆施工现场看到,地下基础垫层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地下室基地砖混建设。“我们正在加紧施工,预计明年4月底将新建的四个展馆竣工交由建川博物馆布展。”交投集团现场施工负责人匡波告诉记者。
7月18日,全国最大村级博物馆聚落——广安牌坊村建川博物馆聚落项目正式开工。“馆藏文物从10万件提升到至少40万件,其中珍贵文物超100件。”在开工仪式现场,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现场追加捐献文物数量,赢得满堂掌声。
资料图片:广安牌坊村建川博物馆聚落项目开工仪式现场。康建林 摄
今年6月,广安牌坊村建川博物馆聚落项目在成都签约,包括建设川剧·曲艺馆、协兴乡史陈列馆、老课本陈列馆、连环画陈列馆、搪瓷艺术馆、票证陈列馆、历史之镜艺术馆等10个主题展馆,建设周期约13个月。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选址广安区协兴镇协兴老街,是邓小平青少年时期重要活动场所,紧邻年接待游客超过300万人次的邓小平故里旅游区和年培训6.5万人次以上的小平干部学院及具有川东民俗打卡圣地之称的道台院子。周边既有老乡公所、聚义堂、北山小学堂等珍贵历史场所,还布局有一批精品民宿酒店,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底蕴优势和客源流量保障。“力争早日将该项目创建为国家二级及以上博物馆,年均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年均旅游收入1.5亿元以上。”邓术芳表示。
正在建设的建川博物馆
“该项目对于丰富‘小平故里行’业态具有重要意义,将成为展示广安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邓术芳介绍,还将通过在项目周边布局精品民宿聚落,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发展夜间经济,不断提升过夜游、深度游占比。
广安区协兴镇党委书记周志强对建川博物馆聚落项目的建成投运充满期待。他表示,项目投运后有利于整体盘活和保护利用协兴老街,有效衔接邓小平故居,串联道台院子、天星湖等周边文旅资源,丰富“小平故里行”旅游业态,加快促进广安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