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书记,谢谢您把我们1组的断头路打通了,这下我对发展产业更有信心了!”近日,眉山市丹棱县顺龙乡青云村脱贫户周邦秀高兴地向村党支部书记郑守鑫说。
以前,周邦秀门前是一条土路,路的尽头有一个山坡,一条小河沟顺着山坡流向山脚,这样的地势阻断了青云村1组40余户150余人同外界的联系。加上该处地势低洼,又是土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尤其是每到青云村脆红李成熟的季节,收购商的车辆都不愿意进来,包括周邦秀在内的1组村民只能绕路到隔壁官厅村销售。由此,这条路也就成了青云村1组村民的心病。
“就是因为路不好,大点的车就进不来,不管是修房子还是卖李子,成本相对也很高。郑书记,能不能想办法把1组的断头路打通?这样形成环线后干什么都方便了。”53岁的余永华跟郑守鑫说。
去年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中,郑守鑫在村里走访时,村民向他反映最多的就是青云村1组断头路的问题。郑守鑫介绍道,村民到村委会需要绕行近4公里,出门赶集、出售农产品、就医都不方便。
针对群众反映的出行困难情况,顺龙乡党委政府会同村两委集思广益,通过积极争取产业扶持资金,县级财政资金、村民自筹资金,打通断头路也就提上了日程。“去年11月份初就开始动工,今年1月份就竣工投入使用了。这段长900米的新道路,大大方便了周边村民的出行。”
“以前我们要先绕道官厅村,才能到村委会和乡里,四五公里远,要走一个多小时。现在很方便,从这条路回家,可以节约一半的时间。”青云村1组的张兴明大爷乐呵呵地走在这条新路上。
“打通的是断头路,联通的是群众心,通达的是民情民意。”该县党史办负责人介绍道,青云村1组断头路的打通,只是顺龙乡为民办实事的一个方面,更是该县为民办实事的一个缩影,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该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梳理形成“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210项,“台账式+清单式+销号式”推进落实,完成率达到100%,解决了一大批便民服务、交通出行、教育医疗等领域“老大难”问题。为民办实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接下来,该县将常态化推进为民办实事活动,听民声、察民意、解民忧,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巩固好、拓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