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农尝百草、伏羲制九针……自古以来中医药为中国劳动人民防治疾病、维持身心健康以及保障全民族繁衍生息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中医药炮制的过程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精髓也包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
四川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之称,自古以来“无川药无以成方”。而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中医药如何焕发出新的光彩?
让我们一起走进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了解中医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也称四川省中医药博物馆,是我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展示、传播和普及的平台,同时也是中医药文物研究的重要基地。
博物馆设有医史博物馆、中药博物馆
1
一楼的医史博物馆是西南地区第一家医药卫生专业博物馆,它详细的展示了四川中医发展历程和特色。
这里还收藏着不少特别的馆藏珍品,一起来看看吧!
《蜀本草》《证类本草》等各类医药著述、文献,让你能够了解到四川医学筚路蓝缕的起步历程。

博物馆最老的器物——新石器时代的大溪文化骨针
骨针就是后世针灸的雏形,据博物馆老师介绍,原始社会的先民所处时代环境恶劣,常会产生化脓性感染,他们就用兽骨制成骨针,用于刺激痛处以减轻疼痛。(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是超乎我们想象的。)

国内最早的牙刷
唐代骨质牙刷柄,它是目前国内出土文物中年代最早的牙刷。这柄“牙刷”长17.8厘米,看上去只是一根前宽后窄的骨签。但是骨签的顶部钻了两排共12个孔洞,这就是类似现代牙刷中用于插刷毛的地方。(原来早在1000多年前,古人的刷牙工具除了材质不同,已经和现代十分接近了。)

在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到清代、民国时期的各种治疗器具:
一套完整的清代药房“步景堂”直观地呈现了当时药房候诊、诊疗、抓药等场景,仿佛每一件文物都诉说着中医药发展的千年历程,让参观者如同身临其境。

2
二楼是中药博物馆,馆内陈列的各种和中医药有关的文物、标本,诠释了“中药之库”的底蕴,同样让人大开眼界。

麝香、牛黄、野山参、海龟、虎骨、牛宝、野生茯苓、羚羊角、猴枣、西洋参……各种名贵中药材琳琅满目。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珍稀药材中还摆着许多“伪品”。
据了解,原来真伪品种并列,既便于学校教学,也提供给参观者一个辨别真伪的机会。
此外,在这里,参观者还能体验古人采药炼药的过程、亲自体验炮制中药……让参观者们亲身体验传统医学的精髓和传承。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想亲身去体验一下?活动即将报名,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