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8日,中国(南充)首届嘉陵江人工智能教育论坛暨机器人挑战赛在南充市举办。中国电子学会总部党委书记张宏图,南充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大纪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此次活动由中国电子学会指导,南充市科协、市教体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局主办,南充市机器人协会承办,南充市各县(市、区)科协、教科体局和南充市物理学会、南充市数学会、南充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各成员单位联合协办,分为论坛、比赛、培训三个板块,是南充市首次涵盖人工智能领域、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的赛事,将有效加强该市和其他地区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升该市青少年创新实践能力与科学素质,为南充市打造西部科技教育和STEAM教育高地打下扎实的基础。
思想碰撞 专家学者共话人工智能与教育
伴随着一声“活动开启”,中国(南充)首届嘉陵江人工智能教育论坛正式拉开序幕。人工智能科技领域院士及国内知名专家,中国科协所属的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相关全国学会代表,国内人工智能教育优秀机构代表,驻市相关学科领域的高校、科研机构代表,全市中小学及幼儿园科技辅导教师、市内人工智能相关领域企业科技工作者齐聚一堂,聆听专家带来的最新观点、分享各自的工作经验,共同探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发展之路。
“人工智能无处不在。几年前,你很难想出一件事情是AI可以做好的。几年后,很难想出一件事情没有用到AI。”论坛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勇东带来“人工智能与教育”主题讲座,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定义与发展历程。他指出,当前以深度学习、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兴起带来了人工智能研究的热潮,并使人工智能走向大规模应用,无人驾驶、信息化设备、农业、医疗器械、家居等等都离不开人工智能。他强调,要让人工智能走向深入,人工智能教育和人才培养就非常重要。我国为此制定了人工智能教育政策,在初中人才培养方面,编写了《人工智能(初中版)》;在高中人才培养方面,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入必修和选修模块进行人工智能教育;在大学人才培养方面,教育部制定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着力引导高等学校瞄准世界前沿科技,不断提高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交流等能力,为我国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教育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李维明教授结合中学生实际,围绕基础教育开展了“人工智能时代的中小学编程教育”主题讲座。他介绍了高中信息技术课标修订情况以及新课标教材的修订、颁布情况,并就中小学如何开展编程教育展开探讨。他指出,一个具备信息素养的人,需要具备信息社会责任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信息意识以及计算思维。这就要求学校在课内要以课标为纲要尊重教材来开展教学,在课外要学会借助研发出的编程设计程序等平台延伸发展,进而做到课内课外融会贯通、校内校外连贯融合,最终使学生掌握编程语言及简单算法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让学生学会应用编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熊红凯带来“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前沿理论和技术”专题讲座。熊红凯以360-degree panoramic video、point cloud、语义分割、基于曲折学习的弱监督监测系统、智能交通系统、交通流预测、超声图像的自动诊断等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研究成果介绍为引入,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为参会人员介绍了人工智能的产生、发展以及相关最新研发技术,360度全景图片、智能驾驶汽车试车画面等吸引了广大学生的兴趣,现场不时传来孩子们的惊呼声。在谈到中学阶段的人工智能教育时,熊红凯也呼吁学校科技工作者,在教育中要培养孩子严谨的逻辑和思维,也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思想,培养出独具创造性思维的下一代。
论坛上,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科普创新联盟秘书长杨晋,中国电子学会世界机器人大赛组委会副秘书长张悦伟,中国城市青少年机器人联盟创始人、深圳市教育培训行业协会副会长岳亚明三位专家从更加贴近于青少年校内实际操作层面展开交流,为南充市各高校开设科技课堂、科技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激励成长 与全国各地孩子“掰手腕”
此次南充市机器人挑战赛涵盖范围广阔,来自南充市9个区县、32个学校约1200余名参赛选手及教练员齐聚赛场,围绕makex机器人挑战赛、ENJOY AI奥林匹克火种、灌篮高手、豌豆射手、我做你说、完美复制、创意编程等项目展开激烈角逐,他们当中既有参加过全国、全省机器人赛事的经验丰富的高中生,也有初步接触编程跃跃欲试的中小学生,更有以搭建机器人模型为目标的学龄前小朋友。
比赛当天,还未进入南充高中嘉陵校区的比赛现场,孩子们的讨论声、加油声便已传来。记者走近ENJOY AI奥林匹克火种赛区一看,一个“长相”方正、由乐高拼组而成的机器人正在赛场上按照预定路线完成任务。“要先后完成摘下光环、取出火种并点燃圣火、拿下圣火棒点燃、传递等任务并返回指定区域。”参赛选手冯瑞驰一边仔细观看着其他机器人的操作,一边为记者介绍道。原来,这一项目模拟了奥运圣火传递的过程,参赛选手除了需要自主设计人工智能机器人,还要在赛场上规划出最佳路线,利用多种人工智能传感器及执行机构,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场地上设置的任务。谈到自己的参赛感受,侃侃而谈的冯瑞驰害羞地说:“赛场上的随机率太大了!我已经参加了很多次这个项目的比赛了,但今天没能成功将火种取出来,有点遗憾。接下来一定会继续改进,我就是喜欢机器人,一定会坚持下去!”
“倒计时3、2、1,开始!”在豌豆射手项目赛区,小选手们目不转睛的配合完成比赛。一位选手在智能机器上操控着机器人做出投射的动作,另一位选手则不停在机器人旋转台前放置“豌豆”,双方的合作保证着“豌豆”顺利发射到对应的得分区。与之前不同的是,这一项目的参加者都是1~3年级的学生。“看着大哥哥大姐姐们的项目觉得太难了!不过我今天参加的豌豆射手项目完成得很好,以后我也要学习更多知识,参加更多的机器人项目!”谈到参加比赛的收获,参赛小选手收获满满。
“我的孩子读三年级了,这段时间他每天心心念念的都是怎么把机器人搭建好,我从来没有见过他对知识有如此大的渴求,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他就在学校去问去学、也会从网上查资料,孩子有这样的学习兴趣我非常高兴。”来自蓬安县的学生家长李红燕说道。
南充市机器人协会副会长、大赛裁判长遆晴介绍,今年的比赛无论是参赛人数还是学生的参赛水平都有非常大的提升。以往此类比赛都是基础性项目居多,今年通过与中国电子学会对接,专门引入了makex机器人挑战赛和ENJOY AI奥林匹克火种两个赛项,这两个赛项都是世界机器人大赛的指定赛项,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更高,其引入这也能看出南充的孩子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的长成、发展能力方面还是相当不错的,可以和全国一线城市的这些学生去“掰手腕”了。相信此类比赛的举办一定能对南充市孩子的科技素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