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不解除,科普不掉线。涪城区科协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广泛调动科普资源,迅速组织开展辖区内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科普宣传。
一是覆盖200万群众,开展最广泛科普宣传。针对目前网络未经核实资讯过多、科学谣言屡禁不断、群众缺少权威科普资讯来源,且群众普遍在家、有效科普渠道狭窄的现实情况,涪城区科协积极协调绵阳市广电网络公司,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科普网络电视宣传。在全市广电网络电视首页醒目位置开设“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科普”专区。按照科协审核资讯、公司编辑上线的程序,转播国内权威媒体关于肺炎防控的新闻报道、“科普中国”等科学平台提供的疫情防控科普视频、政府及相关部门等向群众发布的通知。此举使疫情防控科普有效覆盖全市54多万家庭、200多万群众。
二是用好11个平台,开展最精细科普宣传。涪城区科协发动各乡镇、街道充分利用辖区内的科普E站进行疫情防控宣传,不留宣传死角。每日由责任人专门进行信息审核、发布,向全区11个科普E站上传最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图文科普知识,《谣言:N95口罩需要4小时一换》《谣言:室温升到30度能抗肺炎》等文正面有力粉碎科学谣言,将权威、准确、翔实的科普文章传播给群众,引导公众不信谣、不传谣,科学认识,理性预防。截止目前,已上传科普信息245条,每个科普E站日均点击量1500余次,为社区、村社提供了权威的防治信息。
三是发动1500名科普信息员,开展最深入科普宣传。涪城区科协广泛动员全区19个基层科协组织、1500余名科普信息员积极参与疫病防治的科普宣传工作,切实担负起科普、辟谣的职责。区科协向基层科协组织、农技协会、科普基地及科技企业发布疫病防治权威信息50余条,动员各组织进行广泛传播。区科协发动全区科普信息员运用自身微信朋友圈、微信群、微博等网络媒体发布疫病防治信息近万条,切实发挥了科普信息员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