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眉山市青神县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基层治理攻坚年”总体部署,围绕建设“六个家园”,推进“五大工程”,“一盘棋”推进、“一体化”落实,推动全县基层治理提档升级。
“一盘棋”推进构建上下贯通的治理体系
基层治理攻坚的进程中,青神县召开全县城乡基层治理攻坚大会,配套出台18个政策文件,把基层治理聚焦到可操作、易感知、能受益的民生实事;建立重点项目月调度、重大工程季拉练、重点工作协同推进、重要问题联动解决的工作推进机制。
上下一心。如今,青神县的乡村治理,正在重塑城乡治理格局,划小治理单元,以“微网格”赋能精细治理——
在农村,从高台镇百家池村的成功试点开始,“片长制”正在向青神乡村全域铺开,1058个片长正在成为青神县基层治理的“有生力量。”
“我家在比较偏僻的地方,如果不是片长帮我叫120,和她老公半夜冒雨到岷东大道上去接出诊的医生,我不可能轻松翻过这道坎。”家住百家池村的云秀大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百家池村党委书记刘如祥翻开厚厚的一本册子,里面是从今年2月开始,他从片长工作笔记中复印的内容,从访贫问苦到矛盾调解,从疫情防控到安全知识宣传,8个月、5000多条工作笔记,详细记录着21位片长的工作。
经过近8个月的试点,21位片长已经形成“战斗力”,群众能够实实在在感受到身边多了个“贴心人”。刘如祥告诉记者:“百家池村现在的4个居民小组,能够追溯到原来的21个居民小组,21个片长基本能对应原来的21个居民小组。现在百家池的村民,走路十分钟左右就能找到片长。”
在城市,青神县优化社区网格设置,划分1180个楼栋网格,每个网格平均覆盖22户。
“一体化”落实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在城市,青神县以老旧小区改造为重点,坚持“违建不拆不改、不拆墙并院不改、基层组织不建不改、物业费用不收不改”,把“征民意、建组织、立机制”贯穿172个老旧小区改造全过程,惠及居民18950户,常态化开展优秀市民、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在农村,持续推进“拆收改栽画”整治乡村人居环境,聚力拆除乱搭乱建,示范带动5000余户农房规范改造提升,工作经验在农业农村部交流分享,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推进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城乡自来水普及率达98.9%,电、天然气、宽带、公交实现全覆盖。
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青神县基层治理攻坚的“亮点”——
在青神城区花园社区安盛小区,走过群众自筹的小花园,推开邻里中心的大门,翻开中心成立以来的相册,该社区党委书记唐冲“看图说话”:“现在,安盛小区的居民们可以通过钩针、串珠等手工技术,赚到零花钱,不久以后,居民们还可以学习竹编技术,将自己的竹编作品放到社区‘爱邻驿站’进行寄卖。”
安盛小区的“前身”是三个开放式小区,存在小区设施老旧、地面坑洼、停车困难等诸多问题。自青神县启动老旧小区改造以来,街道和社区通过“拆墙并院”“拆违增绿”,推动三个开放式小区“三合一”,安盛小区面貌自此焕然一新。
在党支部的引领下,安盛小区自聘物业,开展收取物业费和停车费等自治工作。同时,成立红色先锋服务队和小区文艺宣传队,发扬“奉献、互助、友爱”的志愿精神,不断壮大小区志愿服务队伍。
如今,借助邻里中心阵地,该小区开展丰富多彩的便民活动,大家在参与培训、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丰富了业余生活,融洽了邻里关系。“社区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生活在这里,我们感觉很幸福。”小区居民黄世均乐呵呵地说。
只有了解群众内心的所需所盼,才能真正建成群众满意的人居环境。在罗波乡西坝村,村组干部、党员代表,利用晚上、雨天等时间,深入群众家中走访,搞清楚群众的真实需要。经了解得知,村民对人居环境改善的愿望十分强烈,大家希望能在家门口的公园休闲散步,家家户户干净整洁、花香满园。
村民筹资购买花草苗木,大家筹工筹劳、共同栽种,一株株花草、一棵棵树木迎风挺立,曾经杂草丛生、枯叶堆积的河畔也焕发着新的生机。河畅、水清、岸绿的美丽乡村愿景正在辛勤和团结中成为现实。
当地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引领示范作用,把服务群众作为重要内容,结合村庄发展实际,充分听取尊重村民意见建议,形成了党员带头、代表跟进、乡贤支持、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
村民们投工投劳、捐资捐物,义务帮工共计2000余人次,自发捐款20万余元,真正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成为乡村建设主力军;村民主动参加环境整治专项行动10次,拆除危旧房7户,风貌改造14户,庭院绿化126户,道路增绿补绿5公里,安装路灯120盏;完善农村路网,道路硬化通户数达90%以上,实现天然气、广播电视全覆盖;发放户用垃圾分类桶561套,修建垃圾亭18座,全域内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我们西坝村的变化是相当大的,大家都很积极,把家园打造得漂漂亮亮、靓丽多彩,比城市还要安逸。出门就是公园,很幸福。”村民艾素群分享着内心的喜悦。
基层治理提档升级 推动治理重心下沉服务触角前移
2万次上门送餐、680名老人接受服务、饭菜不合胃口“立说立改”……
在高台镇诸葛村,当初大家伙“麻起胆子”试一试的“长者食堂”,不但存续下来,其成功经验还在青神县多地复制。
诸葛村的总人口约为2778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约为680人,因村里土地流转率达98%以上,青壮年外出务工者居多,大部分老人独居在家,生活存在不便。2021年,诸葛村投资50余万元,重新装修了村里的闲置宅院,购置了厨房用品、餐桌椅、餐具等设施,开办了“长者食堂”,采取“政府搭台建设+本地乡厨负责运营”的方式运营。
这一年来,每天中午和晚上,临近饭点,行动方便的老人会选择到食堂就餐,食堂工作人员为他们一一分餐装盘;对30余名独居、残疾老人,“长者食堂”则提供免费送餐上门服务,不但解决了老人的需求,还能及时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遇到突发情况也能及时处置。
在离“长者食堂”不远的地方,是半年前投用的“诸葛村便民服务室”。服务室大厅里,沙发、茶水一应俱全。在一张办公桌前,办事群众正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填报相关材料;旁边休闲区,几位老人正坐在沙发上轻声交谈。办事群众与工作人员和谐有序,气氛温暖。“我在家里带孙子,以前,办保险、取钱的业务都要到镇上去办理,现在村里也可以办,太方便了。”
离服务室不足500米的地方,是正在建设中的诸葛学堂。村里打造的诸葛学堂,盘活使用闲置的原村小资产,建设农旅融合的研学基地。诸葛学堂同“长者食堂”的建设,全面提升了当地“一老一小”工作能力。
诸葛村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是青神县推动治理重心下沉、服务触角前移的一个缩影。
在基层治理攻坚的进程中,青神县建强基层阵地,开展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补短板”行动,建设“1+N”村级党群服务阵地体系,推进30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建设一批微阵地;提升服务质效,加快实施适老化改造工程,推进眉山市养老服务中心青神区域中心建设,优化布局养老服务中心(站点)4个,打造“爱邻厨房”“长者食堂”等助老餐厅,缓解独居老人用餐难现状;建立县乡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矛盾化解率98.33%;激发社会主体活力,建设7个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持续推进2个省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顺应群众需求,扶持社会组织专业发展,与成都市簧门街社区合作,新成立2家社区社会企业、1支社区微基金。
“城乡基层治理关乎民生福祉、关乎人心向背、关乎执政根基。青神将继续紧盯‘基层治理攻坚年’的任务目标,顺应群众需求,‘一盘棋’推进、‘一体化’落实,继续推动青神基层治理提档升级,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该县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