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点单”解民忧 良策“富民”促振兴

——渠县科协“我为家乡献一策”之马鞍村实践纪实

2025-10-24 08:45 黄梅兰 899 点击

渠县科协工作人员到马鞍农业农民专合社指导工作。    

渠县科协工作人员到大山社区指导电商工作。    

徐倩(右)向种植户了解情况。    

乡村振兴,科技为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如何打破“科技单向输送” 壁垒,让技术真正扎根乡土、破解村民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以来,达州市渠县科协以“我为家乡献一策”活动为突破口,在宝城镇马鞍村探索出“群众提需求、科协找资源、多方齐发力”的科技助农新路径,用精准服务激活乡村发展动能,绘就了一幅产业兴、村民富、乡村美的新图景。

从“送技术”到“接诉求”

科技服务瞄准民生痛点

“我们村大半农户靠种植白芍等中药材为生,可白芍收下来只能卖鲜货,每斤就几块钱。去年病虫害来了,我凭老经验喷药,不仅没把病治好,还把半亩地的药材烧坏了!”近日,笔者在马鞍村遇见当地种植户魏煜华时,提及曾经的困境,他言语间满是无奈。

这样的难题并非个例。中药材附加值低、病虫害防治缺技术、生产遇困无门路,是村里20余户种植户的共同痛点。以往,村民遇到农业难题,要么凭经验“瞎琢磨”,要么辗转求助,始终难寻有效解法。

渠县科协分管科普工作副主席张利林介绍,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县科协也组织专家、农技人员进村开展技术培训,但效果始终不佳。针对这一现状,今年创新启动“我为家乡献一策”活动,以“村民点单”为核心,科技服务重心从以往“专家送什么”转变为如今“村民要什么”,让技术精准对接村民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为家乡献一策”活动中,渠县科协并非“单打独斗”,而是联动村“两委”、县农业农村局、企业、电商平台等,形成分工明确的“路线图”:村“两委”协助县科协收集村民实际需求;县农业农村局侧重基础技术推广,制定种植标准,开展系统培训,帮助村民掌握“种得好”的基本功;县科协则当好“资源枢纽”,联系科研院所专家、引入企业设备、搭建电商桥梁,帮村民实现“卖得好”。同时,各方每周交流进展、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得效率倍增。

从“口头诺”到“实事单”

制度保障服务落地见效

今年6月,渠县科协在马鞍村开展了首轮村民意见收集,共收集到9条意见建议。据悉,中药材初加工培训、电商销售对接等意见得以优先推进。“这些意见能够优先推进,是因为覆盖多数村民,且影响到大家的生产生活,落地后还能快速见成效。”渠县科协科普股负责人刘黄飞说,初加工能提升产品价值,电商能拓展销售渠道,这两件事解决了,大部分种植户都能受益。

站在马鞍村公告栏处,笔者看到,23条服务清单格外醒目,每条都标注了“服务内容、责任人、完成时限”,一目了然。清单内容涵盖技术培训、电商对接、专家服务等,更包含了村民急需的“硬件支持”:针对灌溉效率低,安排技术人员指导安装节水设备;根据药材种植区分布,联合专家规划产业道路,解决运输难题……“这些都是挨家挨户问出来的。”渠县科协清单制定负责人罗辑说,每一条清单都对应村民的真实诉求。

据介绍,为确保任务按时完成,责任人需提前与专家、合作单位签协议定标准,同时储备备选资源,避免“专家出差、培训取消”;每周召开进度会,预判问题提前应对。村民则是“监督员”——每月更新进度,有疑问随时咨询,还能通过意见箱、监督电话反馈意见。

“有验收、有追责,清单才不会‘打水漂’。”渠县科协主席徐倩说,任务完成后,还要“严验收”。例如,中药材加工培训结束后会组织“实操考核”,村民现场加工药材,由专家和村干部打分,合格才算完成;道路修好后,邀请村民代表查验硬度、宽度,满足运输需求才算通过。

从“挂墙上”到“长地里”

专家下沉田间“传经送宝”

“白芍叶片发黄?您别慌,我下午就到田里看看!”不久前,马鞍村“专家小院”的科技专家接到村民求助电话后,当天便带着检测设备赶到田间。经现场检测,确定病因是真菌感染,专家当即指导村民调配药剂、规范喷洒,及时遏制病虫害蔓延,避免了更大损失。

这一幕,是“专家小院”打破“一阵风式帮扶”的日常。

为让科技服务“不断档、不缺位”,渠县科协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定制“定期坐诊+按需响应”模式。专家每周固定2~3天在“专家小院”坐诊,同时24小时保持通信畅通,村民遇到紧急情况可通过联络专员快速对接。“以前病虫害来了,只能等收购商来支招,经常错过最佳防治期。现在专家随叫随到,心里踏实多了!”种植户的感慨,道出了“在地化”服务的价值。

渠县科协学会股负责人幸瑞介绍,考虑到马鞍村主要种植白芍、丹参等中药材,专家们摒弃“通用教材”,将培训内容与作物品种、生长季节深度绑定。春天讲育苗,从选种、催芽到温湿度控制,手把手教学;夏天讲病虫害防治,针对白芍根腐病、丹参叶斑病,现场演示症状识别、药剂选择方法;秋天讲初加工,拿着村民种的药材,演示切片、烘干、储存技巧……

更关键的是,专家还在村里培养“本土技术骨干”——从种植能手中选出潜力户,手把手教授病虫害识别、土壤肥力检测方法。“就算专家暂时走了,我们也能自己解决常见问题,还能帮助其他人!”被选为本土技术骨干的村民黄立自豪地说。同时,渠县科协同步为本土技术骨干建档案,组织交流再培训,搭建线上平台对接专家,确保“专家走了,技术不断代”。

从“土疙瘩”到“俏商品”

全链服务提升中药材价值

“以前10亩白芍卖鲜货,年收入仅3万~4万元。现在经过初加工,烘干包装后每斤能卖到20~30元,年收入约8万~10万元,翻了一倍多!”算起增收账,马鞍村种植大户王中华满脸笑意。

这一变化,源于科技对中药材“种植—初加工—电商销售”全链条的打通。在初加工环节,渠县科协引入家庭式烘干设备,因成本低、占地小、易操作,使得多数村民能够接受。针对部分村民买不起设备的情况,渠县科协帮忙“团购压价”,为资金困难户对接小额贷款,还联合村集体建设“共享烘干中心”,村民按每公斤4元加工费租用。

此外,渠县科协还主动对接拼多多、抖音等电商平台,计划开设“马鞍村中药材”官方店铺,打造区域品牌;同时与冷链公司合作,用智能温控保品质、借大数据优化路线降成本。“我们向电商平台介绍村里药材的品质——白芍有效成分高于行业平均,还有初加工保障;电商平台给予支持,开通农产品上行通道,活动期间还会投放流量,帮助我们宣传。”渠县科协电商对接人叶乐介绍,电商平台同时还会负责指导村民如何开网店、如何直播卖货。“以后药材不仅能卖到周边,还能通过直播平台卖到全国,说不定能成为‘网红产品’!”电商培训课上,村民们围着手机学直播,眼里满是期待。

从“要我振兴”到“我要振兴”

进一步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李大姐一开始说‘学技术没用’,看到邻居用专家的方法治好了病虫害、收成更高,主动来要培训名额。现在不少村民自发组织请专家下地,还组队研究直播卖货,干劲十足!”马鞍村村“两委”干部李斌斌说,村民的转变源于“看得见的好处”。

为提高村民提需求的积极性,马鞍村村“两委”开村民大会宣讲政策,村干部挨家挨户拉家常听诉求,公告栏实时更新诉求进展,邀请“科技受益户”现身说法,组织小型技术体验活动,让村民近距离感受科技实效。

可喜的是,如今马鞍村外出务工的年轻人纷纷回乡开网店、办合作社、做中药材初加工,为乡村注入“新活力”。“以前村里没产业,现在药材能卖好价,还能搞电商,在家门口赚钱的同时也照顾好家人,比在外漂泊强!”35岁的陈明从广东回乡开起了网店,如今月收入达8000余元。

据了解,自“我为家乡献一策”在马鞍村落地以来,80%以上农户实现增收,人均年收入增长3000~5000元。

深秋的马鞍村,烘干房里机器嗡嗡作响,村民直播卖药材的声音此起彼伏……从中药材鲜货卖不上价的困境,到初加工技术落地后村民增收的喜悦;从过去村民“怕麻烦、不信科技”的顾虑,到如今主动“找科技、用科技”的转变——马鞍村的蝶变,正是科技精准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后 记

如今,“我为家乡献一策”品牌活动已在渠县三分之一以上的村镇推广:水果种植村引入保鲜设备、滴灌技术,破解“存储难、灌溉贵”问题,让“鲜果”变“鲜销”;畜禽养殖村推进疫病防控、智能监测,降低养殖风险,让“养殖”变“稳收”;茶叶种植村对接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让“茶叶”变“茶品”……各村镇结合自身特色“点单”,科技服务精准落地,真正做到“授人以渔”。越来越多的乡村借助科技之力,走出了一条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振兴之路,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在渠县大地徐徐展开。(图片由渠县科协提供)

热点推荐
HOT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产业创新专场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科研学术专场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
大会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澳门科技大学为促进中医药发展而创办的,2020年、2022年分别在绵阳、德阳召开,今年为大会第三届。本次会议已收录在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指南(2023)》,是具有国际国内引导力、影响力的重要学术会议品牌。 本次大会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澳门科技大学、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内江市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科协学会服务中心、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内江市委组织部(人才办)
点亮精神火炬 弘扬科学家精神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浓厚节日氛围,5月29日,省科协、省委宣传部、科技厅、省国防科工办、中科院成都分院在成都共同举办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菲、省政府副省长郑
直播|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 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 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 际,举行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营造浓厚节日氛围,进一步激励广 大科技工作者筑牢信念信心、矢志奋斗拼搏,聚力科技攻关、勇 于创新创造,为我省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
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将于5月24日~26日在德阳举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5月24日~26日,由省科协、省委组织部、科技厅、财政厅、人社厅、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等16家单位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将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主题为“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来自全省各市(州)在农村创新创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领乡村振兴
赵晓明:给深海油气田做“CT”
人物名片:赵晓明,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西南石油大学“深水沉积与油气地质”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自然资源部第七批全国油气督察员,担任中国科协十大代表、中国石油学会油气藏开发地质学组学术委员、四川省石油学会地质勘探专委会副秘书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如果把深海油气田比作人体,通过我们自
勇当科技创新“追梦人”
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2022年5月,由泸州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科技和人才局共同开展的第二届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结果揭晓。先明春、赵静、许德富、李于兴、袁海通、张春祥、陈燕华、姜鲜、钱康亮、蒋坤苹10人获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他们,是科技创新的“追梦人”,也是追梦之人的指路明灯。他们或扎根于基层,或投身于新开
隋立起:推动新能源汽车走进千家万户
隋立起审查项目进度和客户诉求 王春艳 摄 人物名片:隋立起,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工程师,长期从事电驱动系统多体动力学仿真、参数辨识、不确定性建模领域的研究和电驱动系统开发工作,所开发的多档位电驱动系统实现了“无冲击”。2022年,被评为宜宾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一大早,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隋立起到达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排查各项产品开发的进度和客户诉求,之后就进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4月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3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这一代共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初创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成长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成熟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乡村振兴帮扶重点县及技能技艺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及颁奖典礼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阅读下一篇

“以旧换新”惠民生

连日来,乐山市持续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通过开展进商圈、进社区、进乡镇等活动,带动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焕新”,进一步释放消费潜能,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图为近日,市民在乐山一大型购物商场内选购家电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