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菜市场,事关大民生。作为承载市民“菜篮子”“米袋子”的重要平台,农贸市场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眉山市彭山区将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纳入了民生实事项目,一场从里到外的改变,正如火如荼的展开。
改造后的农贸市场
7月11日,记者来到刚刚投入试运行的彭溪综合农贸市场内,看到设施完善、环境整洁,肉类、水果、蔬菜等一应俱全。不少商家正在忙着开业前的准备,来自重庆的面店老板罗小军就是其中一员。
“我们对市场的前景很看好,如今装修、整顿已经就绪,选上好日子就可以正式营业。”罗小军来彭山的时间其实并不长,从店面选址到具备开业条件,仅花了一个月时间。而随着像罗小军一样的商家相继入驻,彭溪综合农贸市场的人气也在不断聚集。
据了解,该市场一楼于5月1日开始试运营,目前有30余户商户已经入驻,分别有生肉区、熟食区、果蔬区、干杂区等,基本能满足周边市民的生活需求。“彭溪综合农贸市场正式运营后将吸纳300余户商户入驻,届时它将满足周边近4万居民的生活需求。”该市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市场收尾工程建设正全速推进,在市场全部投入使用后,将有效缓解片区市民买菜难的问题,方便附近居民就近采购菜品,让群众的“菜篮子”拎得更便捷、更舒心。
与彭溪综合农贸市场天天有新商家入驻不同,城南农贸市场的商家却在做着将店铺搬离市场的前期准备。“像水管之类的好多东西都该换了,是应该改造一下。”闵华安在市场经营了近20年的活禽销售,但由于市场内许多公用设施老化,购物环境已明显陈旧。
闵华安所说的市场改造,是彭山区在今年确定的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之一,从7月底开始,运营了20多年的城南农贸市场将迎来改造升级。
“我们商家还是很支持改造这件事儿的,虽说暂时搬走对生意有一定影响,但是对以后来说还是挺好的。”城南农贸市场作为城区市民重要的“菜篮子”,在改造升级之后,将实现硬件设施规范齐全、摊台设计分类科学、环境卫生干净整洁,而闵华安的摊位布局也将发生巨大变化。
农贸市场是一座城最具烟火味的地方,一把菜、一块肉的“菜篮子”虽小,却与民生息息相关,而市场的硬件设施是否完善,摊位布局是否合理,环境是否整洁敞亮,则关系着每一位市民幸福指数的高低。
“城南市场升级改造主要是对下水道管网、线路、菜台、肉台、地面以及公厕进行升级改造,改造以后该市场就更加规范,秩序更加有序,卫生更加干净,让老百姓有一个舒适的购物环境。”彭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派驻市场负责人说,城南农贸市场改造升级方案设计确定后,该区特意为商户提供了临时经营点,保证市民日常生鲜采购和商户正常经营。
新市场一角
据了解,目前在城区7个农贸市场中,城北、彭溪、城西3个市场已完成改造升级并投入使用;另有翡翠龙湾临时市场和龙门桥农商农贸市场在建。
下一步,彭山区将加快农贸市场的改造升级和建设工作,并加强对农贸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同时,还规划在城区适当位置再新建2~3个综合农贸市场,以满足城区集贸市场配置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