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建华,男,广安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党支部书记,中共党员,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安市科学技术协会委员,长期从事泌尿外科专业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近年来,以第一负责人身份主持四川省医学会青年创新课题2项,川渝合作科研项目1项,广安市科技局重点项目1项,广安市社科联项目1项,广安市人民医院高质量发展基金项目1项,并参与国家、省、市科研项目5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 5篇,申请实用新型专利3项,参编专著1部。先后被评为“四川省卫健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广安市优秀共产党员”“广安市最美科技工作者”。
蓝建华作报告
“直接穿刺隧道法建立腹膜后腔技术建腔时间短,无需特殊设备及耗材,不需要缝合,不漏气,不出血,建腔安全,学习曲线短,可以广泛进行推广。”这是蓝建华在上海学术会上向全国泌尿外科同道讲述他的独创技术,近年来,他带领市人民医院乃至全市泌尿外科同道不断创新,把广安市泌尿外科的发展引入了一个新高度。
一心为家乡,脚踏实地补短板
“我就想为家乡人民做点事。”2010年,研究生毕业的他放弃在大城市、大学附属医院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广安,那时候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基本处于开放手术时代,微创手术几乎没有开展,仅能开展输尿管硬镜碎石术,很多广安市泌尿疾病患者到成都、重庆、南充就医。他先后前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学习,引进各种新技术,在广安市率先开展腹腔镜肾上腺巨大嗜铬细胞瘤切除术、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全腹腔镜肾输尿管膀胱袖口式切除术、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腹腔镜肾盂成形术、经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精道内镜检查术等各类新技术、新项目30余项。泌尿外科住院患者数由20余人增加到80余人,年手术两千余台,年门诊量近3万人次,有效的缓解了广安市泌尿疾病大量去外地就医的困境,方便了群众就医,节约了患者就医费用,科室也成功创建为广安市重点专科,医疗医术水平已赶上周边地级市。
弯道超车,创新引领发展
蓝建华在临床医疗过程中,善于总结和发现临床问题,并加以深入研究,大胆创新,许多技术已走在全国前列。针对临床上目前各种腹膜后腔建腔技术的缺点,他独创了直接穿刺隧道法,并将文章及手术视频发表于泌尿外科知名杂志《Journal of Endourology》,得到广泛赞同,被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今年3月,他碰到1例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大出血,介入治疗失败的患者,按照以前的处理很可能需要切除出血的肾脏,这样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且易引发医患矛盾,他仔细思考,查阅大约文献,取得患方同意后决定为患者实施腹腔镜微创手术保肾,并实行了肾血管无阻断肾修补,很好地保全了患者肾脏,患者非常满意,根据文献检索结果,目前国内外尚未发现同类报道。针对泌尿外科手术量最大的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目前国内外通行方法为术前安置输尿管支架管扩张输尿管,术后患者也需要安置输尿管支架管,患者需要经历多次手术操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增加医疗费用,他通过阅读大量文献,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了无鞘无管化一期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目前已完成数十例,取得良好效果。
规范管理,助推学科发展
“一人强不算强,大家强才算强。”这是蓝建华经常在科室说的一句话。他担任科主任后,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提出了“科规管科,制度管科,民主管科,实时修订”的科室管理原则,坚持每周二、周四晨读书报告,打造学习型科室,坚持科室每天查房三次,每晚夜查房,危重病人每晚报,确保医疗安全,坚持重点事项每周通报制度。通过这一系列改革措施,科室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且无医疗纠纷,科室2021年年终考核为全院第一名。除了引领该科发展外,他还将一些好的做法与其他科室、其他医院进行交流,促进大家共同进步。
不忘初心显担当
蓝建华时刻不忘初心,始终将人民健康放在首位,先后为20余名艾滋病患者完成复杂手术,组织各类义诊10余次,多次到基层医院指导,手把手传、帮、带年轻医师,为基层医院培养带不走的人才。疫情期间,组织医务人员志愿者护送出院者回家,开展各类线上患教活动,为患者排忧解难。