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蓝图一绘到底,久久为功不负韶华。今年以来,眉山市青神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乡村振兴文件精神,巩固提升省级乡村振兴先进县的创建结果,进一步管护好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全面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长效,加快建设“竹里青神 安逸乡村”取得明显效果。
有制度有标准 人居环境改善有方向
“现在我们村上每周按照人居环境制度标准进行暗访,发现问题采取曝光照片,不曝光名字的方式,但是白天贴在公示栏里的村民户环境卫生问题曝光信息,晚上就有人将其扯走,同时曝光的问题点,都能够被村民户自己解决。我们的人居环境改善的制度与标准,已经让群众接受,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青神县青竹街道兰沟村党委书记赵小建介绍道。
几年前,人居环境改善刚刚起步的时候,兰沟村“衣衫褴褛”:垃圾四处可见、臭水沟排水不畅、村民户庭院内乱堆乱放。借助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改善的春风,兰沟村建立村集体企业、引入工商资本打造竹里巷子一期,让第三村民小组里的十多户村民户“穿上西装”——
臭水沟变成水景长廊,乱堆乱放的庭院被收拾成靓丽小院,泥泞小路成为蜿蜒青石板路,以前的‘处处糟心’变成‘处处是景’。同时,最基础的人居环境制度标准被制定,所有群众认真遵守:不准乱堆乱放、不准破坏绿化、不准乱倒垃圾……
村民共同制定的“兰沟村人居环境制度与标准1.0版本”,让竹里巷子项目一经推出就成为青神县最火的乡村旅游项目,集体经济第一年就实现盈利,参与集体经济的村民第一年就拿到了分红。
搞好人居环境、“穿上西装”的农家小巷摇身一变成为乡村旅游目的地,投身人居环境改善赚来“真金白银”,这让兰沟村村民们目瞪口呆,同时加快了大家投身人居环境的脚步。
2020年11月投运的竹里巷子一期,到了2021年7月就迎来了竹里巷子二期的基本建成。二期的十多户村民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改善,项目在最短时间完成。
竹里巷子三期已经动工,还有更多的村民想参与到人居环境改善中来。“有制度、有标准,我们的人居环境改善能够换来真金白银。兰沟村整体‘换西装’不是梦。”赵小建表示说。
在更广泛的青神大地,从兰沟村等地发展中总结提炼的制度与标准正在继续发挥作用:人居环境联席会议制度、村庄日常保洁制度、绿化日常管护制度、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制度、污水治理运行管护制度、“红黑榜”公示制度等让大家有规可依;卫生保洁、绿化管护、公共服务设施管护标准等让基层群众有章可循。
农村人居美景出处可观
有人才有队伍 人居环境改善有活力
六月的雨后空气新,为了加快工程建设,近日,在瑞峰镇刘家场社区在建的王弗湿地公园内,当地村民自发组织来到这里打扫卫生。大家伙儿有序分工,除积水、理杂草、清湖面,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雨一停,我们就自发来到这儿进行清理。希望通过我们的力量,早日把这个湿地公园建好。”社区居民罗常玉一边乐呵呵地说,一边清理着公园内湖面的漂浮物。
目前,王弗湿地公园已完成了游步道的基础铺设,接下来还将修建观景亭、美化游步道。曾经,这里杂草遍地、交通不便,在当地村民心中是个“不起眼”的地方。现在,在党建引领下,当地村民转变观念,主动参与,形成人居环境改善队伍,修建起这样一个依山傍水、景色宜人、配套设施齐全的王弗湿地公园。
同样,在瑞峰镇场镇,一群身穿红马褂的志愿者正穿梭在大街小巷,清理违法张贴的小广告。在志愿者的带动下,广大市民也纷纷加入到清理小广告的队伍中,构建了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此次行动,对张贴、喷涂广告情况严重的区域进行了重点清理整治,并在交通要道、人员密集处开展了人居环境治理集中宣传,向辖区内居民阐述了“野广告”带来的环境危害、各类虚假信息带来的安全隐患以及清理整治的必要性。
在人居环境改善过程中,青神县配齐人才与队伍,让人居环境改善充满活力——
充分调动离职村干部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合理设置巡查队、工作组、监督员、引导员等工作岗位,确保有人管;结合招聘和公益性岗位设立,配齐保洁员、绿化管护员、巡河员等队伍,确保有人干;利用购买服务和市场化运行,落实垃圾清运、抽粪污综合利用等队伍,确保有专业人才;广泛发动群众,让各地人居环境改善志愿服务队伍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充实人居环境活力。
白果乡三清寺村“四小园”建设
汉阳镇文新村,水清岸绿
西龙镇龙凤社区,彩绘扮靓乡村
竹里巷子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有保障有监督 人居环境改善有动力
“第一季度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考核的时候,我们遵循宁缺毋滥的原则,没有评出一个一等奖,并且把评分公开,大大刺激了各乡镇;通过第二季度的努力,我们在进行暗访后发现,大部分乡镇已经解决了突出人居环境问题,一等奖终于在第二季度‘出炉’。”青神县农业农村局乡村建设协调和治理指导股杨小刚告诉记者。
7月18日下午,青神县农业农村局工作组继续到汉阳镇文新村、罗波乡西坝村、西龙镇龙凤社区等地了解人居环境改善情况,保持监督推动力度。
2021年,青神县政府落实专项经费作为对乡镇(街道)考核奖励,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原则上每季度考核按乡镇(街道)实际得分评出两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同时,县财政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乡镇(街道)预算管理,并建立财政投入、村(居)民委员会和村民自筹、受益主体付费、社会资本参与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长效投入机制,积极推广“政府出一点、集体补一点、群众筹一点”的经费保障模式,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同时,青神县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组,每月对各乡镇(街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督导通报,并按照考评标准打分,每月得分作为每季考核评分的依据。对每季度排名末位的乡镇(街道)进行相应处罚;连续二次排名末位的乡镇(街道),对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连续三次排名末位的乡镇(街道),对主要负责人进行严肃追责问责,并进行组织处理。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迫切需求,久久为功、环环紧扣、盯住不放。同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又是贯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长期任务,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工程,不是一个三年行动就可以完成的,不是一场攻坚战就可以毕其功于一役。青神县在从制度、标准、人才、队伍、保障、监督着手,实事求是地以打持久战的姿态进入2021年,并用半年时间完成了全面部署,让人由衷期待青神县更加美丽的乡村振兴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