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网友在短视频平台分享:她的丈夫在心梗发作前两三天,身体就出现异常信号,最初是牙龈疼痛,紧接着左后背和肩膀也开始疼痛,最后又突发胸痛,紧急送医后被确诊为心梗,需马上手术治疗。
为什么心脏一到冬天就变得很“脆弱”?身体会出现哪些症状?如何进行科学有效预防?收下这份“护心指南”,教你科学保护心脏。
心脏为啥遇冷会变脆弱?
秋冬季节尤其是冬季是心脏最难熬的季节,也是各类心脏疾病高发季节。随着气温越来越低,寒冷会使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上升,心肌供血供氧不足,从而诱发心梗等疾病。
1.血管收缩
秋冬季节,冷空气会刺激人体外周血管收缩,造成血管阻力上升,导致血压上升、血流变慢、血液浓度增加,从而增大血管的负荷。
2.血黏度增加
秋冬季节空气干燥,水分流失,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减慢,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3.运动量变少
不少人冬天喜欢窝在家里,这期间长期缺乏运动,不仅会导致体重上升,肌肉力量萎缩,还会减缓身体的血液循环以及代谢速度,进而增加心脏生病的几率。
4.饮食改变
天气变冷会导致人体需要增加进食量来补充热量,且天冷时人体的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以及胰岛素等激素水平会增加,导致胃肠道蠕动加速,这也会让不少朋友在秋冬季节胃口大开,吃的又大多是油腻、热量高的食物,使血糖和胆固醇快速上升,增加粥样斑块的形成风险。
5.呼吸道感染增多
秋冬季节是流感等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高发期,如果疾病没有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彻底,可能会诱发或加重心血管疾病,导致心肌炎、心衰等心血管并发症。
这些预警信息要知晓
许多人在心梗等疾病发作前几天甚至几周,会出现一系列先兆症状。以下7类表现一旦出现,应及时就医。
1.胸痛、胸闷且胸部中间出大汗,或者在胸部中间偏左部位出现疼痛,范围至少一个巴掌大小。
2.长时间恶心呕吐,并且这种症状并不会因为进食或休息而得到缓解,有些人还可能出现胃酸倒流等症状。
3.咽喉部有烧灼痛,甚至还可能伴有胸闷、憋气、大汗等症状。
4.左侧肩膀或左侧手臂内侧出现钝痛,可能放射到小指和无名指。
5.上腹部疼痛,感觉像“胃痛”,但服用护胃或者解痉药物无效,且疼痛与活动或劳力有关时,也应警惕急性心梗的可能。
6.有些心梗患者的疼痛会放射到后背,出现持续的后背疼痛。
7.少数情况下,心梗患者会出现牙痛、下颌痛,且伴随肩膀痛、冒冷汗、濒死感等症状。这类牙痛与运动相关,患者处于静止状态时不痛,一运动就疼或疼痛不止。
8条防护建议请收好
随着气温逐渐走低,提前做好心脏防护尤为重要。
1.头部、颈部、手脚等部位对冷刺激非常敏感,一定要注意保暖。
2.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减少盐分和油脂的摄入,以降低高血压和高血脂的风险。同时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为身体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3.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4.可在室内进行适量运动,如瑜伽、太极或健身操等。避免在严寒中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对心脏造成过大的负担。
5.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至少有7—8小时的睡眠时间,有助于降低心脏疾病的风险。
6.保持良好心态,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对于预防冠心病非常重要。
7.有基础病的患者要坚持规律用药,可有效控制病情,预防心梗等严重事件的发生。
8.定期进行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心脏问题。一旦出现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紧急救治。
综上所述,牙疼、背疼、胸闷、大汗……这些看似普通的身体不适,很可能是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愿每个人都能“听懂”身体的警示,多一份警惕,多一份安心。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川公网安备5101070204365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