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南江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县域中部,涉及8个乡镇71个村,总人口18.7万人,占全县人口的26.4%,其中农业人口近10万人。主导产业南江黄羊、金银花产品先后获国家有机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南江黄羊品牌价值评价达到33.14亿元,并被评为全国百强区域公共品牌。产业园2019年预计实现总产值36.8亿元,主导产业综合产值达19.80亿元。
自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来,南江县立足资源优势,找准问题短板,积极推进产业全面提档升级,坚持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产业园建设已初见成效。
强化规划引领。聘请中国农业科学院专业机构深入产业园进行高起点规划,按照“种养循环、壮大一产,突出精深、振兴二产,农旅融合、做强三产,实现现代农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目标,打造“一轴”(产业发展驱动轴)、“两核”(南江黄羊育种核心、金银花优良品种选育核心)、“三基地”(标准化生态种养循环基地、现代化加工商贸基地、农旅融合发展基地)、“一中心”(将南江黄羊交易中心建设成为国际肉羊交易中心),做到园区规划与乡村振兴规划、城乡规划相互衔接。
强化产业融合。产业园强力推进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建设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区,为延长产业链条,一是培育新型主体,做优一产。引入龙头企业、回引外出务工等方式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家庭羊场、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先后引进青山盛世龙头企业3家,回引返乡创业人员78个,规范建设专业合作社15家。产业园新型经营主体养殖南江黄羊数量、种植金银花面积分别占产业园总规模的67.1%、73.8%。二是加强技改,做强二产。启动南江黄羊冷、鲜生产线技改各1条,金银花茶、药等干制加工线技改6条,南江黄羊屠宰生产线技改已立项。园区内南江黄羊加工能力占全县95%以上,金银花加工能力占全县的68%以上。三是强化营销,做活三产。新建南江黄羊收购点2个、产品体验店1个、产品直销店2个、入驻超市5家、网上销售店8个。启动升级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个、建设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中心1个,建成村级电商综合服务站点5个。升级改造南江黄羊交易中心1个,启动建设乡镇综合农贸市场2个。北极羊旅小镇已基本成型,其中南江黄羊文化元素进行农房改造120幢,使用统一的logo等文化元素,新启动建设提升南江黄羊农家酒店8家、新发展南江黄羊大酒店3家。每年冬至节前后,举办南江黄羊成都美食节,并在南江黄羊产品上架的相关超市举办产品促销活动。依托光雾山红叶节,每年组织全县100多家餐饮企业推出“游光雾仙山·品南江黄羊”主题的南江黄羊美食节,每年有近30万游客品尝黄羊美食。
强化绿色发展。产业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一是坚持实施种养循环。大力实施粪污资源化利用。养殖场新建堆粪棚2万余平方米、沼气池1.2万立方米,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5%以上,建秸秆青贮池1.6万立方米,秸秆利用率达到90%以上。二是坚持规模化标准化种养。按有机标准,新建适度规模羊场23个、家庭羊场52个、养殖大户280户,目前产业园南江黄羊饲养量22.6万只,占全县总产值的67%;以金银花为主的中草药种植规模达5.4万亩,占全县总产值的52%。新增有机南江黄羊饲养量1万只,园内绿色有机南江黄羊养殖量占比达30%;新建有机金银花基地0.8万亩。三是坚持质量品牌战略。产业园龙头企业先后在北京、西安、成都、重庆等地举办南江黄羊专场推介会10余场次,先后参加国际、国内及区域性博览会100余场次。园内入驻省级追溯管理信息平台的经营主体52家,产品质量可追溯比例达81%。产业园建立了农业投入品经营承诺、质量追溯、使用记录等多项监管制度,有监管员、协管员各8名,设立动植物疫情监测点18个。
强化机制创新。产业园以龙头企业、家庭羊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为载体,一是推行龙头“三保一返”带动模式(保底分红、保护价收购、政策性农业保险,收益二次返利),引导普照寺村等68个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将部分产业扶持基金注入德健食品公司684万元,公司按不低于7%的比例保底分红,按不低26元/千克的保护价收购肉羊,按政府补贴50%保费,同时公司支付年利润的5%给养殖户实行二次返利,受益贫困户2000余户。二是推行合作社“125”借羊还羊带动模式,村集体成立合作社,将村集体资金采购成种羊,由合作社借给有养殖意愿且适合黄羊养殖的农户1只公羊和20只能繁母羊,贫困户自建50平方米圈舍。合作社给贫困养殖户提供“五统一”(统一种公羊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疫病防控、统一产品品牌、统一市场营销)服务,两年期满后,农户仅归还等量或等价的羊,贫困户稳定增收入5万元以上。仅今年产业园发展“125”养殖户600余户。三是推行家庭农场示范带动模式,在贫困村发展家庭羊场,通过家庭羊场的标准化养殖,示范引领贫困养殖的养殖水平,目前产业园累计建成家庭农场200余个,示范带动贫困户800余户。
强化要素保障。土地、金融、人才等要素是园区建设的重要依托。一是科技要素加快向园区集聚。产业园设立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和创业投资基金,支持高层次人才引进、奖励、创业及人才工程实施。今年7月以来,园区引进本科以上大学生126名,占全县引进本科以上人才总数的55%,建成1个市级研究所、1个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启动建设2个产品研发中心,新建动植物疫病防治服务点8个,正在采购饲草收割加工设备503台。已建成南江黄羊育种创新中心,新建南江黄羊性能测定站1处,园内有国家核心育种场1个、国家肉羊标准化示范场1个。新建标准化金银花苗圃1000亩,年出优质金银花种苗100万株以上。二是土地资源要素加快向园区集聚。加强用地保障,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依法流转和有效利用,稳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健全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保障机制,确保园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三是资本要素加快向园区集聚。园区新增金融机构2家,新增金融服务网点12个,金融机构新增发放贷款1.56亿元。园区内主导产业保险覆盖面新增12个百分点。初步推行由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银行、保险、担保公司等组成信用共同体的联合增信贷款模式,促进产业资本快速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