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歌咏新时代 以诗育新人”暨“义务教育阶段诗词教育创新与实践研究”课题“市州行·通江”活动在巴中市通江县实验小学举行。
此次活动由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巴中市教育和体育局主办,通江县教科体局携通江县实验小学具体承办。四川教育融媒体中心党总支委员、《四川教育》杂志主编、编审陈智勇,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余虹,课程理论专家、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华,《四川教育》杂志首席记者余小刚,特级教师、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九义所副所长刘晓军,语文教育专家、巴中市小学语文教研员钱军,语文教育专家、巴中市小学语文专委会理事长廖良国,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梅媛,通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赵树文,通江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县教科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中华出席活动。课题组全体主研人员、参研学校骨干教师、巴中市部分中小学语文骨干教师、通江县中小学语文教师代表参加活动。此次活动面对全省中小学同步直播。
陈智勇在开幕式上发表致辞,他指出,对青少年儿童进行革命文化教育尤其是革命诗歌教育,能够帮助其在人生基础阶段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积极的政治情怀,奠定文化之根,这也是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价值观的具体体现。课题立项以来,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结合诗歌文体特征提出了“以诗立教”研究纲领,联合四川师范大学课程中心成立了中小学诗歌教育中心,组建了诗歌教育教研团队,在策划组织“苏轼故里、诗韵留香”等大型传统文化诗歌教育基础上,在通江举办“歌咏新时代 以诗育新人”革命诗歌教育活动,目的是将革命文化教育科研化,推动革命文化育人实践,助力革命诗歌教育创新探索。
赵树文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通江县秉承“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红军训词精神,全面建设川陕苏区精神传承高地,打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等国家、省级研学旅行基地,搜集整理编印了《通江100位红军人物》《通江十位开国将军》《红军诗词》等书刊,通江红色教育创新做法得到了中央省级媒体关注报道。赵树文表示,此次研讨活动,有利于在校园内掀起学习革命诗词之风,凝聚起学生奋进力量,推动红色旅游发展,吸引八方游客来通追忆红色岁月、感悟红军精神、磨炼初心使命。他要求,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大红色诗词教育,以红色故事厚植全县学生爱国情怀,打造“娃子”心向党通江红色教育品牌。
余小刚作了题为“革命诗歌教育的价值”的主题报告,与大家分享了革命文化内涵、重要作用、资源类别、教育方式、基本原则以及小学革命经典诗文教育的方法论和学校革命经典诗歌课程开发策略。
通江县李先念红军小学教科室主任李琼作了革命诗歌教育案例展示。通江县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蒲芙蓉,巴州区奇章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王军,南江县长赤镇小学副校长姜奇华围绕革命诗歌教育优质学校办学经验作了分享。
课例展示环节,德阳市第一小学教师梅媛执教《黄继光》、通江县实验小学教师谢礼香执教《囚歌》、巴州区第三小学教师刘晓庆执教《红军一到巴中来》、巴中师范附属实验小学教师杨丽萍执教《七律·长征》、通江县高明小学教师伏俊执教《延安,我把你追寻》、巴州区奇章中学教师胡莉执教《梅岭三章》。课例展示后,采用文化沙龙的形式,专家、教授对几堂课作了精彩点评,参会教师也积极分享自身感受。
参加活动的领导和嘉宾参观了通江县实验小学师生“革命诗歌润心育人,红色文化培根铸魂”主题书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