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医务人员纷纷请缨上阵,逆流而行,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最美逆行者”。在众多“最美逆行者”中,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的护士诸仁伟便是其中一个。
1月16日,陈某从武汉回到家乡广安,感到身体不适后到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看病,当即被作为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收入传染病区。陈某入院后病情发展迅猛,呼吸困难,情况一度十分危险。根据当时武汉疫情爆发情况,该院立即成立了医疗救治专家组,从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和感染科等科室抽调医生、护士进行救治。
申请书
诸仁伟第一个站出来说,“我是ICU重症护理组的组长,医院要求、病人需要,我不去谁去?”就这样,他立马到传染病区,成了隔离病房唯一的男护士。
诸仁伟选择了最关键的岗位,成了陈某的管床护士。据悉,陈某是广安市首例新冠肺炎病人,随后被确诊,成为了四川省第一例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对他的治疗和护理,反映了该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重症护理能力,也关系到全省、全市群众对新冠肺炎能否医治、能否早日治愈的信心。诸仁伟和其他医护人员齐心配合,全心全意做好救治工作。
和普通病房的护士不一样,隔离病房的护士,工作服外还要防护服、隔离衣,戴防护帽、医用外科口罩、护目镜等。护士身上的“战衣”不透气且笨重,身体内外的温差使得护目镜起雾要遮挡视线,走路都得小心翼翼,更别说护理操作的难度。诸仁伟进行静脉穿刺、抽血等操作,要靠过去的经验,用手摸到血管,屏住呼吸,防止雾气扩散,抓住雾气消散的瞬间然后穿刺,看不清楚时还得询问病人血流出来没有,流出来的血是什么颜色,由此来判断穿刺成功与否。穿着“战衣”的护士不仅需要过硬的技术,更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要引导病人配合完成操作,遇到病人不耐烦,或者情绪波动的时候,还需要交心谈心,安抚情绪。他常说:“我不仅仅是护士,我还兼职心理咨询师。”
防护装备时间太久卸装后的情形
在长达17天的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下,四川省首例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广安市首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陈某转危为安,于2月2日治愈出院,17个日日夜夜护理工作当中的辛酸苦辣,诸仁伟默默承受着。在医院工作的他,看到日渐增多的确诊病人,便主动请缨,向组织递交了申请书,请求继续留在确诊病房工作,坚守在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