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共享美好生活

记省第三届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获奖者李申学

2019-07-19 09:16 来源:四川科技报 王琳 四川科技报记者 肖小红 929 点击

7月15日,记者一行走进泸州市江阳区江北镇特种水产养殖基地,一口口标准化鱼池次第排开,蓝天白云下,碧波荡漾,鱼跃池满。不远处,基地党支部书记、江阳区特种水产养殖协会负责人李申学正划着小船给鱼儿喂食。“鱼儿长得非常壮,今年又将是一个丰收年。”李申学高兴地向记者介绍道。

然而,这成功喜悦的背后却充满了艰辛。


2582408022814631_副本.jpg


2582411504126502 (1)_副本.jpg

李申学展示他养殖的鱼


逆境谋生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1957年11月,李申学出生在原纳溪县大悲乡马观村。10岁那年,父亲患重病无钱医治,不幸早逝。“那时家里一贫如洗,感觉一根稻草都压得死人。”李申学说,父亲去世后,由于他和弟弟还小,养家的重担就落在母亲肩上。

“那时靠‘挣工分’吃饭,母亲背着弟弟脸朝黄土背朝天地干,一天也只能挣到7个工分,一个人挣来三个人吃,一年下来,不但不进钱,反而还要补钱才能分到口粮。”常常听到母亲挨声叹气,李申学恨不得快快长大挣钱,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1972年大年三十,全村都在闹闹热热忙年事,李申学家却是冷冷清清、家徒四壁。“这年怎样过啊?”看到母亲悲伤的样子,李申学对母亲说:“娘,您不要焦,我出去借。”李申学走出茅草屋,一阵寒风猛扑过来,钻心刺骨的痛。

“当时想到自己已经长大,应该为家里做点事。”李申学走在冰冷的田间小道上,突然,田里有条鱼儿跳出了水面,李申学灵机一动,“下田捉鱼,让母亲和弟弟吃鱼过年。”

李申学赶忙跑回家,找了一个大撮箕和一个水桶,再次来到田边,脱下烂胶鞋,跳进水田里,摸起鱼儿来……“当时冷得发抖,在水田里折腾了半天,总算撮到几条鲫鱼。”李申学说。

“过年吃鱼好,年年有余(鱼)。”母亲看见儿子提着鱼回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李申学心里却比吃了蜜还甜。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第二年,李申学从农中毕业后,就开始在生产队“挣工分”了。“没想到会和鱼打一辈子交道,我要感谢鱼,让我家过了一个有鱼的年。”每当李申学回忆起那段苦涩往事,总是感慨颇多。

1978年,李申学报名参军。在部队里,他吃苦耐劳、勤学苦练,在3年时间里,得过6次嘉奖。“我在部队不仅学到了本领、开阔了眼界,还明白了人要怎样活着才有意义。”李申学如是说。

艰苦创业 十余年创造财富超百万

退伍后,李申学回到老家种地谋生。由于当过兵,开阔了眼界,就是种粮、种菜,李申学都要选择新品种。“可再怎么种,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也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要想富,得走新路。”李申学苦思冥想着增收致富的路子。

1982年,农村正在搞土地承包责任制,鼓励农民勤劳致富。这个消息像一团火,点燃了李申学致富的梦想。

李申学大胆承包了生产队的方田鱼塘,成为小山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李申学心想,“城里人喜欢吃鱼,养鱼肯定比种粮、种菜挣钱多。”

刚开始,李申学的母亲担心儿子完不成承包任务要赔钱。“娘,您放心,鱼会给我们全家带来好运的。”李申学看出母亲的担心,笑着安慰道。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李申学承包鱼塘后,边干边学,开始了以鱼为伴的生活。白天精心管理鱼儿,晚上在鱼塘边的草棚里苦读书籍,学习养鱼技术,同时还自费报名参加养鱼培训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第一年下来,李申学靠养鱼挣了700余元,这是他收获的“第一桶金”。“当时,母亲数着白花花的票子,心里乐开了花。”李申学说,几年下来,除去承包费,净赚了2万余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鱼“专业户”和“万元户”。

李申学意识到,要做大“养鱼”这篇文章,单打独斗显然不行。于是,他想到了志同道合的战友。1992年,李申学发动6名战友承包了方山村的两个水库,尝试养殖特种鱼。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没想到才两个月,就死亡1000余斤鱼,亏损7000余元。”此后,李申学带着战友先后到成都、重庆等地学习技术。回来后,先后投入10万元,从广东、湖北等地购卖武昌鱼、桂花鱼等特种鱼苗,准备大干一场。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申学的名优鱼一上市就大受欢迎,鱼还没捕上来,就被预订一空。随后,李申学又养起胭脂、岩原鲤、江团等名优特种水产鱼,十余年创造财富150余万元。


2582416345781516_副本.jpg

向客商介绍养殖的甲鱼


初心不改 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在江北镇,李申学养鱼致富的故事家喻户晓,大家都夸他是有经济头脑的人。“看着贫穷的村子和淳朴的村民,我总觉得应该为村里做点什么。”李申学深知,只有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2000年至2004年期间,因有技术、乐于助人,李申学先后被推选担任马观村一社社长和马观村党支部书记。在此期间,他着重抓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

带头捐资修路、兴修水利、协调农网改造……在李申学的带领下,全村实现社社通硬化公路2条、石子路4条,90%的家庭通电、通电话、通闭路电视、通光缆,新建沼气池300余口,同时还进行修厕改灶,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发展产业是脱贫致富的关键。李申学一面尝试养殖清波、江团、鮰鱼等特种鱼,一面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带领村民养鱼增收。

2000年,他带头成立了泸州市江阳区特种水产养殖协会(江阳区康达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养殖户提供鱼苗、技术指导、市场销售。“成立协会,目的是抱团发展、共享资源、降低成本、减少风险,保护养鱼户的合法权益。”在李申学的带领下,协会逐年发展壮大,现有会员2600余人,养殖规模2.43万余亩,年产常规商品鱼7150吨,实现年收入2.172亿元,年利润6000余万元,会员人均收入从1500元增加到1.13万元。

村民胡学强看见李申学养特种鱼赚了不少钱,也承包了一口山坪塘养特种鱼,苦于没有经验。李申学知道后,不仅在技术上进行免费指导,还拿出积蓄帮助胡学强渡过难关。“我当年就赚了3万多元。”胡学强逢人便夸李申学是村民的贴心人、好支书。

“我们不仅要学习李支书的养鱼技术,还要学习他真心实意帮助村民的情怀。”得到过李申学帮助的村民王世彬成了江北镇带民致富的典物人物、先进党员。

像胡学强、王世彬一样得到过李申学帮助的人有很多。10余年时间里,李申学通过“党员+农户”的帮扶方式,发动党员带领1.1万余名群众走上了科技养鱼、勤劳致富的路子。

“不管怎么变,我的初心没变,那就是以鱼为伴,带领村民过上美好生活。”2013年至2018年期间,李申学先后当过江北镇干坝村、石渔村党支部书记和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党支部书记。“乡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必须走多元发展的路子。”李申学除了带领村民发展水产养殖业外,还种植生态蔬菜和特色水果,把产业发展变为农民的鱼池子、菜篮子、果盘子。2015年,李申学被评为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2019年,在四川省第三届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上,李申学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金奖。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如今的江北镇,民富村美,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这其中,有李申学的功劳。

热点推荐
HOT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产业创新专场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科研学术专场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
大会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澳门科技大学为促进中医药发展而创办的,2020年、2022年分别在绵阳、德阳召开,今年为大会第三届。本次会议已收录在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指南(2023)》,是具有国际国内引导力、影响力的重要学术会议品牌。 本次大会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澳门科技大学、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内江市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科协学会服务中心、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内江市委组织部(人才办)
点亮精神火炬 弘扬科学家精神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浓厚节日氛围,5月29日,省科协、省委宣传部、科技厅、省国防科工办、中科院成都分院在成都共同举办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菲、省政府副省长郑
直播|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 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 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 际,举行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营造浓厚节日氛围,进一步激励广 大科技工作者筑牢信念信心、矢志奋斗拼搏,聚力科技攻关、勇 于创新创造,为我省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
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将于5月24日~26日在德阳举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5月24日~26日,由省科协、省委组织部、科技厅、财政厅、人社厅、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等16家单位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将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主题为“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来自全省各市(州)在农村创新创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领乡村振兴
赵晓明:给深海油气田做“CT”
人物名片:赵晓明,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西南石油大学“深水沉积与油气地质”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自然资源部第七批全国油气督察员,担任中国科协十大代表、中国石油学会油气藏开发地质学组学术委员、四川省石油学会地质勘探专委会副秘书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如果把深海油气田比作人体,通过我们自
勇当科技创新“追梦人”
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2022年5月,由泸州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科技和人才局共同开展的第二届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结果揭晓。先明春、赵静、许德富、李于兴、袁海通、张春祥、陈燕华、姜鲜、钱康亮、蒋坤苹10人获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他们,是科技创新的“追梦人”,也是追梦之人的指路明灯。他们或扎根于基层,或投身于新开
隋立起:推动新能源汽车走进千家万户
隋立起审查项目进度和客户诉求 王春艳 摄 人物名片:隋立起,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工程师,长期从事电驱动系统多体动力学仿真、参数辨识、不确定性建模领域的研究和电驱动系统开发工作,所开发的多档位电驱动系统实现了“无冲击”。2022年,被评为宜宾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一大早,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隋立起到达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排查各项产品开发的进度和客户诉求,之后就进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4月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3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这一代共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初创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成长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成熟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乡村振兴帮扶重点县及技能技艺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及颁奖典礼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