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爷,您一共有1200斤秸秆,可以换240斤有机肥料。”近日,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插旗村党支部书记陈林将发票递给李大爷后,便带领工人将一梱梱秸秆装车运走。
前些年,每逢农作物收获之后,纳溪区种植户把秸秆和谷草用作家中的燃料。近几年,随着农村清洁能源工程的不断推进,这些秸秆和谷草已无用武之地。
为了确保秸秆和谷草不造成污染和浪费,纳溪区上下齐心,堵疏结合,狠抓秸秆回收利用,从源头上治理秸秆焚烧的问题。其间,护国镇深入实施“民心守护”工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积极联系一家农业公司前往插旗村实施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秸秆谷草换肥”项目。农户得知消息,纷纷把秸秆、谷草收集起来,公司工作人员去村民家拉秸秆时,每100斤秸秆兑换20%有机肥方式,开具兑换发票,来年村民可以随时凭票领取相应比例的肥料。
"这个政策太好啦,不仅帮我们解决秸秆问题,还能免费换肥料!"雷广林是护国镇插旗村群众,他家种了8亩玉米,每年秋收后玉米秸秆近10吨,常常没办法处理,非常苦恼。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和乡亲们把一捆捆秸秆装到农业公司派来的大货车上。
公司不仅回收秸秆,还帮助广大养殖户解决畜牧粪污问题。
近年来,插旗村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引导村民修建养殖场10余个,年出栏肥猪3.3万余头,为了解决粪污问题,该村周边连片发展纳溪特早茶产业1.8亩,但是未经处理的畜牧粪污不能直接使用,依托种养循环只能消耗部分。
“我正为处理粪污而发愁,公司安排人员帮忙把粪污给运走了,帮我解除了后顾之忧。”回收秸秆期间,农业公司又组织人员定期前往各个养殖基地收集畜禽粪污。
“回收这么多秸秆和畜禽粪污,你们如何‘消化’呢?”原来,公司工作人员按照科学的工艺流程、规范的操作,将回收的玉米秸秆、高粱秸秆、谷草等农林废弃物,经过机械粉碎,再与畜禽粪污混合,通过生物发酵、恒温等处理后,再运到厂里进行配方加工,最后制成有机肥成品,提供给农户,帮助作物生长。
经粗略统计,护国镇插旗村今年共收集秸秆600余吨,村民明年可领取有机肥120吨,节约肥料支出7万元。
“公司不用出钱买原料,农民也乐于秸秆谷草有出路,还省了肥料钱,一举多得。”插旗村党支部书记陈林欣喜地告诉记者,插旗村通过“秸秆谷草银行”运作模式,减少了焚烧秸秆谷草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农民换回去的有机肥也改善了土壤条件,减少化肥支出增加了收入,还净化了乡村环境,促进了农业农村的生态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