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眉山市青神县,越来越多的市民喜欢用“安逸”“清新”“美丽”形容周围环境的变化:在城市乡村,推窗见绿、出门见园、抬头见蓝、行路见荫;在街头巷尾,干净整洁、秩序井然、礼让行人随处可见;在餐馆食堂,按需所取、适量点餐、文明用餐正成为“新食尚”……一幅幅文明新图景跃然呈现。
近年来,青神县以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为契机,从看得到的巨变和看不见的渐变中,扮靓“面子”,做实“里子”,提升城市品质,打造文明和谐宜居之城,绘就百姓幸福生活。
追“绿”而行 清新生活底色
每天一大早,家住青枫小区的石友清都会准时出门,在小区里散步。“小区就像公园,绿植多、绿化好、空气清新,还有很多体育设施供大家锻炼,这样的生活环境很安逸。”石友清对自己的晚年生活很满意。
初秋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满岷江,温暖透亮,平静的江面倒映着蓝天群山。岸边的唤鱼公园,绿意盎然、花繁叶茂,一步一景,一景一故事,让许多前来休闲娱乐的市民驻足停留。
“有空的时候来这里走走,呼吸新鲜空气,看看青山绿水,感受属于青神的清新,心情十分愉快。”市民陈欣锐说,生活在水清、岸绿、景美的公园城市,是一种惬意享受、是一份浪漫幸福。
绿色,是宜居城市的主题色。近年来,青神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探索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融合发展的路径。
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公园绕城、生态宜居的青神城市“绿量”增加,城市“绿线”延长,更多的城市绿色公共空间得以提升拓展。
添“红”为彩 绚丽文明风景
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在青神的街头巷尾,一抹抹“志愿红”成为了城市一道绚丽色彩。
这些“志愿红”由全县党员干部职工、社区工作人员、市民等组成。工作之余,他们成为文明交通劝导员、小区绿化保洁员、疫情防控宣传员、问题解决引导员......他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引导广大市民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
“行人请走斑马线,摩托车司机请戴好头盔。”“这里不能走,机动车请走机动车道。”在青神城区的各个交通路口,一批批身穿橘色反光背心、手持文明旗帜的交通文明劝导员值守在工作岗位,他们劝导行人、车辆驾驶人自觉抵制交通陋习、遵守交通规则。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尤其在疫情防控风险人员社区排查一线,党员志愿者们主动戴党徽、亮身份,灵活运用入户、微信、电话等方式对所负责的乡镇、小区开展全覆盖防疫宣传和人员排查。
其他志愿者也积极开展“敲门”行动,参与到防疫宣传、人员排查和卡点值守等工作中,用奉献和担当为群众筑起一道安全防护墙。
为不断深化文明城市、卫生县城长效建设,全面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推动形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社会防线,志愿者们活跃在背街小巷、居民小区等地,集中开展卫生大扫除。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下,城乡卫生死角得到有效治理,居民的生活环境愈发清爽。
“叔叔阿姨,如果你们的家里养了宠物狗,请主动办理养犬审批和免疫手续,外出为爱犬系束狗链,及时清理狗粪便,共同营造良好养宠氛围……”近年来,志愿者们深入全县各居民小区,大力宣传文明知识。
“志愿红”满城现,青神创文志愿服务队伍越来越大,形成齐抓共管、同创共建、社会广泛参与的格局。清新活力的青神,在“志愿红”身影的衬托下越发美丽动人。
以“文”化人 提升城市内涵
文化是城市的名片和灵魂。青神县始终把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深挖历史文化元素,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幽幽竹林间带来阵阵凉爽,在青神县竹林湿地公园内的“竹廉”文化教育阵地,不少市民在这里悠闲散步。
竹诗词、廉洁主题刻石,东坡与竹、青神人物、竹林七贤、竹溪六逸的故事在大家面前生动展现,廉洁景观与300多种观赏竹相映成趣,竹“坚韧、高直、中空、有节”的廉洁品质在潜移默化中浸润人心。
“湿地公园越来越有文化韵味了,有美景、有故事,处处透着浓厚的竹文化和廉洁文化氛围,也让我们学到了要正直做人、勤俭齐家。”前来游玩观赏的市民万孟祥深有感触地说。
如今,在青神,除了“竹廉”文化,苏母文化、东坡文化等如阵阵春风,浸润着青衣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渗透到青衣儿女的行为模式中,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用文化生活提升城市气质。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更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近年来,青神县坚持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城市品位日益提升,城市治理“向心力”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