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萝卜品种,前段最低收购价0.2元/斤,而他现在卖出的萝卜,价格却上升到0.65元/斤。1月28日,走进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镇宝藏村一片萝卜地里,正与10余个民工一道采收萝卜的种植户罗成利乐呵呵告诉记者,“我这80余亩的萝卜,每亩产2吨,收入2600元,比原来的每吨800元多卖出1800元。错峰卖好价,收益还可观”。
“我这片80余亩的地面都种有果树,”罗成利介绍,由于这些果树仅栽下两三个年头,大多尚未投产挂果。因此,从头年种树开始,他就利用空闲林地,种满种尽青菜、羊角菜、白萝卜等蔬菜,而且并没有与相关企业和商贩签订产销合同,每年全靠自己寻求成都等地鲜销市场,蔬菜销售渠道也照样畅通。尤其是今年前后一段时间,由于当地和邻近村大多形成萝卜“一品”规模。因此,萝卜产量大幅增加,面临市场价格下跌的波动变化,许多持有订单的种植农户风险较小,所产萝卜均实现保价销售,经济收益未受影响。而无订单处于临时收购或自产自销的农户,萝卜收获季节一开始就相应处于被动,以致最低收购价被压缩到0.2元/斤,也不得不出手销售。“我种的2亩多白萝卜,12月份收获,由于数量较大,市场零售吃力,只好临时让收购商来收购,结果只有0.2元/斤的价格,就把4吨多萝卜卖完了,除开种子、农药、人工等开支,也就没有多少赚头”。种植户陶小国显得无奈。
面临着同样风险,罗成利处变不惊。他介绍的决窍就是:在每年的蔬菜播种之前,就要摸准市场“脉搏”,紧跟市场走势,多方向成都等地销售商贩打探信息,又要在销售时间差上精于计算,关键在于做好错峰上市文章。罗成利说,“如今年我就把萝卜播种时间稍延迟一些,以便让成熟期相应往后推。因此,当前段时间蔬菜市场价格走低时,我地里的萝卜却稳起不动。正巧遇大中城市疫情防控和即将进入春节旺季市场,对萝卜等蔬菜需求量开始增加,这时价格也提高了。于是,抓住这一旺销时机,连续一个多星期来,我每天邀请邻近10余名村民来菜地打工,早出晚归突击抢收萝卜。就这样,80余亩的产量均被成都菜商买走。”“我们两夫妇10多天在菜地务工,每天共有300多元收入呢”村民赵光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