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春夏秋冬,还是酷暑严寒,在眉山市东坡区三苏镇望苏村“三苏苑”综合项目建设工地,总有一支60或上100人的施工队伍常年忙碌在工程建设现场。自2016年该项目启动实施以来,这支施工队伍已整整5年没有离开过工地。笔者近日走进该项目现场,只见工人们个个脸冒热汗,工地上一派紧张施工场景。
“包括正在建设的‘三苏苑’综合项目和先前已完成的多个相关项目,都是熊老板捐资家乡公益事业建设的功劳。从2008年以来的12年间,熊老板先后捐建家乡公益事业建设的资金已达到2.2亿元了。”正在工地上忙乎的该项目相关负责人宋建斌介绍,“预计完成‘三苏苑’项目整个工程,至少还需要5年的施工时间。到时总计预算下来,熊老板捐建的资金总额将突破4亿元了。对此,当地干部群众无不感慨地点赞,如今能像熊老板这样出手大方的党员企业家实属少见,他不愧是不忘初心使命,保持军人优良传统本色的典范”。
宋建斌口中的熊老板叫熊秀平,原来是土生土长的三苏镇望苏村人,多年前从军表现突出提干,进入上世纪80年代初,正当全国改革开放浪潮涌向深圳的时候,作为部队机械工程兵负责人的熊秀平带领他的建筑工程队伍,先期投入深圳的大规模开发建设。此后不久,熊秀平所在部队人员集体转业,该工程建筑队随之转制为地方股份公司,熊秀平便脱离出来创办起自己的建筑公司。在多年“滚雪球”的打拼中熊秀平的事业越做越大,逐渐成为深圳拥有6000余名员工,所属众多公司的知名企业家。
富裕起来的熊秀平每每回到四川眉山的东坡老家,看到当地农村尚不发达的境况与深圳高速发展的差距,想到一个共产党员的宗旨使命,心里总琢磨着要回报家乡做点什么。
原望苏村办公场所陈旧狭窄,文化广场也不配套,村“两委”早有实施改造的计划安排,可由于受资金缺口局限,年复一年没有动工。2008年秋的一天,回到家乡的熊秀平得知这一情况,便找到村书记说,“村上开展活动应该有一个像样的场所,至于建设的资金由我来承担。”就这样,熊秀平二话没说,向望苏村捐款40万元,让新建成的村办公场所和文化广场焕然一新。
从那以后,熊秀平无时无刻不惦记着家乡的发展,捐资家乡公益事业建设的义举一发不可收拾。2010年,见家乡河道历年受洪水冲刷,面源污染,淤堵严重。于是,熊秀平一出手又拿出500万元,组织所需工程机械,调配自己的施工队伍,对辖区500米长的黄花堰河道实施全面整治,将河道从40米拓宽到120米宽,不仅完成两岸河堤浆砌,还实现美化绿化配套。同时,并拿出2000多万元,在该河段上新建成“望苏桥”,从此彻底结束了该河段狭窄淤积和交通受阻的历史,确保了汛期泄洪安全顺畅。如今,沿河两岸变成了人们休闲观赏的一道美景。
接着他还捐建了集村幼儿园、藏书、休闲为一体的东坡书院。至此,仅以上三项工程捐建投入就达5320万元。
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三苏镇被国家发改委列为“三苏历史文化名镇”项目建设以后,依托当地知名的三苏历史文化遗迹遗址优势和总体规划布局,熊秀平捐建的“三苏苑”综合系列文旅项目,更是成为“三苏历史文化名镇”建设的重头戏,连同打造望苏村首个全国“三苏文旅特色田园综合体”,他一笔又一笔捐投家乡事业发展的力度更大。
据长期受熊秀平委托负责项目资金管理的主管蒋红卫介绍,截至今年6月,熊秀平12年累计无偿捐建家乡投入资金已达2.2亿元,除已建成“三苏苑”外围的望苏桥、望苏大道、古式牌坊以及望苏公园等工程设施,更主要的“大头”工程还摆在占地面积70多亩,而且正在建设的 “三苏苑”综合系列项目上。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三苏纪念堂、三皇纪念堂、百姓纪念堂、望苏塔、宾馆酒楼等基础工程。其中地面基础面积625平方米、13层共73.6米高的望苏塔工程已经完成,三苏纪念堂堂内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座金铜像的制作安装已基本竣工,仅三座雕像投入就达480万元。完成了108个百家姓人物的石雕与安装,仅此耗资648万元,还有三皇像、古代四大发明等16尊高2米以上的雕塑工程也进入尾声,其他配套设施、内部装修、字画雕塑、地面绿化等工程也在推进之中。
“作为眉山除三苏祠外以三苏文化为主的最大文化旅游工程,要全面完成‘三苏苑’综合项目建设,预计至少还需5年工期时间,到时总计捐建资金额将突破4亿元。”笔者通过电话与远在深圳的熊秀平联系。他表示,“为了家乡建设事业发展和助力乡村振兴,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和转业军人,做些贡献完全应该,自己感到特别欣慰。
“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优良作风和军人本色,熊秀平确实是这样做的。”作为熊秀平在家乡捐建工程项目主管人之一的蒋红卫,与熊秀平相处和接触最多,也最了解熊秀平人格和作风。他感动地告诉笔者:别看熊秀平捐投公益事业慷慨大方,其实他一向对自己苛刻得很,家乡的干部群众都知识他非常低调,这些年数次从深圳往返家乡,两头都是乘坐公交车,穿着一身迷彩服,背着一个公文包,既不住豪华宾馆,更不要人接送,而且就餐也都进小餐馆,或者是在工地上与工人一样吃住,生活上从不讲究,向来非常俭朴,没有一点大老板派头。蒋红卫深有感受地说,记得2019年我同他一起3人外出采购建筑材料,中途他说我们进小餐馆吃饭,并说点的菜够吃就行了,剩起浪费了不好,就连住宿的旅店也只有30多元一晚的床铺。他就是这样一个拥有数百亿元资产的大老板,而且也是进入70岁的老人了,却始终还把奉献社会放在首位,而对自己又是那样的简朴。之前,多家新闻媒体曾联系宣传报道他,均被他一一谢绝了。他说,我只是为了感恩党,想为家乡做点事,没有什么好张扬的。因此,他在家乡人们心目中的印象特别好,没有哪个不赞赏他的。
据悉,熊秀平2017年10月12日通过与东坡区人民政府签订捐建协议,决定将历年建成和在建工程项目完工后,一次性全捐献给该区政府经营,以此表达对家乡的一片赤诚奉献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