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学东:46年坚守“护牙”一线

2023-04-13 14:47 5044 点击

人物名片:周学东,1957年出生,成都人,1987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现为四川大学二级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学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主要从事龋病、口腔感染性疾病与全身疾病的研究,钻研牙体牙髓病防治新技术,提出全生命周期口腔健康管理;获国家级、部省级科技成果奖7项。

沿着葱茏的绿道,走进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在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14楼,一名身穿白大褂的女士,正手握试管,给课题组研究生讲解全生命周期护牙研究前沿;她的身后,是排列整齐的实验操作平台,摆满了各种现代科学仪器……

她是周学东,口腔医学专家,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学术院长、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19岁时走进华西坝,我就深深地爱上了她”

“19岁时走进华西坝,我就深深地爱上了她。”周学东的肺腑之言,令人印象深刻。

老成都的南郊,有这样一片土地,“浅草方场广陌通”,1910年,这里诞生了华西协合大学,这片土地开始被人们称为“华西坝”。周学东一来到这儿,就深深地扎根在这里;到如今,已有46轮春秋。

1977年初春,周学东成为四川医学院口腔医学系(现为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的一名学生。她十分珍惜在华西坝学习的一分一秒。当时学校宿舍每晚10点钟熄灯,早上6点半亮灯。为了争取更多的读书时间,她几乎每天早上5点就到校园路灯下晨读,“路灯下的读书女生”成为她学生时期的代号,她的学习成绩始终在全年级名列前茅。

1980年,周学东毕业后被分配到攀枝花钢铁公司职工医院口腔科。1981年3月,周学东突然接到电报,让她到火车站接口腔医学专家岳松龄老师。周学东没有想到,岳老师从成都坐了一夜火车,专程来见她,是为了动员她报考研究生,选择龋病学专业,成为他的学生;岳松龄还把新版《医学微生物学》教材送给她。周学东心中掀起波澜:一位学术前辈为了学生如此尽心,这是何等的信任!

“继续深造!”1982年,周学东考上了研究生,回到华西坝,主攻变异链球菌与龋病研究;1985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她又考取了博士研究生,主攻牙菌斑生物膜与龋病方向,1987年12月通过论文答辩,成为改革开放后华西口腔医院和中国龋病学的第一位博士。

博士毕业后,周学东出国留学,但立志报国的她在学业完成后,谢绝了当地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国……凭窗远眺,轻风拥绿荫,周学东心里只想着,“快些,再快些!”她知道,最美的风景,还是在家乡。

“牢记恩师的教导,立志做一名人民的好医生”

回到学校,周学东埋头从事龋病和口腔感染性疾病与全身健康的基础研究,潜心开展临床诊疗和教学工作。她1992年担任华西口腔医院副院长,1994年担任院长。她多次婉拒更好的工作岗位,目的只有一个:“牢记恩师的教导,立志做一名人民的好医生。”
30多年来,周学东一直没有离开过讲台和实验室。从教授到在读学生,谈到周学东,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周老师的课堂上,总是包含科学家精神、医学人文等;她注重培养学生攀登科学高峰的理念和意识。“周老师很重视培养我们的科学思维,教导我们要把口腔和全身关系都纳入科研视野。”研究生杜信眉说道。

周学东还带领团队夜以继日攻关,创建以恢复口腔微生态为主的口腔疾病群体防治技术,提出全生命周期龋病管理,前移龋病防治,倡导以预防为主,尽可能延长牙齿使用寿命。

团队成员郑欣讲了一个故事:“学习口腔生物膜研究技术时,我在实验室忙了几个月,观察各种瓶瓶罐罐,得出一组数据,赶紧去跟周老师报喜。结果周老师看了我的数据,淡淡一笑说,二维图像上的信息经常会与实际情况有差别,你不妨再尝试一下三维成像的方法,让数据更可靠。于是我又摸索三维成像方法,才得出了准确数据。”

通过做根管治疗,把患牙保存下来,这个问题一度困扰着中国口腔医学界,也困扰着周学东……

周学东发现,牙齿的根管形态有不同类型。周学东提出,“要研究中国人根管系统的特征,制定出我们自己的标准。”她带领团队争分夺秒,开展针对中国人的根管系统解剖特征研究,发现了中国人特有的根管系统解剖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中国人的根管治疗临床评价体系。紧接着,周学东又率先开创显微根管治疗和显微根管外科手术等临床新技术。这项成果于2016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她主持的龋病研究成果,入选中国医学科学院2021年度重要医学进展。

“只有更加努力地工作,才真正对得起这身白大褂”

2007年,科技部批准建设华西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走进实验室的学习室,有两本期刊引起了记者的关注——《国际口腔科学》和《骨研究》,图文精美,内容丰富。这是周学东带领团队为中国与世界口腔医学界搭建的桥梁,翻阅目录,投稿人都是国内外的学界专家。

周学东想,国家重点实验室应当成为国际口腔医学研究和交流的平台,要发出中国声音,必须要办一本国际性期刊作为载体。获悉这个想法,同事们都很激动,“这可是我们华西口腔产生国际影响的一个重要渠道。”大家都跃跃欲试。

周学东把起步当冲刺,带领大家奋力筹备,2009年,刊号终于办了下来。又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团队在严格审核挑选口腔医学专业论文的基础上,精心组织基础医学、干细胞等领域的稿件,办成综合性期刊,进入国际科学引文索引(SCI)。

后来,为了加强口腔医学与骨医学的交叉研究,华西口腔又获批主办《骨研究》,并也进入了国际科学引文索引。

如今,周学东仍带领团队奋战在口腔疾病科研的第一线:在实验室里,周学东手把手指导课题组研究生开展实验。风华正茂的学生们时而聚精会神,时而轻松一笑。在他们眼里,周学东既是严谨的导师,又是和蔼可亲的长辈,难怪有学生叫她“周妈妈”。“这里有风扇、有空调,比起烈日下劳作的人们,我们真的太幸运了。只有更加努力地工作,才真正对得起这身白大褂。”说着,周学东又爽朗地笑起来……

 

快评: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周学东在长达40多年的科研历程中,始终如一坚持追踪国际口腔医学前沿,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千方百计寻找机遇,抢占国际口腔医学制高点。

她以敏锐的眼光,发现口腔微生物学是国际前沿学科,并长期从事研究。她还带领团队对中国人根管系统解剖特征开展研究,制定中国人的根管治疗临床评价体系……

敢于抢占科研制高点,努力打造新优势,已成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共同的追求;而周学东敢为人先的精神,正是他们锐意进取的一个缩影。

来源:人民日报

热点推荐
HOT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产业创新专场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科研学术专场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
大会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澳门科技大学为促进中医药发展而创办的,2020年、2022年分别在绵阳、德阳召开,今年为大会第三届。本次会议已收录在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指南(2023)》,是具有国际国内引导力、影响力的重要学术会议品牌。 本次大会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澳门科技大学、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内江市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科协学会服务中心、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内江市委组织部(人才办)
点亮精神火炬 弘扬科学家精神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浓厚节日氛围,5月29日,省科协、省委宣传部、科技厅、省国防科工办、中科院成都分院在成都共同举办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菲、省政府副省长郑
直播|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 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 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 际,举行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营造浓厚节日氛围,进一步激励广 大科技工作者筑牢信念信心、矢志奋斗拼搏,聚力科技攻关、勇 于创新创造,为我省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
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将于5月24日~26日在德阳举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5月24日~26日,由省科协、省委组织部、科技厅、财政厅、人社厅、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等16家单位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将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主题为“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来自全省各市(州)在农村创新创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领乡村振兴
赵晓明:给深海油气田做“CT”
人物名片:赵晓明,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西南石油大学“深水沉积与油气地质”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自然资源部第七批全国油气督察员,担任中国科协十大代表、中国石油学会油气藏开发地质学组学术委员、四川省石油学会地质勘探专委会副秘书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如果把深海油气田比作人体,通过我们自
勇当科技创新“追梦人”
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2022年5月,由泸州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科技和人才局共同开展的第二届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结果揭晓。先明春、赵静、许德富、李于兴、袁海通、张春祥、陈燕华、姜鲜、钱康亮、蒋坤苹10人获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他们,是科技创新的“追梦人”,也是追梦之人的指路明灯。他们或扎根于基层,或投身于新开
隋立起:推动新能源汽车走进千家万户
隋立起审查项目进度和客户诉求 王春艳 摄 人物名片:隋立起,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工程师,长期从事电驱动系统多体动力学仿真、参数辨识、不确定性建模领域的研究和电驱动系统开发工作,所开发的多档位电驱动系统实现了“无冲击”。2022年,被评为宜宾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一大早,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隋立起到达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排查各项产品开发的进度和客户诉求,之后就进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4月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3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这一代共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初创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成长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成熟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乡村振兴帮扶重点县及技能技艺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及颁奖典礼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阅读下一篇

勇当科技创新“追梦人”

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2022年5月,由泸州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科技和人才局共同开展的第二届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结果揭晓。先明春、赵静、许德富、李于兴、袁海通、张春祥、陈燕华、姜鲜、钱康亮、蒋坤苹10人获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他们,是科技创新的“追梦人”,也是追梦之人的指路明灯。他们或扎根于基层,或投身于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