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智”援木里 大棚生金 芯片管牛

2025-11-21 09:14 来源: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兰楠 831 点击

 初冬时节,位于横断山脉腹地的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不少山顶已积起白雪。但冬季的来临并未影响木里生产生活的火热,满载着本地蔬菜的货车穿梭山间,将带着露水的新鲜山货送往千家万户;牧民不用在山坡上追赶牛羊,坐在家里就能实时监控。

当攀枝花将科技创新思路融入对口帮扶,木里的传统农耕畜牧产业面貌一新。从“一季蔬菜”到“多季丰收”,由“粗放养殖”到“精细发展”的转变,不仅是对口帮扶政策取得实效的生动缩影,更为高寒山区农牧业转型升级与乡村振兴探出一条新路径。

单季变多季

冬日也能吃上新鲜菜

近日,在位于木里县乔瓦镇簸箕箩村的余先军家,7个蔬菜大棚在阳光下泛着银白的光。棚内,这位皮肤黝黑的58岁农民用手拨开叶片,展示红红的辣椒。他告诉记者:“以前进入11月,我们这里就没法种蔬菜了。”

以前,由于地理气候限制,木里当地传统农业1年仅能种植1季蔬菜,冬季市场供应完全依赖外部运输,不仅运输时间长,菜价也居高不下。

攀枝花市和木里县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后,攀枝花市先发带后发结对帮扶工作队带着蔬菜大棚的图纸,来到海拔2000多米的高原上,用钢架和塑料膜为土地披上“保暖衣”。

目前,木里县乔瓦镇、李子坪乡等地已建起生态大棚蔬菜产业基地100余亩,打造魔芋产业示范点8个,技术帮扶推动规范化种植面积超3000亩。

有了就近供应的蔬菜货源,木里县城冬季蔬菜价格有所下降,余先军的收入却增加了。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亩地过去种1季蔬菜,收入6000元左右;现在1年能种2到3季,轮种番茄、辣椒、西瓜等,1亩地年收入1.2万元至1.8万元。

不止于此。以前余先军的菜地至少要4个人打理,现在只需 2个人就能完成,人工节省一半。原来,攀枝花援建的农业智慧大棚,配套建设了水肥一体化设备等,能帮助农户实现“一键式”蔬菜种植管护。

攀枝花市还想让木里县农业更“智慧”。攀枝花学院、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等与木里县签订合作协议,在农业技术课题研究、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派出专家定期到木里县开展技术指导。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蔬菜研究所所长杨晓峰便是其中一员,他带来的种植技巧让木里农户直呼“实用”。

如今,木里农户种的菜不仅满足了自家“餐桌”,还摆上了攀枝花各大超市货架。结对帮扶工作队牵头两地4家企业建立农特产品销售合作关系,并结合攀钢集团生活服务有限公司直销渠道,拓宽木里农产品销售市场,年销售额达120余万元。

由粗放变精细

“芯片”在手牛羊满山

最近,木里县屋脚乡乡长杨杰有一个“甜蜜的烦恼”——村民纷纷申请加入“攀枝花2.4万工程”,“大家致富增收干劲很足,但名额有限啊。”

“攀枝花2.4万工程”是一项因地制宜发展畜圈养殖的帮扶政策:木里村民通过申请,新建改造圈舍超80平方米,完成验收后,攀枝花对每户补贴2.4万元。

别看这项政策现在是“香饽饽”,2023年刚开始推行时,面对要从放养改成圈养的情况,村民都有些踌躇。当时28岁的木里县列瓦镇羊棚子村村民罗友军,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政策帮扶下,罗友军改造圈舍300平方米,能一次性圈养50头牛左右,现在他每年能卖出上百头牛。圈养的好处也慢慢体现出来——成活率提高,出栏周期缩短,“而且通过圈养育肥,平均1头牛多卖1000元以上,1只羊多卖200元以上。”罗友军说。

对暂时没有圈养条件的牛羊,攀枝花市也提供了精细化管理的思路。

最近,康坞牧场里不少牦牛的耳朵上都装上了“芯片”。这种智能电子耳标,既能定位牛的实时位置、运动轨迹,又能监测身体健康状态,被强行拆除还能一键报警。

“没想到有一天能坐在家里放牧。”康坞牧场牧民边玛扎西点开手机屏幕上的数字牧场监管平台,向记者展示自家牦牛的实时位置。这一平台不仅能建立牦牛生长电子台账,实现品牌溯源管理,还能采集牧场气象环境数据,进行预报预警。

近年来,攀枝花市着力帮扶木里县打造养殖产业集群,投入帮扶资金705万元,建设高原牦牛畜牧产业服务中心,推行“1(园区)+9(牧场)+N(乡镇牦牛养殖区域等)”发展模式,通过搭建数字化养殖平台、穿戴智能养殖设备、新建饲草供应基地、品种选育基地等方式,推动当地养殖产业由粗放型向标准化、规模化转变。

结对帮扶工作队队员、木里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挂任)兰海介绍,九大牧场牦牛现代农业园区正在开展省级园区创建工作。该园区内具备牦牛屠宰、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完整产业链条,产品包括牛肉干、酸奶、毛毡制品等,“预估3年左右园区年产值能达到5亿元。”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跨越横断山脉,攀木两地结下了深厚情谊。据统计,攀枝花市自2010年对口帮扶木里县以来,累计选派351名干部人才、投入4.77亿元帮扶资金、建设项目303个。一个个产业项目在木里落地、一位位攀枝花干部人才在木里扎根。

热点推荐
HOT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产业创新专场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科研学术专场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
大会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澳门科技大学为促进中医药发展而创办的,2020年、2022年分别在绵阳、德阳召开,今年为大会第三届。本次会议已收录在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指南(2023)》,是具有国际国内引导力、影响力的重要学术会议品牌。 本次大会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澳门科技大学、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内江市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科协学会服务中心、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内江市委组织部(人才办)
点亮精神火炬 弘扬科学家精神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浓厚节日氛围,5月29日,省科协、省委宣传部、科技厅、省国防科工办、中科院成都分院在成都共同举办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菲、省政府副省长郑
直播|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 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 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 际,举行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营造浓厚节日氛围,进一步激励广 大科技工作者筑牢信念信心、矢志奋斗拼搏,聚力科技攻关、勇 于创新创造,为我省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
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将于5月24日~26日在德阳举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5月24日~26日,由省科协、省委组织部、科技厅、财政厅、人社厅、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等16家单位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将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主题为“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来自全省各市(州)在农村创新创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领乡村振兴
赵晓明:给深海油气田做“CT”
人物名片:赵晓明,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西南石油大学“深水沉积与油气地质”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自然资源部第七批全国油气督察员,担任中国科协十大代表、中国石油学会油气藏开发地质学组学术委员、四川省石油学会地质勘探专委会副秘书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如果把深海油气田比作人体,通过我们自
勇当科技创新“追梦人”
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2022年5月,由泸州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科技和人才局共同开展的第二届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结果揭晓。先明春、赵静、许德富、李于兴、袁海通、张春祥、陈燕华、姜鲜、钱康亮、蒋坤苹10人获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他们,是科技创新的“追梦人”,也是追梦之人的指路明灯。他们或扎根于基层,或投身于新开
隋立起:推动新能源汽车走进千家万户
隋立起审查项目进度和客户诉求 王春艳 摄 人物名片:隋立起,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工程师,长期从事电驱动系统多体动力学仿真、参数辨识、不确定性建模领域的研究和电驱动系统开发工作,所开发的多档位电驱动系统实现了“无冲击”。2022年,被评为宜宾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一大早,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隋立起到达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排查各项产品开发的进度和客户诉求,之后就进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4月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3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这一代共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初创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成长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成熟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乡村振兴帮扶重点县及技能技艺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及颁奖典礼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阅读下一篇

丹棱县交出“智水”满分答卷

近日,眉山市丹棱县农村供水信息化智能化建设项目成功入选全国“农村供水工程数字孪生典型案例”,为破解乡村振兴中的“水务痛点”贡献了独具特色的“丹棱方案”。这份“国字号”荣誉的背后,是丹棱县直面农村长期供水难题的精准诊断,更是以数字化为杠杆,系统推动治理方式深刻变革的生动实践。丹棱县以一滴水,映照出一座县城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智慧与定力。先天不足农村供水面临“三重困境”过去,丹棱县农村供水长期被三大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