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内江市市中区的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工人辛勤劳作的身影,掀起了春耕春种热潮。
3月6日,笔者来到位于朝阳镇华匠冲村的市中区淳风种养殖家庭农场种植基地。旋地、开沟、打窝、移栽、浇水、覆膜……在这里,30余名工人在地里忙碌着,生产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据了解,正在种植玉米的这片土地面积约800亩,原是撂荒地,去年在政府的支持下,淳风种养殖家庭农场进行了全面的开荒。开荒后由于天气持续干旱,休耕了几个月,于今年2月种植鲜食玉米。经过半个月左右的育苗,鲜食玉米在3月初开始移栽,再经过120天的田间管理,预计6月将收获。鲜食玉米收获后,农场计划再种植夏大豆,大豆收获后再种植一季蔬菜,实现“一地三熟”。
此外,该家庭农场创新土地流转模式,积极探索前3年“零地租”模式,不仅盘活了撂荒地,而且减少了社会投资的风险。同时,该家庭农场与外地企业签订了“订单农业”,统一品种、管理和收获,解决了销路这一最大困难。
同样的忙碌场景也出现在全安镇书房湾村。市中区顺勇农机专合社去年整治撂荒地200余亩,整治后与威远一公司签订了订单协议种植小葱,小葱收获后立马衔接种上春玉米,并与内江甜城益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协议。该专合社计划解决800吨玉米秸秆,支持中区牛羊产业发展。
“2023年是撂荒地整治后的第一年,也是巩固成效的第一年。保障粮食安全,向‘耕地要粮’是当前最为紧迫的工作。”市中区区农业农村局农技总站站长唐仕姗表示,今年将聚焦“四块地”发力,即高标准农田建设地、“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地、撂荒地整治地、耕地找回地,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从机制、模式、产销一体化等方面入手,真正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创收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