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组织要振兴,必须在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上持续用力,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工作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留住“乡愁”,持续建设宜居宜业乡村
10月9日,在眉山市青神县青竹街道季时坝村,一位年轻的“女掌柜”正在打理她风格独特的小院,崭新的民宿伫立在此。毕业于西藏大学的宋谜是这家“桑青小院”民宿的创始人,把这个普通居民楼改造为网红打卡地,90后的宋谜只用了一年时间。
“我从西藏大学毕业后在大城市工作了几年,发现我们家乡青神也有很丰富的旅游资源,特别是我们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做得真的很棒。”宋谜说。
季时坝村的人居环境越来越美,是宋谜决心扎根在此创业的重要原因。该村党委展现行动力,坚持党建引领,稳固基层组织,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到村、落实到户。
从村庄清洁行动做起,季时坝村以“拆收改栽画”五字工作法,推行“坝美先锋”积分制度,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坚持每月15日开展“村庄清洁日”“文明实践日”活动,党员干部带头开展杂草清理、道路清扫、植绿护绿等活动。以点带面有效改善了村庄环境,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发挥出成效。通过全域做美人居环境,该村连续三年获得“青神县乡村振兴示范村”荣誉称号。
“如今的季时坝村正朝着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方向不断努力,一直以来,我们都鼓励村里的能人回家乡发展,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和广阔的平台。随着季时坝村环境面貌的改善,也吸引了不少优秀大学生回乡创业。”季时坝村党委副书记徐秋梅说,组织坚强,发展有力,季时坝村引流助推当地乡村经济和文化旅游发展,展现新时代大学生返回家乡,就业基层,助力乡村振兴的实际典范。
建好“作战部”,夯实乡村振兴基层战斗堡垒
在青神县瑞峰镇刘家场社区的裕丰园农牧有限公司的牧场里,一群奶牛正悠闲地咀嚼着草料,工作人员则在一旁及时补充干草。
这个占地70余亩的牧场,由该公司的负责人施建军于2015年创办。“当时我在外做生意,2015年的时候响应政府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的号召,再加上当地有很多利好政策,在政府帮助下就建成了现在的牧场。”施建军介绍,在建设湿式气柜大型沼气设施时,政府就积极为他争取到了150万元的补贴资金,解决了资金难题。
除了养牛场,他还在牧场周边流转土地1200亩,用于种植大豆、萝卜等农作物。
“我们还承接了县域种养循环和粮改饲工程项目,为当地乡亲增加土地收入120余万元。带动当地村民80余人在奶牛养殖场以及种植土地上学习种植、养殖技术,务工收入人均6万余元。”施建军骄傲地说,既能让村民赚满荷包,又能学习技能,离不开当地以党旗为引领,制定乡村振兴工作计划,并逐步落实。
“我们摸清了村居民情,立足当地特色,统筹发展资源,在乡村振兴工作计划中将各村、社区的产业发展与考核挂钩,做到以强带弱,以大带小,共同发展。”瑞峰镇党委委员、组织宣传统战委员邵威说。
全速竞跑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高地,组织振兴是根本保障。青神县全力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主心骨”作用,建强堡垒引领乡村振兴,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