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21日,四川省血吸虫病消除评估专家组一行对眉山市彭山区血吸虫病消除达标工作进行了考核评估。通过考核评估,彭山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各项指标均已符合血吸虫病国家消除标准,高分顺利通过评估验收。
据悉,彭山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始于1956年。60余年来,该区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区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区级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血吸虫病消除达标领导小组,召开血防会、动员会、协调会确保了组织落实。建立了血吸虫病消除达标目标管理责任制、督查通报制度、“三定五包”制度、领导协调制度、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部门联系镇(街道)制度,确保了制度落实。坚持以“区级财政投入为主,部门项目倾斜,镇(街道)级财政配套”的原则,将血吸虫病防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安排,其中2015~2020年,各级财政血防综合治理经费投入4.35亿元。
全区多部门实行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实施,结合实施乡村振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政治、高标准农田建设、退耕还林等重大工程项目,实现青山绿水,人民幸福的长寿愿景。2015年以来,全区治理河道19.75公里,新建整治渠道360余公里,发展高效节水灌溉2.83万亩,建立农村集中饮水安全7处,建立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4.2万口,购置农业机械176台套,新建高标准农田8.49万亩,完成土地整理4.29万亩,营造疫防病林4.67万亩。截至目前,全区高标准农田面积达10.09万亩,农村安全饮水覆盖率100%,有螺河道治理率90%以上,疫区抑螺防病林覆盖率达100%,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86.23%,农村居民安全饮水覆盖率100%,家畜圈养率10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9%。全区综合治理钉螺面积782万平方米,占历史面积的75.77%。彻底改造250万平方米,占历史螺面24.23%。累计查螺10054.36万平方米,反复灭螺5296万平方米,有效遏制了钉螺孳生与扩大。人群查病38.02万人次,扩大化疗11.96万人次;家畜查病1.09万余头次,扩大化疗0.55万头次。
该区创新推动,技术措施落实。坚持巩固推动“无耕牛区”成果,相关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建立毗邻地区联防联控机制,实现“五个同步”(暨同步查灭螺、同步查治病、同步家畜管理、同步开展健康教育、同步开展疫情监测),有效防控区际扩散。建立以村为单位灭螺制度,做到了一螺点一方案一责任人。针对不同环境,分类施策,采用适宜的灭螺新方法、新技术。林业血防经验作为先进典型在全国推广。利用多种宣传方式在全区开展血防健康教育118万人次左右,培训三级血防技术人员1190人次。形成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血防健教模式。全区中小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达到100%、98%,村民血防知识知晓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达到98.35%、9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