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眉山市彭山区召开了2019年上半年政府工作新闻通报会,数据显示上半年该区经济运行稳中有升,地区生产总值(GDP)86.46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34.64亿元,文旅经济发展成为了“重头戏”。未来,就如何保持文旅产业发展的强势劲头,唱响文旅这台戏,该区向外界亮出了“三张名片”。
江口沉银博物馆效果图
名片一:彭祖山
谈到彭山区的旅游资源,就不得不提彭祖山。
彭祖山有“成都南后长寿宫”“中华养生文化第一山”之称。过去彭祖山并未被很好地利用开发,有此名山,却常给人“不好玩”、“没看头”的印象,十分可惜。
如何推动旅游经济发展?就要深挖历史遗产。近年来,彭山区围绕“长寿”“养生”文化,,斥巨资加快彭祖山的升级改造,打造出了第一张“名片”——彭祖山。据介绍,依托彭祖长寿养生文化的彭祖山景区项目于2017年5月正式封山打造。“升级改造完成后的彭祖山会让人耳目一新。”彭祖山发展推进中心负责人木宗锋表示,目前彭祖山项目正在快马加鞭、有条不紊地加紧改造工作。
据了解,新彭祖山面积占地2416亩,比原景区扩大近4倍。原有的彭祖书院、彭祖祠、彭祖墓、采气场、养生殿等传统景点都进行了升级,并新增了五彩茶园、彭祖果园、彭祖药田、童趣园等长寿、养生文化体验等景观。
如今,备受世人瞩目的彭祖山,经过两年多的升级打造,已经初见雏形,并将于今年10月揭开部分面纱,年底将与游客正式见面。届时,新彭祖山将成为世界性的彭祖长寿文化体验与养生旅游胜地。
名片二:江口沉银
因为“江口沉银”的传说,众多群众聚集岷江滩头淘宝。2017年和2018年,江口明末战场遗址考古发掘出水4万多件精美文物。此次考古不仅发现了大量金银首饰、金银锭以及藩王府册封金银册,存世极罕见的古钱币“五十名珍”之一的西王赏功金币也大量出现。
至此,“江口沉银”的传说成为呈现在世人眼前的史实,荣获了“201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使彭山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
彭山乘势而为,亮出第二张“名片”,一座江口沉银博物馆将拔地而起。据了解,江口沉银博物馆规划面积约2.5万平方米,遗址公园规划200亩左右,将在彭山府河、锦江汇合口的三角洲地带修建。
据悉,这座博物馆要求在规划思路上突出创新,在外观设计上寻求突破,在体量指标上能够满足文物展示需求,致力于打造与三星堆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三足鼎立的四川博物馆新名片。
按计划,江口沉银遗址出水的珍品都将亮相。其中,国家一级文物“永昌大元帅”虎钮金印等重要文物有望成为镇馆之宝。
目前,博物馆和遗址公园的建设规划正在全面展开,已完成征地拆迁、考古调查和土地平整,预计年内开工建设,3年后建成。未来,彭山将以“江口沉银”为引爆点,致力于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并成为四川文化旅游重要地标。
名片三:现代农业
彭山围绕乡村振兴,以花为媒,借果营销,深耕现代农旅经济。
立秋时节,走进彭山凤鸣花谷,800亩各色鲜花盛开、争奇斗艳。众多游客在花谷内看美景、闻花香、拍美照,尽情体验乡村旅游带来的乐趣。
第十届中国彭山葡萄节,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走在彭山区观音镇果园村万亩葡萄园中,众多游客在此游玩、拍照、采摘、品尝,尽情享受着葡萄带来的夏日美味。
该区公义镇新桥村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围绕乡村旅游主题,正积极建设“古堰新桥田园综合体”项目。目前,该项目部分已建设完毕,并已正式对外接客。别致庭院、平整马路、葱郁果园,真算是现代农旅发展的样板。
这些乡村变化是彭山深耕现代农旅经济的第三张“名片”。近年来,该区狠抓现代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培育,通过发掘传统古村落文化、乡村风貌改造、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实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据了解,彭山区2018年接待游客624.73万人次,增长11.1%;旅游总收入达49.98亿元,增长13.5%。市旅游重点项目总投资18.21亿元,完成投资15.74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00%,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下一步,彭山区还将大力开展各类活动,强化造血功能,不断培育新的产业支撑,狠抓项目招商、项目管理和项目服务,强力推进在建市、区重点三产旅游项目建设,快速形成持续的产业支撑。
凤鸣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