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集中式饮用水安全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广安市岳池县聚焦饮水安全目标,大力推进全县水源保护,提供水量保障,促使水质提升。
以“法”为准,严格执行《条例》。强化宣传教育,大力开展《条例》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水厂、进协会“五进活动”,印发《四川省供水条例》《广安市集中式饮用水安全管理条例》等宣传手册,制定《岳池县饮用水源保护规划》《岳池县饮用水源地保护方案》等文件,建立供水工程依法办理许可、水费核准等管理制度。全面加强对供水企业和协会的日常监管,严肃惩处水质不达标水厂(站),吊销营业执照和取消水资源许可,确保水质安全。
以“护”为先,确保水源安全。一是科学划定。对全县饮用水源地进行全覆盖摸排,严格按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相关制度划定保护区20个,其中,县城2个,乡镇18个。二是严格保护。完善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标识标牌及隔离设施建设,全县共设置标志牌32个、标志桩163处,建成隔离网16公里。三是强力治污。实施饮用水源保护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全面解除69座饮用水源、备用水源水库养殖承包合同,依法关闭和搬迁沿江(河、库)、禁养区畜禽养殖场73家,完成限养区内养殖场整治提升61家,实施农村改水、改厕、改厨等“五改三建”5173户,全面拆除一级保护区内居民房屋50座,截断所有排污口,有效避免和预防了水源污染。
以“建”为基,增强供水能力。聚焦工程设施老化、工艺落后等问题,持续更换使用新设备、新工艺。2018年,全县共新增安装制水设备5台,改造制水、取水设施7处,新增日制水能力5000立方米。聚焦供水“肠梗塞”问题,改造坪滩、苟角、中和、临溪、新场、排楼等场镇输水管网340公里,更换顾县、花园等乡镇供水主管道,切实增强输水能力。采取以大站带小站、末端管网相连、引水互补的方式,将大高滩、回龙、会仙桥等骨干供水工程管网向周边乡镇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延伸,提高了应急保障能力。
以“管”为主,严把饮水质量。一是严格制水管理。改造落后制水设施,严格制水工艺和制水程序,强化制水药物监管。2018年以来,共新增购置加药消毒设备3台,改造旧有设备6台。二是严格水质监测。建成投用县级水质监测中心,对饮用水源地水质每季度进行常规检测、每年进行109项全分析,对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每天进行9项常规检测、每月进行23项指标检测。三是强化实时监控。建立统一的视频监控平台,集中实时监控千吨万人以上供水工程制水区域的制水、供水和安全管理情况;互联互通水库防汛监控平台,实时监控水库水源地水质情况;对16处高位水池安装太阳能供电水位控制系统,实现了科学供水、智慧供水。四是优化供水服务。推行企业化管理,由岳池县水利水电开发实业公司统一经营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供水管网或行政乡(镇)、村为单位探索组建供水协会173个,逐步形成“公司+水站+协会”三级服务网络,实现24小时不间断供水。同时,通过限期整改问题、产权协议转让、水量趸售等方式,逐步淘汰制水能力低、工艺落后、水质较差的小型供水工程,有效解决了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
据悉,《广安市集中式饮用水安全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岳池县累计投资3.5亿元,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15处,其中,千吨万人以上的集中供水工程7处,覆盖全县43个乡镇611个村(社区),有效保障了67万人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逐步建成了“全域覆盖、保障率高、造血功能强”的农饮工程建设管理体系,多次荣获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先进县”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