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达州这块红色土地上的每个县区学校里都能感受到学生们动手动脑热爱科技的浓厚氛围,各中小学纷纷举办"科技节"等活动,科技活动像朵朵绽放的鲜花,开满校园,硕果累累。12月10日至12日在韩国首尔举行的2019第十三届VEX亚洲机器人锦标赛上,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第一小学7名学生组成的两支参赛队伍斩获大赛一等奖、三等奖。参加本届大赛的国家有中国、哈萨克斯坦、美国、韩国等七个国家和地区的360支队伍,近2000人次的高规格大赛。这只是达州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取得成果的一个缩影,一个亮点。
党政重视,构建科技创新长效激励机制
在2019年即将举办第35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时候,达州市委提出了“办出一流水平,办出达州特色"的高要求。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无论是活动奖项、队伍培育、机制建设、还是对广大师生和全社会的积极影响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充分肯定科协工作。
近年来,在达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获全省一等奖作品289件、二等奖324件,三等奖344件;获全国一等奖作品46件,二等奖43件,三等奖23件;19名优秀科技教师荣获“十佳优秀科技教师”称号;青少年创新项目在全省大赛中获奖总数和一等奖数量连续10年位列全省前茅;连续10年获得省科协、省教育厅等8家单位授予表彰的“市级优秀组织奖”,连续10年被中科协、教育部等多家单位授予“基层省赛优秀组织单位”。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副市长何政告诉记者, "为了激发广大青少年科技创新热情,达州市率先在全省设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每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过问和参加各种青少年科技活动,每年都以市政府名义召开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颁奖大会。自2010年设奖以来,目前全市已有434件作品获市长奖。我们力争将这一活动办得更有特色,办成全市影响力最大的教育品牌活动。” 2010年9月28日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设立了“达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2012年12月出台《达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管理办法》,奖励获得全国、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和全市特等奖的学生和优秀组织单位。2018年10月,达州市人民政府又修改、完善2012年出台的《达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管理办法》并印发,对设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的奖项设置、参评条件、申报和评审程序、奖金来源及使用、监督管理、职责分工都作了明确具体可操作的规定,尤其是对市长奖的奖励标准由2010年设定时全国、全省一等奖、全市特等奖的2000元、1500元、1000元分别提高到5000元、3000元、2000元,全国、全省优秀组织单位的奖励标准也由设定时的5000元、3000元提高到10000元、5000元,同时扩大了创新市长奖的奖励范围,将在国家竞赛类、科幻画、实践活动获得二等奖、三等奖的学生作品分别予以3000元、2000元的奖励;将在全国机器人竞赛、科学影像节、“小小科学家发明”等类别获得一等奖的作品纳入市长奖表彰,予以5000元奖励。
上下联动,焕发科技创新内生动力
达州市科协会同市教育局、团市委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作为全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和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的品牌标志性活动。通过设立科学课、举办科技讲座、组织开展课外科技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各中小学校开设“科技节”等多种形式,丰富青少年的科技知识,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据达州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李良介绍,为了激发基层学校、学生参与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达州市科协在阵地打造上花大力气,以阵地为依托,开展各类科技活动、科普讲座、技能培训等,使青少年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技能。每年由市科协牵头,7个县市区轮流承办大规模的市级青创赛;各县市区也各自举办本地青创赛,出台县长、市长、区长奖,各中小学校举办校园科技节,常态化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形成你追我赶、相互交流的浓厚氛围。一是成立“达州市青少年儿童科学院”,积极开展展教活动。该院自成立以来,每年均制定《达州市青少年儿童科学院工作实施方案》《达州市青少年儿童科学院年度活动方案》,“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各县(市、区)中小学可因地制宜,依托本校和校外教育资源建立各种类型的青少年儿童科学院。儿童科学院定期在中小学、科技馆,开展各种主题的展教活动。二是在有条件的中小学建设“农村中学科技馆”,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在中国科协、省科协、县政府的帮助支持下,达州市通川区第四小学、宣汉县东乡镇东南中心校、宣汉县第二中学、万源市中学分别建成300-1000平米面积不等的校园科技馆。学校依托科技展品,每周定期组织开展1场以上的科技展览、科技解说、科技幻想、你问我答等科技活动开发中小学生科技兴趣,同时利用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拓展学生的科技视野。三是广泛建立校园科技活动室,助力中小学科技活动蓬勃发展。要求各中小学、特别是科技示范学校,依托校园阵地建设,结合各校开展科技活动的重点,建设学校自有特色的科普活动室,并持之以恒地开展各类科技活动。自2018年初建成达州科技馆投入使用以来,已累计接待以青少年为主的观众25万余人次。
培基固本,培育科技创新专业辅导队伍
达州市现有科技辅导员3800余人,为了提升科技辅导员的科技创新辅导能力,达州市科协十分重视对科技辅导员的培养。一是送出去到先进地区学习取经。2019年,先后组织动员572名科技辅导员和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工作者参加全国、全省各种业务培训,包括观摩全国、全省青少年创新大赛,参加青少年机器人创新实践活动骨干科技教练员培训班、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工作者及骨干科技教师培训班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骨干教师培训班等。二是请专家到本市、本县(区)传经送宝,举办科技辅导员、科技创新活动等培训,请全国、全省知名专家进行授课。三是组织达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知名专家和省、市“十佳”科技教师作科普巡回演讲。通过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活动和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展教活动,充分发挥专家和优秀科技教师以及科普大篷车的作用,培养了一大批科技辅导员和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工作者。十年来,全市上下共邀请全国、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方面的专家学者到达州开展讲座800余次,组织科技辅导员外出观摩学习5000余人次,培育出学校科技辅导员骨干500余人。市本级、各县(市、区)2019年共组织科技辅导员培训班17场次,培训1900余人,今年10月,达川区李中平和大竹县唐道奎两位老师成功认证为全国第一批高级科技辅导员,系四川省唯一的两名;同时,李中平老师还获得了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一等奖,全国仅10个一等奖。 “指导师生进行科学与技术创新探索实践,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教育对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性思维的人才,必须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与严格训练,循序渐进必有所成。"高级科技辅导员李中平老师如是说。
部门发力,提高科技创新作品的影响力
"我们每件作品都要精心打磨,力争送赛的科技作品精益求精,让选手参赛作品在四川省乃至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提高竞争力,实现参与竞赛过程体验和获奖成绩年年递增双赢的效果。"达州市科协普及部部长肖平称,市科协会同相关部门采取了行之有效的办法,一是给学生、教师充分的时间思考和加工作品。每年5月份市科协联合市教育局、团市委发文,对当年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出安排部署,学生、老师可以在暑假着手进行作品的创作和加工制作;二是在作品市级评审工作结束后,及时公布送省参赛作品名单,专门安排时间,让选手、指导教师零距离接触评委,面对面的交流,聆听评委对作品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对个别作品给予开“小灶”,进行重点辅导,反复修改完善,进一步提高作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三是举办“达州市申报省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品指导教师培训班”,请有经验的科技辅导教师为入围省级大赛的师生进行网上申报和模拟答辩辅导。
"为了加大活动开展的宣传力度,我们将一些学校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一些学生的好创意、好作品,全市科技活动、科技成果、科创大赛的成绩通过平面媒体、电视以及网络新媒体进行了大量宣传。”李良告诉记者,市科协每年以在各类媒体上开辟专栏或专版等形式宣传,目的让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广泛的影响,让全社会对青少年科技创新的认识和了解更加深入,为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下一步,我们还将利用“天府科技云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大对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